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到主要內容

2023年【USR-HUB計畫】從「復」能到「賦」能:青銀共農之幸福良食

2023年【USR-HUB】從「復」能到「賦」能:青銀共農之幸福良食

計畫主持人:長庚大學 醫學系 謝明儒副教授

團隊成員:長庚大學 職治系 吳菁宜特聘教授
                  林口長庚醫院 復健科  黃美娟醫師

計畫目標
本計畫隸屬指標中的『健康與福祉』讓獨居長者走出家門、並找回生活樂趣與成就感。以植摘實際的行動(call to action),增進獨居長者與人互動並建立人際網絡;同時也將增加肌耐力進而減少跌倒也能夠緩解長者的疏離感與憂鬱傾向。本計畫以減緩獨居長者生理、心理功能的退化為目標聚焦於「賦能」開創健康促進新模式;同時看好數位媒材對高齡者有所助益之視角帶出未來可能的發展商機,本計畫最終目標在於建置人、飲食與土地的連結架構支持性環境導入校方設計與醫療專業服務透過參與園藝治療-開心農場之賦能現象幫助獨居者重拾生命的意義。

執行成果
本計畫以「賦能」作為開創長者透過活動達到健康促進新模式期間導入醫療與設計之專業服務建置支持性社區活動空間,促使長者走出家門、並找回生活樂趣和成就 感以達 SDGs3『健康與福祉』之目標。 本計畫針對社區型安養中心獨居老人之特性期望透過改善居住空間創造高齡者「動手」之能力著重於數位工具使用、植摘器具使用或工作方法的重新設計與安排讓長者有著老有所用、自給自足的信念。計畫執行期間活動難易度皆為長者量身訂製因此有別以往長者不再因活動限制造成日常活動進行的困境反之長者能透過客製化活動將高齡者所具有的豐富人生經驗、智慧得以繼續發揮。為改善獨居者身心狀態本計畫以設計行動做為兌現之手段並看好數位媒材對高齡者有所助益之視角施行數位科技(工作)教育訓練期間帶出未來可能的發展商機包含高齡認知訓練產品得革新、物理治療師、護理師等專業人員的服務模式、以及數位科技上可能帶來哪些便利性等建議以供後續研究及實務工作者參考。同時本計畫於計畫 執行前與後為長者進行身心健康量表量測以及發展友善耕作農園並與機構合作將所摘種之成果-一日農夫延伸至自給自足的營運模式-爺奶下午茶時光預計於農曆年期間辦理認購活動以兌現在地創生進而達到『在地老化』之目標。

成果亮點
本計畫於施行期間發現多數長者對自我健康的信念有許多的未知透過社區參與服務發現長者所需不僅僅只有吃飽、穿暖長者需要更多的是「被需要」以及「被關心」。 在施行數位工具教學期間不難發現每位長者就像是個年齡稍長的學生他們對於教師的依賴感並不亞於我們的學生同時也因害怕犯錯與自信心受損進而不敢嘗試數位科技產品;再再發現即便生活無虞的爺奶依舊躲不過老化的宿命舉例來說爺奶容易問起 3 分鐘前才教過的指令也會反覆的登入錯誤的年月日這亦代表著初發型失智現象正在蔓延。 同時長者的社交圈亦是我們需要關注的議題長者的社交全存在著許多小團體與排外 因此在設計活動時須考量如何打散屏障讓爺奶們能更加容易的共融與共好。 施行農作教育時許多爺奶皆貢獻己力的協助他人並且自動地擔任小老師的角色這對長者社會化有很好的作用同時為了實現社區共食並促進社區共融計畫施行的爺奶下午茶時光有顯著的成效爺奶不僅動手做、透過人際互動與交流更願意走出家門同時機構有意協助高齡者經營社區友善農作店鋪因此預計於農曆期間提供攤位讓爺奶販售自己耕作以及製作之產品學校將導入簡易的就業創業模式幫助長者擁有二度就業的職業功能及復元力以達從「復」能到「賦」能建構「老有所用、老有所養、老有所終」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