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到主要內容

2024年【USR-HUB計畫】長庚大學周遭林地生態物種觀察計畫

2024年【USR-HUB】長庚大學周遭林地生態物種觀察計畫

計畫主持人:長庚大學 工設系 吳田瑜副教授

團隊成員:長庚大學 通識中心 王光正教授
                                  工商系    李怡禛副教授

計畫目標
本計畫秉持永續環境的理念,針對長庚大學周邊桃園市萬壽路以北、國立體育大學以東、青山路以南的林地進行生態調查。該林地屬於亞熱帶氣候區,孕育豐富的自然生態。本計畫藉由架設紅外線照相機,蒐集在地棲息地的特殊生態物種資料,並將調查結果與學生分享,作為大學相關課程的學習資源。同時,調查成果將於展覽中與公眾共享,最終目標是為龜山區林地建立完整的生態記錄。

執行成果
截至 2024年9月11日,本計畫已記錄到11種類飛禽與哺乳類動物,其中包含第二級保育類「大冠鷲」、第三級保育類「食蟹獴」與「台灣藍鵲」,以及稀有的冬候鳥「山鷸」等物種。專家表示,在調查場域發現山鷸蹤跡極為罕見,建議設立長期生態監測站、持續進行調查與追蹤。此外,團隊也發現疑似山豬的足跡和穿山甲挖掘的洞穴等,顯示該林地擁有豐富的生態多樣性。

背後故事
為捕捉生態物種的蹤跡,調查團隊扛著沉重器材,跋涉山林、穿越陡峭的滑坡與密林,在飛蚊不斷侵擾中完成紅外線照相機的架設。每次啟動攝影機後,大家都期待記憶卡裡能拍到珍貴的生態畫面。在場域裡,最熟悉地形的是迴龍里的余大哥。雖然年過半百,但仍體力充沛、熱心無比,常帶著團隊披荊斬棘尋找動物足跡。有時未能如願拍攝到物種,他總是笑著鼓勵大家:「沒關係,我們再找其它觀測點。」這份開朗豁達的心態支撐我們繼續探索森林。 每次進入林道前,土地公廟是我們的集合點,也是我們心靈的依靠。出發前,大家總會虔誠祈禱任務順利,這種儀式感讓我們在面對艱難挑戰時多了一份安心與信心。


林地生態觀察成果

林地生態觀察成果

透過生態調查場域課程,傳達架設紅外線照相機與觀察生態物種習性相關知識

透過生態調查場域課程,傳達架設紅外線照相機與觀察生態物種習性相關知識

調查成果與校內工業設計學系課程分享,鼓勵學生以仿生美學概念設計產品,未來作品可以提供林道生態教育之參考。

調查成果與校內工業設計學系課程分享,鼓勵學生以仿生美學概念設計產品,未來作品可以提供林道生態教育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