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預告

活動訊息

榮譽消息

產學合作

傑出校友專訪

獲頒傑出校友卓越成就獎 專訪第1屆大學長-呂俊憲校友專訪【秘書室 供稿】
01
獲頒傑出校友卓越成就獎 專訪第1屆大學長-呂俊憲校友專訪【秘書室 供稿】
2024.07.22
恭喜呂俊憲校友今年獲得本校第1屆傑出校友卓越成就獎,呂校友是本校第1屆畢業校友、第1屆校友總會會長、第1屆傑出校友,加上今年獲得首屆傑出校友卓越成就獎,他的成就不只代表了他個人的卓越,也是本校發展過程的指標人物。 呂校友在報考本校後醫系前,已自臺大化工系畢業,頂著書卷獎光環,原計畫將於服役後前往國外攻讀研究所,但因考量家中母親病況,改報考本校醫學院,開啟從醫之路。他在母校畢業後,至美國哈佛大學麻州眼耳科醫院(MEEI)深造並取得公衛碩士,又於2020年取得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公衛博士學位,真正貫徹終身學習,學無止盡。 呂校友不只在學術研究及事業上有卓越的表現,也積極參與公益活動,並時常回饋母校,熱情幫助學弟妹,為年輕學子樹立標竿典範。 藉呂校友此次得獎的機會,特別邀請他談談人生經歷及學校草創時期的故事。 ▲呂校友獲得本校首屆傑出校友卓越成就獎。 呂俊憲校友在投入創辦長庚大學校友總會的工作前,因受到了當時長庚醫院院長張昭雄教授的鼓勵,建議他申請哈佛,他驚訝有這個難得的機會,就勇敢的接受,並請張昭雄院長、醫學院吳德朗院長及魏正舒老師為他撰寫推薦信,幫助他前往哈佛大學深造,成為一名基礎醫學(MEEI & SERI)研究員。由於他的實驗進度迅速且成果良好,呂校友在第二年申請了哈佛研究所,並轉向臨床工作,學習了許多新的技能和技術。在哈佛期間,呂校友參與編寫《LASIK》(近視雷射)的醫師教科書,負責撰寫Chapter 10,內容是指導醫師如何在手術前進行適當的評估。 當時張昭雄院長經常閱讀國外進修醫師們寫的報告,很認真關心醫師們的發展,就提出成立校友會的想法,希望校友們能夠互相幫助,因呂校友人在美國,校友會的初期建置工作主要由後醫系第二屆畢業的朱世明醫師和輔導老師陳老師在台灣負責。2000年呂校友回國後,正逢校友總會舉行第一次成立大會,呂校友被推選為校友總會會長,由於與當時的包家駒校長和學校老師都很熟稔,便義不容辭的接下這個任務。呂校友表示非常感謝當時的秘書、護理系王麗文學妹和眾多熱心的幹部共同努力,讓校友總會逐步成形。當時黃銘隆主秘的幫助及學校的支持下,校友總會在活動中心設立了第一個辦公室,隨著時間推移,在各界支持下逐漸壯大,也取之於學校,回饋於學校。 ▲呂校友哈佛大學碩士畢業照。 終身學習的實踐者 1999年呂校友完成美國學業回來臺灣時,教育部正在推行五年的學童近視視力保健計畫,希望透過專業的眼科醫師為學童進行客觀的檢測,保護學童的視力,呂校友當時也加入這些計畫,這激發了他對健康政策的課題的興趣。2012年臺北市啟動了護眼護照 (EYE PASSPORT) 計畫,剛好Johns Hopkins大學有相關的課程(Health Policy and Management),當時呂校友希望能夠了解這方面的管理知識,也藉此機會將相關知識運用於其創立的哈佛眼科診所,所以積極的去報名。 Johns Hopkins大學的面試中,他詳細介紹了自己的工作和未來計畫,成功獲得錄取。在攻讀博士期間非常辛苦,需要台灣和美國兩地奔波、日夜顛倒,加上課程的嚴格要求,使這段學習旅程充滿挑戰,最終呂校友在2020年完整的追蹤、分析台北市小學學童近視防治的成效、經濟效應與日常生活、學習的衝擊,完成Johns Hopkins大學的博士學位。他受訪時表示,Hopkins與Harvard兩校在健康政策管理方面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並且兩校學風都非常嚴謹,如果達不到標準,就必須退出。他說:「Hopkins與Harvard在學業上不放水,很嚴格,所以我們那一屆,我記得大概在第一年的時候就刷掉了大概快三分之一(的學生),最後畢業的時候,畢業生大概只剩一半。」兩校的治學氛圍與學習經驗,對他的終身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影響深遠。 呂俊憲校友是現任哈佛大學獎學金基金會的董事,他表示希望通過這樣的機會,幫助更多學子進行深造,也許不一定幫助大家終身學習,但期望能幫助大家在畢業後有更多學習的管道,用善意循環回饋社會。 ▲呂校友Johns Hopkins大學博士畢業照。 談長庚大學第一屆畢業生的生活 作為長庚大學第一屆畢業生,呂俊憲校友談到當年的生活。他說長庚醫學院第一屆的開學典禮和畢業典禮都在林口長庚復健大樓的國際會議廳舉行。開學典禮時,王太夫人親臨現場,他記得當時王永慶創辦人在演講時提到長庚醫學院是獻給王太夫人的生日禮物。 當時的學生們得到了長庚醫院和學校的很多支持和幫助,王創辦人的理念是希望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每五位學生就配有一位導師,這些老師不僅要在學業上指導學生,還必須帶他們了解醫師的日常生活,才能對醫師這個職業有更全面的認識。他說:「當時的導師們除了偶爾帶我們去吃美食打牙祭之外,有些會帶我們去聽歌劇或看布袋戲,體驗醫師們的日常生活。」 修業第二年時,呂校友所在的班級在修完所有基礎課程後立刻去報考第一階段國考,準備的過程非常辛苦,但是當時他們的國考錄取率是全臺灣最高的,甚至超過了臺大,是非常獨一無二的經歷。 畢業後,王創辦人鼓勵第一屆畢業生留在長庚工作,當時除了部分同學家庭因素必須回家鄉,幾乎所有同學都選擇留在長庚醫院工作。長庚醫院和學校給予他們非常多的幫助,讓他們逐步成長為優秀的醫師,種種溫暖與關懷也讓校友們感念至今。 ▲長庚大學第一屆畢業生合影(呂校友第三排左起第10位)。 ▲第一屆畢業典禮呂校友(後排右一)與家人合影。

母校花絮

卓越畢業生與學習規劃【教務處供稿】

卓越畢業生與學習規劃【教務處 供稿】

2024.07.23
繼148期的〈教務革新:走向多元學習之路〉介紹轉系新制大鬆綁後,本期將向各位校友詳述在學生邁向多元學習過程中,學校提供的輔助及創新措施。 學生進入大學後,由於環境、專業領域以及學習方式的不同,學習成效上可能有所差異。學校針對學習成效卓越及成效欠佳的同學,分別規劃了「卓越畢業生」及「專輔教師」兩種制度,旨在因材施教,協助學生達成最優學習成果。 「卓越畢業生」制度旨在鼓勵大學部課程,優秀學生通過進階課程或撰寫論文兩種模式,深入學習及專業養成,以取得「卓越畢業生」之榮耀。此制度可經由兩條途徑達成:其一是畢業學分中至少24學分為卓越進階課程,且其中至少二分之一為EMI英語課程;其二是該班級畢業成績排名前5%,且有學士論文經學系審核通過者。本制度自111學年度實施以來,首年即有生物醫學系4位同學榮獲此殊榮,不僅獲得卓越畢業生證明書,畢業證書上亦會加印「GRADUATE WITH HONORS」之榮耀標章,實為莫大鼓舞。 針對學習成效不佳或學習有困難的同學,學校提供「學業輔導」及「專業課程輔導教師」(簡稱「專輔教師」)兩種輔助措施。若同學在核心必修基礎科目上有困難,可自行或經老師推薦申請安排學業輔導員,由學長姐定時定點提供個別化課輔,如同家教,解決個別學習問題。此外,學校針對統計學、會計學、程式設計、工程數學、微積分、化學、物理、普通生物等共同學科聘請「專輔教師」,這些教師皆為專業學系畢業,負責輔導同學學習、實習或實驗及指導作業練習,若同學有需求皆能獲得專業指導。 為進一步提升學習輔助,學校於2023年5月在教務處下成立「學習規劃辦公室」。其主要功能除了上述提到的「學業輔導」及「專輔教師」考核外,還提供學生修課諮詢服務。同學若在選擇輔系、雙主修、轉系或跨領域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可前往「學習規劃辦公室」尋求幫助,或透過網路預約,在溫馨放鬆的晤談室中交流。辦公室主任及助理會提供初步諮詢,若需要進一步解惑,辦公室將整合資源,邀請系所老師共同解決問題,協助學生順利達成學習目標。 延伸閱讀: 學習規劃辦公室 協助學子打造專屬學習地圖 https://enews.cgu.edu.tw/p/405-1043-111548,c14910.php?Lang=zh-tw 學習規劃辦公室網頁 https://academic.cgu.edu.tw/p/412-1009-14385.php?Lang=zh-tw 卓越畢業生網頁 https://academic.cgu.edu.tw/p/412-1009-14887.php?Lang=zh-tw ▲卓越畢業生畢業證書範例。 ▲溫馨且視野佳的學習規劃辦公室晤談室。
在社團學到的原來很有用【供稿:秘書室,資料來源:學務處】

在社團學到的原來很有用【供稿:秘書室,資料來源:學務處】

2024.07.23
在現今競爭激烈的職場中,參加大學社團是你/妳未來職場的加分有效助益。透過參與社團活動,不僅可以建立人脈、訓練團隊組織能力、加強溝通能力,還能培養各種職場所需的技能、充實履歷,並探索自我興趣,學會自由探索與思考,做好迎接未來的挑戰。 學務處課外組為鼓勵社團運用創意與專長舉辦各具特色的活動,推動「社團亮點計畫」,希望提升校內社團的凝聚力及團隊合作能力,同時鼓勵具有夢想與創意的社團幹部提出方案,實踐自我價值,發揮正面影響力,辦理或參與多元化的活動,符合條件者,最高可提供1萬元的活動補助。 近一年來,學生們積極參與各具創意的社團活動,例如:動漫研習社介紹了虛擬實況主 Vtuber 產業並推廣了自家的 Vtuber;咖啡社提供豐富的咖啡知識和體驗活動,大獲好評;僑友會藉由聖誕節晚會促進了國際文化交流;飲料調製研究社參加 Stoli 蘇托力調酒比賽獲得冠軍;物理系成立物理治療小站推廣健康促進與疾病預防之觀念;登山社引進了野外急救訓練課程並與醫學院合作,進行更多相關業者與院內交流。此外,各社團也積極參與校外的公益活動,如淨灘、減塑宣傳,展現了多元的才能。 許多校友畢業後仍持續關注母校社團活動的發展,顯現畢業之校友們在學期間,也在社團中學習到相關技能,因此畢業之後不忘感謝社團的幫助。本校一直致力於推動社團活動的多元成長,也堅信社團是學生們發揮創意、展現才華、開拓視野的重要平台。也歡迎校內各社團積極申請經費補助,充分運用校內資源實現更多想法,讓您的大學生活更加充實多彩。 若有興趣了解更多社團補助的相關內容,歡迎查閱下方「長庚大學學生社團活動經費補助要點」。 ◆「長庚大學學生社團活動經費補助要點」:https://regulation.cgu.edu.tw/p/1551-1057-74562.php?Lang=zh-tw ◆歡迎訂閱學務處課外組YouTube頻道了解更多社團(網址:https://www.youtube.com/@user-sr3pb5dj5y) ▲動漫研習社自創的Vtuber—碧源霞。 ▲登山社傳承登山事前準備及實作經驗。 ▲僑友會淨灘活動。 ▲物理系成立物理治療小站推廣健康促進與疾病預防之觀念。 ▲飲料調製研究社參加2023 Stoli蘇托力調酒比賽獲得冠軍。
深耕學園數位化學習 改善修課體驗【供稿:秘書室,資料來源:學務處】

深耕學園數位化學習 改善修課體驗【供稿:秘書室,資料來源:學務處】

2024.07.23
為提升學生全人發展,強化學生品德、群己關係和心性之內涵,本校學生自99學年度起,需於大四修業年限內依規定完成深耕學園修課。此課程為校定必修零學分的通識課程,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元的學習體驗,涵蓋藝文活動、服務學習和公共事務等三類,修業年限內完成者得核發「全人護照」乙紙。 藝文活動(16小時):分為人文類和藝術類,每類各需完成8小時,以藝術表演、展演活動、人文講座及工作坊為主。 服務學習(8小時):以社團服務活動及以學生志工團隊組成活動為主。 公共事務(8小時):以友善校園活動推廣及協助校內公共事務活動為主。 改善點1:更靈活的選課制度 106年起,為提高學生參與藝文活動的選課彈性,將學期之間的網路選課次數由2次調整至5次,同時改善人工加選作業流程。112年開放藝文活動可現場加選之規定,即使學生在選課系統未分發到活動,針對有興趣的活動場次仍可現場直接加選參加,提高學生參與意願。 改善點2:電子化心得報告 配合深耕心得電子化作業,本校自112年起將紙本心得更改為EL系統線上提交心得。學生每學期參與活動後可隨時在線上提交心得報告,相關人員也能在線上進行心得評閱作業,不只增加繳交時間的彈性,同時能有效減少紙張浪費。 改善點3:行動學習APP掌握修課進度 112年起長庚大學行動學習APP新增「深耕學園課程修課查詢」功能,學生除了可登入網路課程系統查詢修課情形外,還能隨時透過手機APP查看活動參與資訊及修課進度,極大地提升了資料查詢的便利性。 本校將持續穩健地提升教育品質和學生修課體驗,113年規劃將紙本全人護照轉換為電子修課證明,學生畢業時只需在EL系統中輸入電子郵件,即可收到修課證明電子檔,實現無紙化作業。希望在本校不懈努力下,能使每位學生都能享受多元的全人教育,實現自我的期許,活出幸福人生。   ▲【藝文活動(人文類)】演講主題:「來自格陵蘭的求救信」(演講單位:願景工程基金會)。 ▲【藝文活動(藝術類)】2024春唱瘋台灣巡迴音樂會(表演團體:韓國Narin人聲樂團) 。 ▲學生EL系統心得報告繳交畫面。 ▲長庚大學行動學習APP畫面。

校友動態

各期校友通訊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