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

研究成果

媒體報導

01
67f3ab27-0c8e-4226-a837-24767947d3c0.jpg

Dr. Okada發表gp130致病突變新機制研究成果於《JCI Insight》

由廣島大學Dr. Satoshi Okada 所主導的最新研究,揭示gp130(IL6ST)基因突變所造成的顯性負效機制(Dominant negative mutation),將導致病人罹患Hyper IgE疾病 (HIGE)-超高量的IgE抗體,以及以細菌為主的各式感染為表現的免疫缺陷疾病。本研究成果已正式發表於《JCI Insight》。 gp130為IL-6的受體,其突變會導致無用的蛋白持續產出,並持續累積在細胞膜上,進而干擾正常受體的功能,造成免疫系統功能障礙。此次研究在兩個日本家系中發現兩種新的gp130突變,並透過生化實驗,驗證出一個清楚的區域,位於這區域的突變很可能會造成顯性負效突變。值得一提的是,此變異可透過流式細胞儀分析gp130在細胞表面表現,快速鑑定此類突變是否具致病性,對臨床檢驗具有實質幫助。 本中心近年建置的高通量流式細胞儀,協助完成病人免疫細胞組成與活化狀態的精準分析,為理解此類突變對免疫系統造成的影響提供關鍵數據支援。 事實上,中心自設立以來即積極推動人類免疫遺傳疾病的研究與跨國合作。近年團隊已參與發表多項關鍵成果,包括TLR3缺失會造成腸病毒重症腦炎 (Kuo CY, JoCI, 2022),以及STAT1突變造成慢性念珠菌感染的免疫失調研究(Lei WT, JoCI, 2024)。上述研究皆大量仰賴中心先進的流式細胞免疫分析平台,並結合臨床資訊,推動轉譯醫學進展。 我們也感謝台大醫院第共同核心實驗室莊雅婷博士在本中心儀器建置初期的技術協助,讓我們能迅速建立與驗證關鍵實驗流程,提升研究效率。 此次參與《JCI Insight》gp130研究,不僅展現中心在罕見免疫遺傳病機轉解析與臨床應用上的實力,也象徵我們在亞洲地區免疫遺傳研究合作網絡中的積極角色。未來,我們將持續拓展跨國研究合作,致力打造台灣成為國際免疫遺傳研究的重要基地。 再次恭喜Dr. Okada團隊的重要發表,並期盼持續深化雙方合作,推動更多創新突破。 論文全文詳:Fine mapping of heterozygous IL6ST nonsense variants underlying autosomal dominant hyper-IgE syndrome|JCI insight

2025.06.24

02
CH

Science Immunology刊登:台灣團隊開發CAAR T細胞矯正抗IFN-γ自體免疫失衡

本中心由顧正崙主任及其團隊領銜的研究論文〈Chimeric autoantibody receptor T cells clonally eliminate B cells producing autoantibodies against IFN-γ〉已獲《Science Immunology》接受並於今年 5月發表。伽碼干擾素是負責對抗胞內病原菌重要的細胞激素,當患者帶有中和型抗伽碼干擾素自體抗體,伽碼干擾素的功能會受到抑制,使得這些病患飽受胞內病原菌的反覆感染。這項研究首度證實透過「伽碼干擾素嵌合自體抗體受體T細胞 (IFN-γ CAAR T cell)」可精準毒殺生成中和型抗伽碼干擾素自體抗體(nAIGA)的記憶 B 細胞,有望終結患者對長期廣效抗生素的依賴,同時保留正常免疫功能。研究團隊開發了兩款IFN-γ CAAR T cell,可有效清除帶有nAIGA B細胞受體(BCR)的標的細胞,且在高濃度nAIGA環境下仍維持殺傷功能。在小鼠模型中,這些 IFN-γ CAAR T cell不僅能毒殺標的細胞,還能顯著降低血漿中由標的細胞分泌的nAIGA濃度。兩款IFN-γ CAAR經由特殊改造,避免了脫靶毒性,並在活體外實驗以及小鼠模型中驗證其安全性。更令人振奮的是,在活體外實驗中,兩款IFN-γ CAAR T cell能清除多位患者血液中的抗伽碼干擾素自體抗體 B 細胞,顯示其跨個體的效力與潛在臨床價值。此外,本中心與安立璽榮公司在新興細胞療法的開發上有長期的產學合作,對本研究扮演了關鍵支持的角色,這項策略為抗伽碼干擾素自體抗體疾病帶來從根本矯正免疫失衡的契機,也為其他以抗細胞激素自體抗體為病因的自體免疫疾病鋪開了全新的精準治療道路。 論文全文詳:Chimeric autoantibody receptor T cells clonally eliminate B cells producing autoantibodies against IFN-γ|Science Immunology

2025.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