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學位/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深度體驗不同的文化,讓思考模式與價值觀富含彈性
發布日期:2025/03/06
點閱 : 705
撰文者:長庚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職能治療組/紀同學
本案獲教育部111學年【學海飛颺計畫】補助
緣起
就讀長庚大學職能治療學系期間,系上推動了與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與運動領域相關的雙聯碩士學位學程。對運動領域深感興趣的我如願申請上長庚研究所,並參與此1+1的學程,因此在第一年完成長庚學業後,第二年至美國明尼蘇達大學修讀運動科學。研修學校簡介
明尼蘇達大學雙城分校常簡稱為「明尼蘇達大學」,或是「明大」,包含明尼阿波里斯和聖保羅校區,為明尼蘇達大學系統中歷史最悠久和規模最大的分校,亦是美國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學和最具綜合性的高等學府之一,是著名的研究型機構,並有公立常春藤的稱號。出國前準備
近期協助下一屆即將參加相同學程的同學,發現可透過此報告反饋一些相關資訊。得到錄取通知後,可開始尋覓租屋處,常見的房型表達方式為__B__B,若為4B2B,意即這間有四個臥室,多為一間住一人(Single),有的也可雙人同住(Double),價格會稍微低於單人住,然床型可能會變成上下鋪(視各間公寓情況而定),此須留意。樓層多為房號首碼,實際房間的情況可能與平面圖不完全相同,建議透過視訊或是請人實際參觀以了解最真實的情況。此外,安排來美機票時,須留意辦公室的上班時間,將交通時間納入估算,錯過可能需要等過夜,遇到假日公休甚至是隔不只一天。 即便美國文化似乎於台灣人而言相對熟稔,在這經歷的各種「習慣」差異仍不容小覷,與上一屆同學保持聯繫與良好互動可得到很大的幫助。上課情形
到第二學期,我對課程、校務系統、學習系統和生活規劃等的調整能力明顯進步,能更投入課程內容,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在這學期我修了一門多實作機會的動作分析應用課程,十幾週的課程裡有五份團體實驗與口頭報告,經常準備當前實驗的口頭報告時,也正與下組組員討論實驗設計,且每次組員皆由授課老師以電腦隨機分配。這門課一直帶給我很大的壓力,因為需與組員頻繁互動、以自身有限的知識產出成果、且注重主動學習以得到許多必備但未於課程教授的知識和能力,與我過往在台灣熟悉且適應良好的講堂課程截然不同。然當我終於完成課程,褪去這些壓力,我想這也許是目前帶給我最多學習的課程,包含口說、人際溝通、團隊合作等。日常生活
這學期有三分之一仍在下大雪,路面積雪讓人寸步難行;三分之一是融雪與小雪反覆,我狼狽滑倒了兩次,所幸沒有受傷;最後三分之一終於迎來夏令時間,漸漸能踏在實際的路面。明州的雪季長達半年多,零下三十幾度的室外讓人很不樂意長待,於是我使用了一個月的生鮮食品的外送服務,成功安全地度過低溫雪季。因為我熟悉了各種交通工具,能自在地在附近城鎮穿梭,不用時時盯著Google map也能順利抵達目的地,我的生活範圍逐漸擴展,飲食也更豐富多元,進步神速的廚藝讓甜點都是拿手料理。此外,經由溝通與調整,我與室友們更理解彼此,相處上更輕鬆自在,平時也會小聊近況與互相關心,讓我覺得隨時有需求可以找他們幫忙,非常安心。
整體而言,我這學期的日常,除了真的很寒冷的天氣,目前想不起來其他困難,很適應這裡的生活。
課外活動及其他
我固定每週末的其中一天會到學校新穎的體育館打排球,也和排球朋友們逐漸熟識,這些人約有一半是台灣人。經由他們的邀約,我參加了兩次校內的排球比賽,規則都非常有創意,以時間為局的尺度,總得分高者晉級,帶給我與過往打球超過十年都未曾遇過的經驗,非常有趣;另外也被邀請當臨時代打的球員,替補有事而無法出賽的成員,參加當地排球聯盟最高層級的決賽。我也因為所住公寓的活動,認識了兩個畢業自UMN、住在附近且目前在學校工作的朋友,我們偶爾會互相拜訪、出遊,或分享手作的點心。我還嘗試了人生第一次的滑雪!儘管由於摔得太慘,遇到下雨讓手指凍傷,兩三個星期後指尖的輕觸覺才完全恢復,所以只滑了一次,但也是個難忘的回憶。其實隨著回國日期逐漸接近,一方面期待回台灣,一方面也開始有點想念這個地方,而想更珍惜現在。國外研修之課程學習(課內)
有了第一年在台灣就讀研究所的經驗,我深刻感受到其與美國研究所的差異。於美求學過程更講究大量閱讀、溝通和獨立自主性。多數課程提供大量閱讀教材,包含指定與推薦閱讀,以一堂課的課前閱讀為例,幾篇文獻或一、兩個教材章節十分常見,所以課前就會對接著的上課主題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授課者在實際課堂中像是引導者,給予學生許多闡述意見和與同儕討論的機會,在溝通和討論的過程,除了需要練習簡扼地表達自身想法、快速抓住他人談話重點,也學習著以不同觀點分析相同議題,培養更靈活的思考能力。此外,即使在一個特定的學程裡,明大給予學生很高的修課自由度,一方面是學生的未來職涯發展路線、修課內容和進度都十分有彈性,另一方面是學生須非常獨立,主導自己的課程安排和修業時程。我熱愛運動,大學四年和碩士第一年都是女排校隊的成員,也對運動科學很感興趣,致力將職能治療知識、球隊和運動經驗,相互應用以期提升表現,這也是我在明大的修業規劃。我修讀了身障者的運動處方和應用動作分析,以動作分析的技術為輔助,結合自身職能治療的知識與介入手法,增進對不同族群之需求的知識;我將運動處方與測試、運動訓練理論和運動營養學所學,加諸於過往球隊訓練的經驗和課堂所提供之新情境,挖掘可改善處,並設計對應的多種調整計劃;教練心理學、運動傷害與復健心理學、和運動表現心理學,我將之連結職能治療的理論與介入模型,互為輔助,並提供不同的問題剖析視角與介入策略,同時更讓我轉化過去身為學生運動員的自我認同,化成接受與邁向下一個人生階段的動力。
國外研修之生活學習(課外)
沒有同屆前往美國的同學,也沒有近親在美國,獨自前往全然陌生環境所需面對的挑戰遠比我想像的多,我無時無刻不在學習、調整與適應著。希望能更深度體驗美國文化,我選擇與當地人當室友,也不侷限自己只參與台灣人的活動。一年的留美生活,廚藝、交通、時間規劃、氣候調適、自我管理、文化禮儀……等基本生活能力提升之外,語言、溝通與社交能力也有顯著進步,與室友們和課堂同學成為朋友,和打排球的朋友變成好友,拓展全新的社交人脈,在互動中除了增進英語能力,更是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與價值觀,也努力讓朋友們更加認識台灣。這種生活中來自全方位的挑戰,讓我的獨立與自助能力全面提升,也對自己迎戰未來未知挑戰的能力更加有自信與處變不驚。研修之具體效益
- 精進運動科學知識:修讀運動科學相關課程的過程中,並結合職能治療知識與自身排球訓練經驗,使所學內容更具體、深刻與務實,提高未來實踐的可能性。
- 學習「學習」的能力提升:透過大量閱讀非母語的英文文獻資料,增進英文閱讀與表達的效率,也提升獲取知識的學習能力
- 增加獨立性與環境適應能力:學業外在異地生活的各種挑戰,加速自身的整體獨立性與調適能力提升,學會善用可及的有限資源,並在不倚靠他人的情況下解決問題。
- 主動溝通與表達能力:因著校方給予學生的極大修業彈性,與身為修讀雙聯學位學程的國際學生,獨特的身份較常遇到制度層面的問題,加上美國的文化氛圍,許多時候需要主動爭取,方可獲得自身應得權益,而逐漸培養積極的溝通與表達能力。
- 促進國民外交:我來自哪裡是新認識朋友時常見的聊天話題,由於多數時間我是和非臺灣人相處(如:室友與同學們),我會把握機會介紹台灣的地理位置、特色與政治處境,也準備了具有台灣特色的立體印章明信片與食物,分送給當地朋友們,希望可以在他們心中留下對台灣的好印象,增加未來到台灣旅遊的意願與支持台灣民主的信念。
感想與建議
選擇在第一年完成長庚碩班學業,並在第二年完成美國課程與畢業,過程中其實承受了很大的壓力,也反芻著這段學習歷程的感想與收穫。系上與美方簽訂了雙聯學位學程是開啟這段奇幻旅程的契機,我真心感謝著,讓我能從職能治療跨到運動領域,並結合過往的排球訓練經驗,也深度體驗了不同的文化,讓思考模式與價值觀富含彈性,進而對自己面對未來挑戰的能力更有自信。對有意出國留學的同學,我會建議提早增進對應的外語能力,尤其是台灣考試制度下容易被忽略的口說。雖然當地朋友都說我的英文已經夠好了、完全可以溝通,但我知道若有著更好的口語能力,可以讓和這些人的聊天話題更深更廣,與更融入當地。我也會建議簽定雙聯學位學程的雙方學校間的制度或行政流程優化,例如身為第二屆學生的我,遇到第一屆學長姐也經歷過的學費算錯,或是返國後的台灣學校之當學期畢業期限受制於美方的畢業流程等問題,都在我主動爭取後才有轉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