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到主要內容
:::

中心焦點

王瑞瑜常委蒞臨永續中心進行參訪交流.jpg
01
王瑞瑜常委蒞臨永續中心進行參訪交流
2025.01.10
本月10日, #永續發展與能源科技研究中心 迎來一場意義非凡的交流,#王瑞瑜常委 率領 #台塑企業 主管團隊蒞臨參訪。此次交流聚焦於科技創新、產業需求與永續發展,會中雙方展開深入討論,為未來的合作奠定堅實基礎。 在交流中,王常委特別強調,企業與學校應深化技術合作上的進程以確保研究成果得以順利推動商業化,期待學校與企業攜手應對技術挑戰,推動技術落地。 台塑企業主管團隊則對中心在 #二氧化碳轉換 、 #儲能電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與 #循環經濟 科技領域的研究成果表示高度肯定。這些技術不僅具有產業應用潛力並對未來企業即將面臨的問題提供了創新方向。此外,企業相關單位代表亦在會中提到多項具體合作案例,期望透過與長庚大學與明志科大的合作,加速技術轉化為具規模化應用的商業成果。#長庚大學 #湯明哲校長 在交流中希望未來雙方深化產學合作,實現技術創新與永續發展的雙贏目標。 此次會議展現了學術與產業之間深度融合的無限可能性,也為雙方在新能源及環保技術領域的合作揭開新篇章。未來,中心將持續以研究創新為核心,攜手台塑企業打造更具永續性與價值的科技應用,共同邁向低碳綠色經濟的未來。 #ChangGungUniversity #CenterForSustainabilityAndEnergyTechnologies #CGU #CSET
童俊智教授.jpeg
03
「失敗為好研究及高點數論文之母」Prof. Vincent Tung 國際合聘學者特別演講
2025.04.10
「失敗為好研究及高點數論文之母」Prof. Vincent Tung 國際合聘學者特別演講 來自 #日本 #東京大學 化學系統工程系的 #童俊智教授,今日在長庚大學帶來一場滿載啟發與真實的演講。 從 #清華大學 三修物理化學、碩士班休學,到當助理教授後一口氣被連續拒絕17個計畫申請——Prof. Tung 的故事提醒我們,失敗不是浪費,是累積。 他以「Connecting the Dots」為題,鼓勵大家勇敢嘗試、持續累積,因為當下看不懂的點,回頭才懂,終將連成線。 他也分享了成為一位創新研究者的5大關鍵心法: 觀察與想像力是創意的起點,靈感往往藏在日常之中。 不要害怕跨領域合作,與不同領域的知識融合,常能激盪出意想不到的火花。與不同背景的人交朋友,創新來自多元觀點的激盪。 靈感其實無所不在,只要我們保持開放的心。就算失敗,也是一種前進,累積經驗會在未來某刻發光。 將生活中的小細節與研究巧妙結合,創造高 “Wow-Woo factor” 的研究成果。 想與人合作?請先做好準備,Don't be afraid, be prepared. 設身處地站在他人立場,理解別人的難處,才能真正找到合作的切入點。 「未來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努力的自己。」 Prof. Tung 的話語不只是對研究者的激勵,更是對所有追夢者的溫柔提醒。 感謝今天所有到場的師生,一起聆聽這場誠懇而深刻的分享。 “Failure as the Mother of Great Research and High-Impact Publications” — Special Lecture by Prof. Vincent Tung, International Joint Faculty Today at Chang Gung University, we were honored to welcome Prof. Vincent Tung from the Department of Chemical System Engineering, The University of Tokyofor an inspiring and authentic talk. From failing physical chemistry three times at #NationalTsingHuaUniversity, taking a leave from graduate school, to facing 17 consecutive rejections on grant proposals as an assistant professor — Prof. Tung’s journey is a powerful reminder that failure is not a waste, it’s accumulation. With the theme “Connecting the Dots”, he encouraged everyone to take bold steps and keep building, because the dots we don’t understand now will eventually make sense — and connect — when we look back. He also shared 5 key mindsets that shape innovative researchers: Observation and imagination are the foundation of creativity — inspiration often hides in everyday life. Don’t be afraid to collaborate across disciplines. Merging knowledge from different fields and connecting with people from diverse backgrounds can spark unexpected breakthroughs. Ideas are everywhere — if we stay open-minded. Even failure is a step forward; the experiences we gain today may shine in the future. Combine everyday details with research cleverly to create projects with a high “Wow-Woo factor.” Want to collaborate? Start by preparing yourself. Don’t be afraid, be prepared. And most importantly, understand others' challenges by seeing things from their perspective — that’s the real entry point for meaningful collaboration. “Your future self will thank you for the effort you're putting in today.” Prof. Tung's message wasn't just for researchers — it was a heartfelt encouragement to everyone chasing their dreams. Thank you to all the students and faculty who joined us today for this sincere and thought-provoking session. #長庚大學 #永續發展與能源科技研究中心 #ChangGungUniversity #CenterForSustainabilityAndEnergyTechnologies #CGU #CSET #UniversityofTokyo

最新消息

項次 標題 類別
01

【資訊轉知】你+鈣鈦礦=顛覆世界的創意!第一屆鈣鈦礦校園創意競賽開跑中🔥

🔬什麼是鈣鈦礦(Perovskite)? 鈣鈦礦是一種擁有特殊晶體結構的材料,因其結構穩定且具備優異的光 電特性,成為下一世代太陽能電池的超新星!相較於傳統矽基太陽能電池,鈣鈦礦不僅製程更簡單、成本更低,還能 靈活地應用在柔性、透明、甚至可穿戴裝置上。 🔥為什麼全世界都在瘋鈣鈦礦? 因為它太有潛力了! ☀️實驗室轉換效率已突破25%,挑戰矽基極限 🧊室溫製程降低能耗、簡化生產 🪟可做到透明、半透明,變身「創能窗」 🧢可撓可彎,結合衣物、配件、建築、交通工具…都沒問題! 從三星、Panasonic 到英國牛津光伏、MIT、工研院、台灣鈣鈦礦科技公司等全球企業與研究機構,紛紛投入鈣鈦礦 技術,搶佔未來綠色能源的主導權。 💡鈣鈦礦電池的應用潛力有多大? 不只是你想到的,還有沒想到的都有!舉凡: 🌆 建築:鈣鈦礦太陽能玻璃、建築整合型太陽能(BIPV) 🚗 交通:車頂太陽能板、無人機能源系統 📱消費電子:穿戴裝置、自發電手機殼 🧳 戶外行動裝置、微電網系統、農業感測器 🎯除了這些,還有更多應用等你來腦洞大開! 你能想像「太陽能背包」、「創能家具」、「太陽能帽子」將在不久的將來出現嗎?只要跟「鈣鈦礦太陽能應用」有 關,無論是實體產品、設計概念、影像動畫還是互動作品,都歡迎投稿參賽! 🎨第一屆鈣鈦礦校園創意競賽─讓陽光點亮靈感,用創意啟動綠能未來 📌參加對象:全台大專院校學生(跨系跨校自由組隊,每組最多4人) 📌投稿形式不限:設計、模型、動畫、影片、建築提案、策展互動裝置、文字文案皆可 📌 主題不限:農業、建築、穿戴、交通、室內、航太……只要與鈣鈦礦太陽能應用相關都能參賽! 🏆【超實用獎項】 📆【重要時程】 📥投稿截止:即日起至 2025/6/30 🗳️評選公告:2025/7/31 🏅頒獎與展出:2025/8/20(地點:長庚大學) 📮【投稿方式】 將你的作品寄至 alllen.lee@tw-perovskite.com信件標題請註明:「第一屆鈣鈦礦校園創意競賽+主題名稱」 🌍未來的太陽能世界,將由你定義!現在就展開你的創意實驗,用一點靈光,點亮全世界。
2025.04.22
分享資訊
02

敬邀申請永續發展與能源相關校外產學合作計畫獎勵補助

為鼓勵本校教師積極爭取與永續發展及能源科技相關之外部產學計畫,學校規劃提供計畫相對獎勵補助,協助計畫執行與推動,敬邀各位師長合作申請。 一、補助內容: 本獎勵補助以產學計畫之原撥給學校管理費部分(管理費之50%)作為相對補助款上限。凡向校外成功爭取與本中心推動重點相符之產學計畫,並以永續研究中心為立案單位,經中心主任認定後,得核撥相對補助款(114年總額度上限200萬元)。 二、申請期限: 即日起至114年12月31日止,採隨到隨審方式受理。 三、申請流程:     1.登入「線上核簽管理系統」     2.點選「線上表單」→「0000共通作業」→「校內便簽」→填單     3.作業表單別選擇:      ▪ 00-29(超過10萬元以上)      ▪ 29-01(10萬元以下)       ※ 請參閱填寫範例     4. 附件之[長庚大學執行產學合作計畫申請表]中的單位填寫: [永續發展與能源科技研究中心]作為執行單位之依據。     5. 申請人請填寫「永續發展與能源科技研究中心獎勵與中心發展重點相符之【產學合作計畫】說明表」,並作為附件檢附。     6. 點選 加簽人員:2AYW研發處永續發展與能源科技研究中心 邱姿螢,加簽送出此申請。 四、聯絡方式: 如有相關問題,歡迎洽詢永續與能源研究中心-邱姿螢助理,分機3744。 歡迎老師共同推動本校在永續與能源領域發展。
2025.04.18
分享資訊
03

【新聞】美版碳關稅FPFA來了!高碳排產品擬課200%重稅,碳移除成關鍵技術

美版碳關稅來勢洶洶,鋼鐵、鋁、玻璃等高碳排產業恐面臨高達200%關稅衝擊。(圖片來源:iStock) 美版碳關稅《外國污染費法案》(FPFA)蓄勢待發,勢必大幅改變全球貿易格局。鋼鐵、鋁、化肥、玻璃等高碳排產業的產品,未來可能面臨高達200%的進口關稅,首當其衝的包括中國、俄羅斯、越南、印度與台灣等。企業若想降低潛在的碳成本,加速投入碳捕捉與封存(CCUS)技術或購買碳權將是未來重點。 結合氣候、產業與國安目標,FPFA擬對高碳排商品徵稅 早在2023年11月,美國共和黨參議員卡迪(Bill Cassidy)就提出了《外國污染費法案》(Foreign Pollution Fee Act,FPFA)草案。如今法案再度捲土重來,由卡迪聯手參議員葛瑞姆(Lindsey Graham)發起2025年版本。 FPFA法案核心訴求為保護本土產業,不針對美國企業課稅,而是對進口商品依碳排放量課徵關稅,藉此建立公平競爭環境,其中特別要求中國等「非市場經濟體」對高碳排製造與不公平貿易行為負責。 以美國高效製造商為核心,FPFA法案盼為本土製造商和勞工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提升經濟韌性,減少對競爭供應鏈的依賴,並獎勵創新與潔淨製造。 新版法案的涵蓋範圍也擴大,涵蓋鐵、鋼、鋁、水泥、玻璃、化肥、氫能、太陽能與電池等產業。進口商品若碳排放量與美國本土產品相差10%以內,可免徵碳關稅;但若落差顯著,則將被加徵關稅。 法案報告指出,「中國製商品的平均碳排量為美國同類產品的3倍,俄羅斯甚至高達5倍。這種差距使得高碳排國家的生產商擁有不公平的成本優勢。」報告進一步點名,中國要為全球近30%的碳排放量負責。 這項法案披著氣候政策的外衣,但實質上更像是捍衛美國製造優勢的貿易戰略。卡迪強調,氣候議題、國家安全、經濟安全跟能源政策息息相關,如果一項政策能同時解決問題,就可以實現上述4個目標。 此外,隨著高碳排國家產業轉型,美國屆時也能引進自家製品、原料和技術,擴大美國的出口市場機會。 法案也鼓勵企業採取碳捕捉技術、購買碳權來減少支出。(圖片來源:Climeworks) 碳移除技術獲重視,鋼鐵、水泥與光電業都支持 在胡蘿蔔與棍子政策並行下,FPFA法案不僅課徵高碳排商品稅,也同步提出減免機制,鼓勵企業透過碳捕捉技術或購買碳權來降低碳支出。企業可選擇在工廠端部署碳捕捉設施,或採購經第三方認證的「移除型」碳權,涵蓋直接空氣捕捉(DAC)、海洋碳移除等創新技術。 此舉預期將進一步催生碳捕捉與碳移除技術市場。雖然美國早期便透過稅收抵免政策「45Q」推動碳捕捉與管理產業,但因補貼規模龐大屢遭批評。根據能源經濟與金融分析研究所(IEEFA)估算,45Q計畫未來18年內將耗費納稅人約8,350億美元,平均每個項目補助高達60億美元。 美國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在其「2025計畫」中更建議全面取消45Q政策。因此外界普遍解讀,FPFA可能成為45Q的潛在替代方案。 FPFA希望透過獎勵機制,協助國際供應鏈夥伴升級為潔淨製造,同時鞏固美國本土企業在減碳與國際競爭中的相對優勢,不僅能回應氣候倡議者的減碳訴求,也能維繫美國國內製造商的貿易地位。 因此該法案獲得多方產業組織支持,包括美國鋼鐵製造商協會、美國輸油管產品製造商協會、波特蘭水泥協會、美國太陽能製造商聯盟、超低碳太陽能聯盟、碳移除聯盟、氣候領導委員會、乾淨經濟聯盟,以及碳捕捉新創如 Heirloom、Climeworks等。 目前法案仍處於提案階段,由來自能源大州路易斯安那州、南卡羅來納州的兩位共和黨參議員共同推動。接下來能否擴大黨內支持、成功推進立法程序,還有待觀察。 資料來源:Carbon Herald、E&E News、recycling today
2025.04.14
分享資訊
04

【資訊轉知】經濟部能源署辦理「能源領域申請APEC計畫說明會」,敬邀推動能源政策與執行相關計畫等之有關系所單位踴躍申請。

一、依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研究院114年3月28日台經伍發字第1141550105號函辦理。 二、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研究院為鼓勵國內公私部門善用APEC平台與資源,積極提案申辦APEC基金計畫,特舉辦本說明會,針對APEC計畫申請流程、相關規定與辦理效益進行說明。 三、說明會訂於114年4月24日(星期四)下午2時30分至4時於經濟部能源署13樓第1會議室舉辦(臺北市復興北路2號13樓)。 四、檢附說明會簡介、議程及報名表各1份以供卓參 (詳如附件) 。 五、響應紙杯減量,請自備環保杯。
2025.03.31
分享資訊
05

【新聞】川普效應!碳稅先鋒加拿大新總理一上任就砍掉消費者碳稅,反對黨連工業碳稅也想取消

加拿大新總理一上任就宣佈取消消費者碳稅。消息一出,媒體追著我國環境部長彭啓明問:台灣是否跟進?彭啟明先是澄清台灣目前並未針對燃料徵收碳費,但強調碳費將按原定時程推進。到底加拿大砍消費者碳稅是怎麼回事?後續有何配套?氣候目標還要不要了? 美國總統川普堪稱加拿大大選的最佳助選員。他上任後屢次對加拿大關稅霸凌,又威脅「經濟併吞」它成為「美國第51州」,激怒加拿大人,也解救了馬克・卡尼(Mark Carney)低迷的選情。 原先民調墊底的他,以近86%的壓倒性得票率當選執政的自由黨黨魁,接任加拿大新總理,並將在幾週後的大選上與保守黨領袖、民粹主義者博勵治(Pierre Poilievre)展開頂尖對決。 博勵治是先前呼聲最高,公認最有希望成為下一任加國總理的候選人,但因人設和路線跟川普太像,在川普的「攪局」下,領先20多個百分點的民調優勢正在快速蒸發。 卡尼是接任前總理杜魯道的剩餘任期,但必須通過接下來的加拿大國會選舉,才能坐穩下屆總理寶座,大選將於4月28日舉行。 馬克・卡尼是誰?跟氣候變遷有何關係? 綠色金融代言人變身加國首相 剛滿60歲的卡尼,曾任英國與加國央行總裁,帶領加國央行度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及英國央行通過脫歐亂流;也曾任聯合國氣候特使、聯合國淨零銀行聯盟(NZBA)催生者。《華爾街日報》稱他為「淨零」和「ESG環境計畫」的全球代言人。 這樣一位綠色金融代言人,上台後第一件事居然是取消消費者碳稅!理由是「引起太多分歧」,他決定收起棍子,改用胡蘿蔔獎勵。 他的「失守」讓氣候運動界不滿,批評他「換了位置,換個腦袋」。對手則批評他「不斷翻轉自己的信念來騙加拿大人的選票。」 消費者碳稅,正是導致前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下台的導火線。為了贏得接下來的大選,他必須硬起來,向川普嗆聲,支持加拿大採取報復性關稅,並回應民意。 加國碳稅曾是全球典範,碳退稅更是獨有設計 曾經,加國碳稅是全球進步環境政策的典範,由卑詩省率先提出,杜魯道發揚光大,是他近十年總理生涯的政壇代表作,目的是透過碳定價以價制量,鼓勵減排和綠能轉型。 2019年上路的加拿大碳稅有兩套收費方式:對大型工廠制定碳排放定價機制,對一般消費者、農夫、小型企業課徵每公噸20加幣的燃料碳稅,並逐年提高,預計2030年達到每公噸170加幣,以期2030年腰斬全國碳排量(以2005年為基準)。 2024年,每公噸價格從65加幣漲至80加幣,漲幅23%、約折合每公升0.03加元(約新台幣0.69元)。 為了降低民眾負擔,碳稅收益並未收進政府口袋,而是還財於民。約九成民眾都收到碳退稅(Canada Carbon Rebate),約八成還倒賺,收到的退稅高於繳納的碳稅。四口之家平均每月可領70 至 140加幣的碳退稅。 假消息讓碳稅成祭品 儘管如此,博勵治抓住民眾對執政黨的不滿,怪罪經濟不好、通膨居高不下,政府還調高碳稅,增加民眾負擔,不知民間疾苦。他們大踩「碳稅」,主打「減稅」(axe the tax),支持度一路攀升。 「碳稅不受歡迎,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選民對碳稅的誤解,事實錯誤。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教授凱瑟琳‧哈里森 (Kathryn Harrison)告訴《衛報》。 根據加國央行,碳稅僅占整體漲幅的不到1/20。漲價的元兇其實是化石燃料市場波動、石油公司和其他企業哄抬價格以及供應鏈瓶頸等。 對於假消息,剛卸下加國環境與氣候變遷部長的史蒂文・吉爾博(Steven Guilbeault)也很無奈「有理說不清」。 「喊『減稅』很容易,沒人喜歡繳稅,但要解釋氣候變遷的真實存在就複雜得多,氣候變遷讓加拿大人損失數十億美元,而碳定價是我們的因應對策之一,這不是一個口號能講清楚的。」吉爾博說,氣候議題成了文化戰爭的祭品。 最後,連自由黨的盟友「新民主黨」也開始倒戈,附和博勵治的說法,最終導致了杜魯道的黯然下台,以及卡尼揮刀砍碳稅。 卡尼砍消費者燃料稅,對手打算連工業碳價一起砍 不過,卡尼砍的只有消費者的燃料碳稅,且一般認為,為了補上消費者碳稅的洞,卡尼必須設法從工業碳價下手。但對手博勵治最近卻喊出,一旦當選,他將連工業碳價都砍。 外界質疑這要如何實現加拿大的氣候目標?《彭博》引用智庫「加拿大清淨能源」(Clean Energy Canada)的數據,指出工業碳定價是加拿大減排最重要的武器,預計2030年將佔全國排放量的20% 至 48%。 這刀砍下去,不僅達不成氣候目標,在經濟上也是「弊大於利」。 砍工業碳價,專家說:弊大於利 該智庫負責人馬克・撒迦利亞(Mark Zacharias)向《彭博》解釋,加拿大的目標是實現出口市場多元化,避免過度依賴美國。全球有48國制定類似政策,「若加拿大要增加與這些國家的貿易,我們必須符合其雄心,而非模仿川普政府自廢建立綠色經濟的武功。」 例如,英國、歐盟等都要開始徵收碳關稅,取消工業碳價將損害加拿大的對歐出口,損害加國企業的低碳競爭優勢。 卡尼顯然認知到這點。上任後,不飛華盛頓,而是飛歐洲,加強與英法的合作。 「猜猜對歐盟貿易多元化的要求之一是什麼?猜猜英國貿易多元化的要求之一是什麼?就是要有某種形式的碳定價。 」卡尼3月18日在記者會上說。 卡尼提加國版CBAM與新氣候計畫 卡尼甚至表示要推出加國版的CBAM,點名鋼鋁、化工、水泥等高碳排產業。他的官網上還列出了新的氣候計畫,如: 改善針對大型工廠的產業排放定價系統(Output-Based Pricing System, OBPS),並延長至2035年,提供政策確定性; 簡化規範,加速綠能計畫審查; 考慮加強石油和天然氣甲烷法規; 要求氣候風險的廣泛揭露; 擴增電動車充電站; 2030年聯邦政府建築逐步停用化石燃料; 完成與實施《加拿大製造永續投資指南》,對「綠色」和「過渡」經濟活動進行分類,促進綠色融資。預計2026年秋季實施各優先產業的分類。 針對消費者,他端出的胡蘿蔔則是: 開發和整合新的消費者碳信用市場與工業碳定價系統,讓污染大戶付錢向消費者買碳權。 獎勵住宅節能改造、提高熱泵和零排放汽車的補貼、對節能改造或購買節能住宅的中低收入家庭提供抵押貸款保險費折扣等。 卡尼批評對手假裝我們只能在對抗氣候變遷和經濟成長之間二選一,但他相信這可以是個複選題:「我們可以讓加拿大家庭過得更好,共同對抗氣候變遷,並成為七國集團中最強大的經濟體。」 信念翻盤還是選舉考量,大選後看分明 但也有人觀察到他的新內閣換下了支持碳稅的原環境部長,就職後的首場演說對氣候變遷和碳稅隻字未提,刻意淡化,對媒體的提問也不做具體回應,讓人摸不透他的真實立場。 加拿大的淨零未來,恐怕要等大選後才能看的清了。 【參考資料】 Canada’s carbon tax is popular, innovative and helps save the planet – but now it faces the axe Has Canada Learned From Its Lost Decade? Conservatives Promise to Kill Canada’s Industrial Carbon Tax New Canada PM Carney Says There’s Progress in US Trade Talks Canada’s new leader culls carbon tax seen as burden on voters  Canada’s carbon pricing (a.k.a. “carbon tax”) explained Mark Carney presents plan for change on consumer carbon tax
2025.03.31
分享資訊

影音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