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到主要內容

本校各研究中心皆具特色研究領域,歡迎您報考加入。

招生入學相關資訊:03-2118800分機2607、3370(教務處招生組)、5046、3438(教務處研教組)

學術研究相關資訊:各研究中心團隊成員

研究單位名稱

分子醫學研究中心

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

永續發展與能源科技研究中心

健康老化研究中心

生醫工程研究中心

經營分析研究中心

健康資料研究服務中心

分子及臨床免疫中心

放射醫學研究院

可靠度科學技術研究中心

人工智慧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名稱

分子醫學研究中心

研究特色

分子醫學研究中心是國內唯一以「癌症生物標記」為研究主軸,進行轉譯醫學研究的學術單位,獲美國癌症研究單位青睞,成為美國「癌症登月計畫」的成員之一,與世界頂尖癌症專家合作,為終結癌症貢獻心力。中心空間約1000坪,規劃有研究員辦公室及實驗室、會議室、蛋白體核心實驗室、次世代定序基因體核心實驗室及生物資訊核心實驗室。以完善的多體學技術平台支援執行教育部高教深耕特色領域研究中心計畫,並提供校內外多種體學分析研究服務。

教學訓練目標

歡迎具有生物醫學、生命科學、資訊工程等背景的同學加入;教學訓練目標在於培育擁有現代體學技術與大數據分析人才,能將所學實際應用於研發重大疾病早期偵測與新穎治療策略;參與研究計畫學生將提供助學金。

可報考系所

生物醫學研究所(碩、博士班)、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碩士班、生物科技產業碩博士學位學程、生物醫學系臨床試驗與評估碩士班、新興病毒分子醫學國際碩士學位學程

中心網址

https://www.cgu.edu.tw/cgmmrc/

中心位置

第一醫學大樓9樓


研究中心名稱

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

研究特色

本中心針對多種致病的病毒進行研究,包括開發檢測平台、以類器官及動物模式研究致病性機轉及抗病毒藥物及疫苗。中心亦以One Health的概念並透過國際合作網路,共同為控制無國界之病毒感染症努力。

可報考系所

新興病毒分子醫學國際碩士學位學程、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碩士班、生物醫學研究所(碩、博士班)、生物科技產業碩博士學位學程

中心網址

https://www.cgu.edu.tw/rcevi

中心位置

第一醫學大樓12樓B區


研究中心名稱

永續發展與能源科技研究中心

研究特色

本中心致力於成為國內碳中和與能源領域的標竿研究機構,並在亞洲展現獨特的研究特色。我們的核心使命是透過創新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推動永續發展的實踐,並為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貢獻力量。研究方向規劃為四大主題,分別是電池與儲能技術、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與創新應用、二氧化碳再利用與氫能技術與循環經濟與綠色製程。這些主題聚焦於碳中和與能源轉型的關鍵課題。我們整合長庚大學與明志科技大學的研究能量,透過跨校跨領域合作與先進研究方法,探索高效、清潔能源的應用,並開發減碳創新技術。在此過程中,本中心強調研究成果與實際應用的連結,追求新能源、環保科技與循環經濟的突破,並確保研究成果能有效轉化為具體解決方案,以應對全球能源轉型的挑戰。

教學訓練目標


本中心的教學與研究特色強調理論與實務的緊密結合,並在「企業資源整合共享」的原則下,建構與國內外頂尖研究大學相當的軟硬體設施與研究環境。透過結合校內外多元資源,包括長庚體系、台塑企業、工研院以及科學園區策略聯盟夥伴,本中心形成一個兼具學術深度與產業廣度的研究平台,不僅能推動跨領域創新研究,也能建立多元化的就業管道,致力於培育具前瞻視野的永續科技人才。

研究領域主要分為四大核心主軸。首先,在電池與儲能技術方面,研究重點包括鋰金屬電池、全釩液流電池、燃料電池以及電池回收與貴重金屬再利用。我們希望透過材料電化學與先進製程的突破,兼顧能源高效能轉換與資源循環利用。其次,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與創新應用領域,本中心專注於提升太陽能電池效率與穩定性,並探索其在新興應用中的潛力,例如建築整合光伏與特殊能源裝置,推動潔淨能源更廣泛的應用。第三,在二氧化碳再利用與氫能技術方面,研究團隊致力於開發催化與光觸媒材料,提升二氧化碳轉化效率,並推展氫能相關技術,作為未來低碳能源的重要支柱。最後,在循環經濟與綠色製程領域,我們積極推動淨水處理與水回收、廢棄物資源化與能源化、永續物料管理以及產業製程減碳等研究,並以跨領域合作方式,協助產業實現環境永續與低碳轉型。

綜合上述,本中心不僅致力於推動能源科技與環境保護之永續發展研究,更注重研究成果與產業應用的有效銜接,確保創新能夠真正轉化為解決方案,以因應全球能源轉型與永續發展的挑戰。我們熱誠歡迎大三、大四專題生,以及研究所碩博士生加入研究團隊,共同投入綠色能源與環保科技的研究,攜手探索未來的永續之道。


可報考系所

光電工程研究所碩士班、電子工程學系(碩、博士班)、化工與材料工程系(碩、博士班)、機械工程學系(碩、博士班)

中心網址

https://www.cgu.edu.tw/cset

中心位置

長庚大學工學大樓10樓


研究中心名稱

健康老化研究中心

研究特色


健康老化研究中心以「精準健康醫學與照護」為宗旨,從個人老化歷程出發,涵蓋健康期、亞健康期、疾病期至臨終階段,致力於建立一套完整且互相作用的預防與照護系統。中心目標在於於自然老化及老化疾病發生前進行預防,並於疾病產生後提供有效照顧與輔助,藉此提升老年人的健康、安適感與獨立性。研究中心結合長庚醫院、健康照護體系及社區資源(在地據點)為實施場域,從臨床需求出發,以研究技術為推動引擎,打造學校、產業與醫院間的創新合作模式,無縫串聯教學研究與產業創新,形成強大的產業鏈結。

奠基於多層次、跨領域的整合架構,聚焦於老化與長壽的生物機制探索、疾病機轉解析及智慧科技應用,致力於推動精準健康醫學與照護模式的創新發展。中心以「延緩老化、促進健康、提升生活品質」為核心目標,從基礎研究出發,結合臨床需求與社區場域,打造一套可轉譯、可應用的研究體系。
🔬 基礎研究與機制探索
研究團隊深入探討長壽與老化的分子與細胞機制,運用分子生物技術、細胞模式系統與動物模式建立,解析老化疾病如神經退化、心血管疾病與代謝症候群的病理過程。特別強調腦腸軸機制與神經生理變化,為精準診斷與治療提供科學依據。

🧠 影像科學與多體學整合
透過fMRI等先進醫學影像技術,搭配代謝體學與多體學資料分析,建立老化過程的生物標誌與預測模型。此一整合性平台不僅提升診斷準確性,也為個人化醫療決策提供支持。

🏠 智慧高齡賦能與居家照護科技
中心積極發展創新普惠科技,包含高齡宅智能運動科技、居家全方位照護系統與神經調節治療技術,將科技導入家庭與社區,實現全人健康促進與照顧。這些技術不僅提升長者的自我照護能力,也強化社區照護資源的連結與運用。

📊 轉譯應用與政策連結
研究成果不僅限於學術領域,更著眼於應用與轉型,透過疾病預防、篩檢、診斷與治療技術的開發,回應臨床與社會需求。中心亦積極參與公共政策建議,為政府長期照護體系的決策提供科學基礎與實證支持。

整體而言,以精準醫學為核心,融合生物醫學、智慧科技與社會照護資源,打造一個具備創新性、可轉譯性與社會影響力的研究平台,引領高齡社會的健康照護新典範。


教學訓練目標


健康老化研究中心的教學訓練目標,旨在培育具備跨領域整合能力、臨床應用視野與創新思維的高齡健康照護與研究人才。透過結合基礎科學、臨床醫學、智慧科技與社區照護實務,建立一套完整且具轉譯能力的教學架構,讓學員能夠掌握老化歷程中各階段的健康促進與疾病預防策略,並具備設計與執行精準照護方案的能力。

本中心強調以「精準健康醫學與照護」為核心理念,教學內容涵蓋老化生物機制、代謝體學與fMRI醫學影像技術應用、神經退化與慢性疾病機轉解析、智慧居家照護科技開發,以及社區資源整合與政策建議等面向。學員將透過實驗操作、臨床觀察、社區場域實習與跨領域專案合作,培養問題解決能力與創新研發能力,並能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具社會影響力的照護模式與政策建議


可報考系所

大學部:
職能治療系、物理治療系、生物醫學系、護理學系、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醫務管理學系
研究所:

生物醫學研究所(碩、博士班)、護理學系(碩、博士班);中醫學系天然藥物碩士班、物理治療學系復健科學(碩、博士班)、職能治療學系行為科學碩士班(職能治療學組)、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碩、博士班)、健康暨長期照護產業碩士學位學程、生物醫學系臨床試驗與評估碩士班



團隊成員

健康老化研究中心:https://harc.cgu.edu.tw/
聯絡人:吳菁宜主任
()礎研究與機制探索

聯絡人:鄭美玲教授
聯絡方式:chengm@mail.cgu.edu.tw

聯絡人:陳金銓教授
聯絡方式:
chinchuan@mail.cgu.edu.tw

()影像科學與多體學整合

聯絡人:王俊杰教授
聯絡方式: jwang@mail.cgu.edu.tw

聯絡人:蕭穎聰教授
聯絡方式: hsiao@mail.cgu.edu.tw


()智慧高齡賦能與居家照護科技


聯絡人:王鐘賢教授
聯絡方式: s5492@mail.cgu.edu.tw

聯絡人:徐亞瑛教授
聯絡方式: yeaing@mail.cgu.edu.tw

聯絡人:吳菁宜教授


聯絡方式: cywu@mail.cgu.edu.tw


研究中心名稱

生醫工程研究中心

研究特色

本中心係以整合本校及長庚醫院各科所生物、醫學與工程等人才與資源,進行生物醫學工程跨領域、前瞻創新研究為目標。目前中心設有生物感測、分子影像與組織工程等三組。
本中心近兩年有兩項突破性技術榮獲「國家新創獎」及科技部「未來科突破獎」等殊榮︰分別為「無創式超音波聚焦腦部給藥技術」和「穿戴式心震圖譜輔助心臟病發早期預警系統」。前項技術廣受國際重要媒體報導,被譽為可能改變人類生活五大超音波關鍵技術之一;後項技術也經英國 Impact research評估為今年度對全球健康醫療領域有重大潛在衝擊的技術!

教學訓練目標

歡迎有志從事生物醫學工程跨領域創新研究之同學加入研究團隊。本中心將提供研究方法、創造工學、人工智慧(AI)、物網(IOT) 、穿戴式醫療器材設計、生醫晶片設計開發等訓練課程,以強化同學個人專業外,執行生醫工程研究必備之核心加值能力。除此,本中心也將培養學生參加國內、外各項生醫工程研究競賽,以激活學生「手腦並用、創思創作」之潛能。

可報考系所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碩、博士班)、生物科技產業碩博士學位學程

中心網址

https://biomedical.cgu.edu.tw/

中心位置

長庚大學工學大樓10樓


研究中心名稱

經營分析研究中心

研究特色


本中心於未來有三研究發展方向,如下:
決策優化(Decision Optimization)
本項以及時數據和電腦的快速運算能力來做出最佳決策,使工廠由自動化、數位化開始,循序漸進進入互聯化與智能化階段,進而提升決策品質與組織之生產力。其中又以工廠管理的數位化與自動化,實現物聯網互動與善用數據分析和開發具智能決策能力的網實融合系統為目標,達到防止生產線已知問題的擴大,預先採取對策防止生產線問題發生,以及將工廠至供應鏈透過物聯網統一,落實工業4.0的願景。

健康資訊科學(Health Informatics)
本項計畫經由大數據分析以及人工智能的協助,提升醫療保健服務的品質和醫療管理效率,同時降低醫療失誤的發生頻率,減少醫療保健費用和普通文書工作量。

智慧醫療與科技長照(Smart Healthcare)
智慧醫療與科技長照則是期望透過人工智能、物聯網和機器人技術,加上大數據分析技術實現在地老化(Ageing in place),其中包含虛擬照護、精準醫療和預防保健等等,提供老年人口更適當的醫療資源與照護。


教學訓練目標

本中心結合醫務管理、工商管理、資訊管理及工業設計領域,針對銀髮族的全人照護模式及產業發展主軸提出四大構面,分別為照護需求、照護供給、商業模式與財務安全。此四大結構面建立在現代資訊管理系統下與資訊技術彼此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可報考系所

醫務管理學系碩士班、工商管理學系碩士班、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工業設計學系碩士班、商管專業學院碩士學位學程、智慧醫療創新碩士學位學程、管理研究所博士班

中心網址

https://www.cgu.edu.tw/barc

中心位置

管理大樓7樓


研究中心名稱

健康資料研究服務中心

研究特色

推動本校與長庚醫療體系應用全國性健康資料庫,進行相關研究與健康資料加值之工作、推廣健康資料分析與加值研究、培育健康資料分析人才、提供健康資料處理與分析諮詢服務,以增進與長庚醫療體系之研究合作,並強化與落實全國次級健康資料庫與長庚醫療體系臨床資料庫的結合應用。
「衛生福利部衛生福利資料科學中心-長庚大學研究分中心」提供長庚體系研究人員便利的資料及完善的使用環境,並方便相關流程之申請,惟各項資料之使用依個人資料保護法等規定辦理。

教學訓練目標

對於臨床研究、健康資料庫資料處理、醫學統計分析,及相關研究有興趣者。
健康資料庫實務應用課程目標旨在熟悉台灣全民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之內容及其於醫藥衛生、健康照護研究之應用:並建立統計軟體SAS使用之基礎能力,能夠運用於健保資料庫處理與資料分析,培養日後應用次級健康資料庫進行研究分析之基礎能力。

可報考系所

臨床醫學研究所臨床資訊組碩士班、生物科技產業碩博士學位學程、生物醫學系臨床試驗與評估碩士班、健康數據科學研究所

中心網址

https://www.cgu.edu.tw/rschi

中心位置

第二醫學大樓1樓


研究中心名稱

分子及臨床免疫中心

研究特色

分子及臨床免疫中心是結合免疫相關基礎研究與產業發展的研究中心,有長庚體系的臨床資源優勢,進一步結合優秀的免疫學家與臨床醫師,專注於重要的臨床問題,尤其是在地本土的特殊的疾病,並積極尋求藥物開發的機會與產學合作的可能,最終希望我們的研究成果可以回到臨床,解決人類的苦難。研究方向為臨床免疫學,結合尖端的新技術與動物模型,研究人類免疫包含感染症、癌症與自體免疫疾病的致病機轉。目前中心研究主題,包含人類抗細胞激素自體抗體疾病(anti-cytokine autoantibodies)、先天免疫缺失(innate immune deficiency)、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自體免疫疾病(autoimmune)、免疫細胞治療(cell therapy),以及利用人類抗體選殖研究(single B cell isolation),與mRNA LNP平台,作為免疫藥物開發的核心技術。

教學訓練目標

中心除了新穎的研究設備外,環境舒適,並有漂亮的工作座位與休息區。除了提供良好的學術與產學研究環境,鼓勵個人的學術與職涯發展,且提供國內外進修攻讀博士機會,或是產業相關訓練,協助往產業發展。歡迎大三、大四學生或是對免疫學有興趣及熱情的人加入我們的研究團隊。

可報考系所

免疫轉譯醫學研究所

中心網址

https://www.cgu.edu.tw/cmci

中心位置

第一醫學大樓六樓

研究中心名稱

放射醫學研究院

研究特色

粒子治療利用質子或輕離子,非侵入性地殺死腫瘤細胞,比光子放射治療更具優點,包括:(1)劑量集中於癌細胞,可提升腫瘤治愈率,降低正常組織之副作用;(2)相對生物效應(RBE)值較高,即輻射品質較好,殺死癌細胞所需劑量較小。粒子治療雖然具有許多優點,但仍需先進科技之配合,才能完全發揮優勢;配合條件包括:高品質的影像、高精度的定位、高精密的劑量,以及細胞微環境的控制等。要達成這些條件,必須要有足夠的研發支援。林口長庚醫院是國內第一家實施質子治療的醫院,肩負著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使命。為了達成此一使命,長庚醫院與長庚大學共同成立放射醫學研究院(簡稱放研院),以前瞻性、跨領域之規劃,整合醫學物理、醫學影像、輻射生物之基礎研究,支援質子治療之臨床應用,開發粒子治療之關鍵技術,以追求此一領域之國際卓越地位。

教學訓練目標

本研究院與各研究中心歡迎生醫領域、放射與理工相關科系的同學加入一同參與研究。研究員與醫放系專任師資將共同指導,培育同學成為醫學放射領域之臨床、研究與產業人才。

可報考系所

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碩、博士班)、生物醫學工程學系(碩、博士班)

中心網址

https://www.cgu.edu.tw/rcrm

中心位置

第一醫學大樓12樓


研究中心名稱

可靠度科學技術研究中心

研究特色

本中心針對產品的零件、組件或系統,使用科學的方法(如物理、化學、電學、光學、數學有限元素模擬、統計學..等等) 來評估計算其衰退曲線,並預估他們的使用壽命,利用這些數據作為產品研發、維修保養策略等依據。

教學訓練目標

1.機械、電子、化學、材料、統計等背景學生加入。
2.可依學生專長針對該領域的產品學習可靠度的科學來設計出產品的壽命及耐用度,亦可評估以上市產品的健康狀況。

可報考系所

電子工程學系(碩、博士班)、電機工程學系(碩、博士班)、機械工程學系(碩、博士班)、化工與材料工程學系(碩、博士班)

中心網址

https://cgucrest.org

中心位置

第二醫學大樓4樓


研究中心名稱

人工智慧研究中心

研究特色

人工智慧研究中心聚焦「智慧醫療」、「智慧製造」與「機器學習(ML/DL)」三大主軸,以「研究導向+場域實作」推動跨域創新。除與校內研究中心協作,亦與長庚醫院建立臨床 AI 合作,並承接台塑企業產學專案,讓學生在真實資料與情境中解題,累積產學整合經驗。中心建置資料中心等級機房與高效 GPU 算力平台,提供完備的資料治理、模型訓練與驗證環境,支援從研究到應用的全鏈結,培育兼具 AI 專業與跨域能力的人才。

教學訓練目標

歡迎對 AI 有興趣的同學加入研究團隊。本中心提供方法論訓練、專屬研究空間與 GPU 運算資源,建構從資料治理到模型訓練/驗證的實作能力,培育能銜接臨床與產業的AI 人才。

可報考系所

人工智慧學系(碩、博士班) 、資訊工程學系(碩、博士班)、電機工程學系(碩、博士班)、醫學AI 碩士、健康數據研究所(碩士班)

中心網址

https://www.cgu.edu.tw/aic

中心位置

管理大樓11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