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到主要內容

【交換/挪威科技大學】學會用更開闊的視野去看待世界與自己


撰文者:長庚大學商管學程/林同學
本案獲教育部114年【高教深耕計畫】補助

緣起

申請之初我其實在日本九州大學和挪威科大兩所學校之間糾結。日本是因為日式文化與美食深深吸引著我,同時也想藉這個機會提升日文,但心中卻也有著一個念頭:日本是一個從台灣就可以輕易到達的地方,或許我應該趁這個機會去歐洲看看?於是我轉而研究歐洲的學校,之所以在歐洲的眾多選項中選擇了挪威主要原因是語言和氣候。語言並不是指我會挪威文,而是我希望可以去一個可以用英文生存下來的地方,而英文雖然並非北歐任何國家的官方語言,但北歐人平均英語能力在歐洲是前段班,我也有向身邊去過瑞典和芬蘭的朋友們求證過,紛紛表示在北歐語言完全不用擔心,日常生活溝通用英文完全沒問題。而我又是一個喜歡寒冷天氣勝過炎熱氣候的人,如果有雪的話那更好,所以北歐的高緯度自然也是吸引我的點。而挪威科大是管院唯一可以申請的北歐學校,在查了地圖後發現,哇!它甚至是在挪威中部,而非南方的Oslo或Bergen,再仔細一看,北緯63.5度!這豈不是已經很靠近極圈了嗎?就是這裡了!現在回頭看當初的動機其實很樸實甚至有點魯莽,但回來後我很慶幸當時的衝動帶給了我一段人生中最美好的回憶之一,同時也帶給了我很大的改變。

研修學校簡介

挪威科技大學,縮寫NTNU,沒錯,跟台師大一樣的縮寫。你可能會好奇,學校的英文全名是Norweg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乍看之下怎麼都湊不出NTNU這個縮寫,因為這名字是來自挪威文的校名Norges Teknisk- Naturvitskaplege Universitet。雖然名稱是科技大學,但實際上卻是個囊括了各種學門與學院的完全大學,像我自己是財務專長,我修的課就是屬於商學院的program,其他還有像是教育學院、文學院、藝術學院等等,總共8個學院54個系所。全校有超過40,000名學生,其中就有將近4,000名的國際學生,是個很國際化的學校。

NTNU有三個校區,分別位於Trondheim、Gjøvik與Ålesund三個城市,不過Trondheimg為主要的校區,超過80%的學生為於此。Trondheim是挪威中部的城市,為挪威第三大城。Trondheim舊名Nidaros,在中世紀曾是挪威王國的首度,由於當時還是天主教會主導政治的時代,這邊有著挪威最大的教堂Nidaros Cathedral (圖1)。現在的Trondheim則因為NTNU與相關科研機構的存在,成為挪威的科研中心,因此是一座很年輕、很有活力的城市。有趣的冷知識,整個Trondheim大約有20萬人,也就是說學生就佔了五分之一,可謂是個大學城,也因此相較於Oslo和Bergen,我主觀覺得Trondheim是個更年輕更有活力的城市。

NTNU的校園分散在Trondheim市內,主要的校園位於Gløshaugen。 Haugen在挪威文中代表小山丘,顧名思義,這個校園位在一座小山上。大多數的建築與系館都位於這一帶,其中包括被學生戲稱為The Hogwarts Building的行政大樓 (圖2)。在山腳下有一棟百年的紅色建築,Studentersamfundet (圖3),是一個全部由學生志工運營的學生活動中心,包含了數個餐廳、酒吧、表演廳,距今已有115年的歷史,嚴格來說不算是學校的一部分,但這展示了這座城市充滿年輕活力的一面,是個名副其實的大學城!

國外研修之課程學習(課內)

挪威無論是選課、上課方式、評分、考試等都與台灣有著極大的差異。先從評分方式講起,大多數的課程成績是依據期末考判定,有些會納入學期中的報告或專案,但考試成績仍然會佔80%以上,簡單來說一門課的期末成績很大一部分取決於你的期末考。不過要參加期末考是需要「條件」的,這些條件可能是你的出席率必須達到多少堂,或是你需要至少繳交多少次的作業等。以我為例,我其中一門課總共有10次作業,我必須至少交6次才有資格參加期末考;另一門則是有兩份essays需要撰寫,必須都繳交才符合條件。

除此之外,在挪威考試與課程是分開的。以春季班的日程,課程大約在四月底五月初結束,之後一直到六月底大約一個半月的時間是考試月,全校的學生都會在這段時間進行考試,考試日期則是學校安排。Why? 因為在這邊期末考跟我們去考托福、GRE的方式類似,大多採用線上測驗的模式。學校有個專屬的考試瀏覽器,進行考試時必須用這個瀏覽器登入,會鎖住電腦的其他功能確保你無法使用其他外部資源作弊。除此之外,大家會到學校的一棟考試中心 (圖4) 進行考試,也因此整個學校的期末考長達一個月,因為要安排不同堂課在考試中心的考試。不過考試中心並沒有想像中的這麼緊繃,除了有廁所隨時可以使用外,是可以飲食,而且學校也建議學生準備食物去考試!每天考試的時段固定是早上9點與下午3點,而考試時間基本都3小時起跳,因此準備食物可是維持戰力至關重要的一環。萬一不幸這一次考試沒考好也不用氣餒,與一些歐洲國家類似,學生在就學期間通常都有數次「重考」的機會,學生不需要重修一次該堂課,只需要想要重考的那學期記得去登記即可,所以不只被當的同學需要重考,有時候你對自己的成績不滿意,也可以在有餘力的那學期登記重考看看能不能獲得更高的成績。

講完考試與成績後,接下來是上課方式,大多數的課程都會同步錄影並上傳到學校的課程網,我猜是疫情遠距教學後延續的模式。而上面又有提到學期成績基本取決於期末考,因此就有兩個很特別的現象:出席與衝堂。這邊翹課是件很稀鬆平常的行為,因為在他們的教育理念中,既然都有錄影,你選擇何時何地上課其實不重要,上課更像是當你在課本中有不懂有疑問的部分,你再到教室聽教授講課或發問。而更酷的就是在這樣的制度下,學校是允許學生選修衝堂的課程,只要兩門課的期末考試時間不衝突,剩下的就交由學生自行決定。我有一門課的同學就都上一小時後去另一門課上課,因為這門課有錄影但另一門沒有。整體而言,可以感受到這邊對學生的束縛或限制比亞洲更少,意味著學生也必須更獨立自主規劃自己的時間。

最後來簡單說說我在這邊的課程,我選了兩門財務相關的課程分別是計量財務研究方法與計量經濟學,另外也選修了一門流行音樂,不過該門課我並未登記參加期末考,所以最終的成績單上只有兩門課的成績。

國外研修之生活學習(課外)-食宿

在挪威宿舍是由第三方提供並管理,每個城市幾乎都會有一個學生福利機構,這些機構就是該城市最大宗的宿舍供給。在Trondheim的學生福利機構稱為Sit,他們提供並管理超過十處不同的宿舍區,而我是住在Moholt宿舍區,這是全市最大的宿舍區之一,同時也是國際學生最多的宿舍,我猜原因應該跟我會選擇這邊的理由一樣,這裡是唯一提供基本家具的宿舍,因此做為交換生,住在這邊更為方便。

我的宿舍是四房一間,每個人擁有自己私人房間,並與室友共用廚房與衛浴 (圖5 – 圖7)。我的室友從右至左是挪威當地學生Frida、來自德國的Clara和義大利的Sofia,他們兩位和我一樣也是交換生。有趣的是Frida在這學期結束後也會搬離去和朋友合租房子,因此我們學期結束後沒有人會留在這裡,有一種把我們的房子要交接給一批新的陌生人的奇妙感覺。值得一提的是,歐洲大部分的宿舍是沒有性別之分的,一方面是因為大家各自擁有私領域的獨立房間,另一方面我認為也是歐洲性別教育上的展現,無論是在住宿或是party,大家都很熱絡打成一片,但並非沒有界線,而是大家都知道底線在哪、如何相互尊重拿捏尺寸。這讓我想到學校明德樓近期開始將男女生的房間安排在同層樓,立刻引起不小反彈這件事與之形成顯明對比。

食物上絕大部分都是自己煮,尤其是挪威的物價放眼歐洲是數一數二高的地方,自己下廚是省錢的不二法門。我自己本身就喜歡下廚因此這倒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不過身為亞洲人的我,卻比我歐洲朋友們都還要少煮米。我最常煮的是不同口味的義麵配雞肉或豬肉,有時也會趁特價時買鮭魚回來煎,畢竟這可是挪威的國寶之一肯定要多吃點。

在我們宿舍區還有一個叫做Loftet的學生活動中心,這有桌椅沙發、有玲瑯滿目的桌遊、有樂器、有遊戲機,可謂是大家閒暇之餘休憩的地方,也因為這個絕大部分的交換生都選擇住在這,因此這也是學期之初認識新朋友的好所在。

國外研修之生活學習(課外)-親近大自然與體育活動

挪威人給人刻板印象之一就是他們不是在爬山,就是在去爬山的路上,而我可以說,挪威人真的很熱愛大自然!由於Trondheim本身也是多丘陵的地形,我們週末偶爾就會去近郊爬山。甚至在開學迎新,學校就舉辦了一場給國際學生們的健行讓大家認識彼此也親身體驗挪威文化 (圖8、圖9)!

這邊也有各式各樣的體育活動與社團可以參與,足球是整個歐洲最熱門的運動,我自己也跟著朋友們體驗了一次。最令我驚豔的是居然還有美式足球與棒球的社團!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第一次打美式足球,穿著護具練習擒抱、照著戰術跑接球路線居然是在挪威不是美國。而在台灣就熱愛棒球,也是壘球校隊的我,當然也不會錯過一起在棒球場上拚戰的機會 (圖10)。

來到會下雪的國度,滑雪肯定也是不能少的。有趣的是,在挪威最熱門的其實不是高山滑雪,而是越野滑雪。越野滑雪就像是挪威人在冬天健行的延伸,大家穿上細長的skis在山區積雪的步道滑雪,有時候需要靠雪杖與雙腳爬坡,有時可以放鬆享受下滑的速度感。這絕對可以稱做是挪威的全民運動,在積雪的山區可以看到從小學生到白髮長輩所有年齡層的人,這也難怪奧運的越野滑雪項目基本上是北歐三國彼此在競爭頒獎台。不過比起越野滑雪,我更愛高山滑雪。其實在去挪威前,我只有一年前在北海道滑過一次雪,可以算是幾乎沒經驗。在市區公車一小時的地方就有一個小型雪場,每週一還有學生優惠的夜滑時段,因為大家都知道週一是最便宜的時段,因此在雪場也會碰到不少學生們,而我很幸運在第一次去就碰到一群也是交換生的西班牙學生們,他們看我一開始滑的很彆手彆腳就不吝嗇地教我該如何滑、如何轉彎,讓我慢慢地抓到感覺,最後一趟甚至拉著我一起去了紅色雪道。從那之後我幾乎每週一去報到,甚至在二手市場買齊了所有的雪具,現在我雖然還不到專業,但已經是個可以在各種難度雪道自在滑雪的程度了 (圖11)!最後我也決定把我的雪具們不辭辛勞帶回台灣,雖然也不知道下次什麼時候會再用到,但絕對是對我來說最有意義的紀念品。

研修之具體效益

拓展國際視野
在去歐洲念書前,我所接觸到的西方文化幾乎都來自美國,到了歐洲後才發現,同樣是我們口中的西方世界,歐洲和美國無論是在價值觀和文化上其實大相逕庭,才發現原來自己既有的世界觀,其實只能算是半個地球而已。這次的交換機會更加拓展了我的視野,看到了另外一種截然不同樣貌的西方世界。

跨文化溝通與人脈
作為NTNU這學期唯一的台灣交換生,想當然耳我都和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們生活在一起。除了英語能力的提升外,我認為更大的收穫是瞭解不同國家的生活習慣、文化,並在相處過程中尊重並包容各種文化。當然我也不吝於分享台灣的文化,大部分的歐洲人其實不太認識台灣,因此能夠讓大家更認識遠在東亞的這座小島也是件挺有趣的經驗。我甚至還有一位德國朋友明年要來台灣交換呢!

培養獨立自主能力
這肯定是不用贅述,在國外除了日常生活要自己打理,從旅行的安排到突發事件也都必須自己處理,很幸運我這趟旅程並未發生嚴重的意外,但我有朋友就不幸在爬山時骨折,這就是在國外可能會需要面對的突發事件!

拓展人生道路
我未來打算繼續攻讀博士,過去所考慮的基本上都是美國,但這趟交換對我來說最大的收穫之一就是打開了歐洲的大門。歐洲與美國在文化上與教育政策都與美國截然不同,也讓我未來絕對考慮歐洲的博士機會。

感想與建議

還記得去年我還在糾結要不要把交換的目的地改成日本九州大學,我很慶幸當時我沒有這麼做,因為我將錯過無數美好回憶,我可以很肯定地說,在挪威的這半年絕對是我人生中感到最幸福最難忘的時刻。在這裡,我曾經俯瞰峽灣的壯闊、仰望極光的浪漫絢麗、享受湖畔森林的悠閒、漫步在雪中時光彷彿在靜謐的銀白世界中凝結。我記得在國外很常被問到有沒有想念家鄉的什麼人事物,我總說除了小吃,還真的沒有,挪威就是這麼有魅力。

挪威的治安也是媲美台灣日本,和我想像中的歐洲完全不一樣,還記得我有挪威朋友聽到我要去法國玩,特別叮囑我說千萬要小心,因為他們自己去法國也常變成肥羊目標。而在國外總會擔心的種族歧視問題,我在挪威也完全沒有感受到,即使我是少數的亞洲人。

最後,我想鼓勵對交換學生有興趣的同學,無論你想去哪裡交換,或你有沒有申請上你心目中的國家,都要勇敢地出去看看,世界真的很大。我覺得交換不只是一次出國唸書的經驗,更是一次深刻的人生體驗。你會遇見來自世界各地的人,聽到不同文化的故事,學會用更開闊的視野去看待世界與自己。或許在過程中會遇到陌生、挑戰與不確定,但正是這些片段,會成為你最珍貴的收穫。等到有一天回首,你會慶幸自己曾經勇敢跨出那一步,因為它帶來的改變與回憶,會遠超出你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