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到主要內容

本校近三年人均用水量已從 2022 年之 49.08 噸/人,逐年下降至2024 年之 42.17 噸/人,整體節水成效顯著。為持續推動用水效率提升與節能減碳,學校擬定2025 2027 年人均用水量目標,採逐年遞減約2~3% 方式,期於2027 年達成 39 噸/人以下之用水強度,強化校園資源永續利用。

為有效推動校園節水與資源永續,本校導入多項水資源管理措施。首先於各棟公廁洗手臺全面裝設電控水龍頭,並於設備汰換時優先採用具「省水標章」之節水型馬桶與水龍頭,以降低用水量。

此外,本校生活與實驗廢水皆排入桃園市政府龜山水資源回收中心進行後端處理,確保水體污染風險降至最低。校內亦積極建置雨水與逆滲透二次水回收系統,透過筏基結構與滲水池蒐集水源,導入校園生態池進行淨化與調節,改善優養化現象,同時應用於綠地灌溉,實現校園內部水資源循環再利用。

2022 年起,各大樓與校內水處理設施全面安裝智慧型水錶,數據串接至中央監控系統,並定期提供節能委員會作為用水行為分析與節能檢討依據,提升整體用水效率與管理進度。

為因應極端降雨日益頻繁所帶來之排水挑戰,校方針對舊有排水設施進行改善,並同步導入雨水回收利用系統。該系統將頂樓雨水導流至各區域蓄水池,透過加壓馬達提供澆灌與清洗水源,不僅有效減少自來水使用,更可緩解暴雨時之倒灌風險。蘊德樓為首波完成建置之大樓,後續將持續推廣至校內其他設施。

未來,本校將持續推動智慧節水行動,拓展再生水利用情境,積極落實水資源永續管理目標,對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 6(潔淨水與衛生)與 SDG 12(責任消費與生產)之核心精神。

 雨水貯留再利用-滯洪池及汙水池監控盤
滯洪池及汙水池監控盤1 滯洪池及汙水池監控盤2
滯洪池及汙水池監控盤3
 實驗室逆滲透二次水回收再利用,改善生態池優養化問題及引溉校園綠地
實驗室逆滲透二次水回收再利用1 實驗室逆滲透二次水回收再利用2

 

總取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