移到主要內容

3.3.2 健康外展計劃 Health outreach programmes

在當地社區開展外展服務方案與專案(可包含學生志願服務),以改善或促進健康與福祉,涵蓋衛生、營養、計劃生育、體育、運動、健康老化等與健康與福祉相關的主題。

一、社區健康照護體系建立計畫
(1)【產學合作】智慧型長期照護輔助系統之建構公益推廣計畫:
計畫透過「愛健康照護關懷服務平台」推動地方衛生單位與長照政策結合,提供預防、延緩、照護等健康服務,促進健康與福祉。平台運用數據建立健康模型,強化照護能量,並已成功推廣至雲林、嘉義及連江縣,提升當地居民健康管理。
相關連結:詳細資訊
(2)【USR計畫-深耕型】人口老化社區健康照護體系建構-在地與偏鄉
計畫聚焦疾病預防、社區健康、居家防跌檢測與健康資訊平台優化,鏈結在地資源,精準介入居民健康風險。結合行動超音波篩檢與健康促進方案,提升偏鄉居民福祉,並透過多元學習與人才培育,實踐大學社會責任,共創健康未來。
相關連結:詳細資訊
(3)【USR計畫 萌芽型】『職能、共融、永續』-身心障礙者工作培力實踐計畫
計畫整合學校、企業與社區資源,培力身心障礙者提升就業能力,並建構類職場環境與電商行銷平台,導入專業師資與長庚大學師生參與,逐步建立支持性就業體系,促進其自立及社會共融。
相關連結:詳細資訊
(4)【USR計畫-萌芽型】早期療育及健康發展促進創新實踐計畫
計畫聚焦改善偏鄉兒童健康問題,結合科技評估、早療介入與遠距健康諮詢,提升早療服務時效性。透過多元課程與跨域合作,帶領學生參與兒童發展篩檢、虛擬實境學習及鞋墊製作,縮短城鄉差距,促進社區健康,並強化學生社會責任與專業實踐。
相關連結:詳細資訊
(5)【USR-HUB計畫】從「復」能到「賦」能:青銀共農之幸福良食
本計畫結合設計與醫療專業,於社區推動園藝治療及健康促進活動,打造支持性空間,幫助獨居長者透過數位工具及種植體驗提升人際互動與肌耐力,減緩心理疏離與生理退化,並以自給自足模式實現在地老化與健康福祉的目標。
相關連結:詳細資訊
(6)【USR-HUB計畫】原鄉部落兒少與家庭健康促進
計畫於復興區多場域舉辦寒暑假營隊,聚焦改善兒少3C成癮、睡眠障礙、情緒管理及營養健康識能,透過均衡飲食、運動課程與生命教育,引導兒少建立健康生活習慣,並結合大學生志願服務,提升其社會責任與健康促進意識。
相關連結:詳細資訊
(7)【USR-HUB計畫】偏鄉醫療社區營造
長庚大學羅卡達山地醫療服務隊深入復興區偏鄉部落,辦理健康促進與老人關懷計畫,結合健康檢查、衛教講座及居家陪伴服務,提升居民健康與生活品質,並透過兒少育樂營傳遞正確健康與教養知識,促進身心靈發展與社區福祉。
相關連結:詳細資訊


二、開設USR課程,促進地方社區健康意識

(1)【113 -1學期】原鄉兒童與青少年健康議題
課程以原鄉兒少健康議題為核心,結合醫學、護理、人文、設計等領域教師專長,進行36小時密集課程,涵蓋設計思考、泰雅文化及健康需求分析。學生接受訓練後,至桃園復興區國小探勘訪視,推動健康促進服務,並透過數位健康學伴的概念與微電影教材,深化社會責任實踐與專業應用,並以學習評量與心得反思檢視成效。
相關連結:詳細資訊
(2)【113 -1學期】泰雅獵人足跡—偏鄉糖尿病衛教與足部照護
課程針對復興區泰雅族社區,以高糖尿病盛行率為主題,建構具泰雅文化特色的糖尿病衛教模組「泰雅獵人足跡」,包含牌卡、書籍、海報、動畫電子書及VR教材。
相關連結:詳細資訊
(3)【113 -1學期】創新社區健康老化方案特論
課程以「創新社區健康老化方案特論」及「實務」為主軸,目標為提升學生結合實證知識與社區服務應用能力,透過實地操作與專業帶領,設計創新健康促進方案,協助長者預防失能與失智,增進身心健康。課程涵蓋健康促進趨勢、創新方案發展、社區實務操作,並與新北市新莊區培愛社區合作,提供學生觀摩、反思及實務經驗,落實大學社會責任。
相關連結:詳細資訊
(4)【113 -1學期】偏鄉健康服務與實踐
透過課程培養學生理解偏鄉居民及兒少身心健康問題,整合醫學、人文及法律知識,運用學理與社會責任精神發展問題解決能力,並提升團隊合作與實務操作經驗。課程內容包括偏鄉健康議題、政策與需求評估,課堂講授與案例討論後,安排兩天一夜至桃園復興區場域實作,進行田野調查、陪伴計畫、衛教活動及需求介入服務,最後以成果報告與反思分享深化學習收穫。
相關連結:詳細資訊

三、學生社團,以服務促進社區健康與福祉

(1) 風中奇緣(秧風志工服務隊)
此次出隊,組員們以專業知識和服務熱忱,成功與精神病患建立良好互動。學員們對安神香包製作、太極拳及中醫保健課程表現濃厚興趣,機構方也肯定活動成效,期待未來繼續合作,並讓學員有更多與外界交流的機會。
相關連結:詳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