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預告

2025.01.02

113年長庚校友「廿廿不忘‧十十相連」 活動申請開始囉

113年長庚校友「廿廿不忘‧十十相連」 活動申請開始囉
2025.01.02

113年畢業校友問卷調查得獎名單將於2/14公告,領獎時間至4月11日截止

113年畢業校友問卷調查得獎名單將於2/14公告,領獎時間至411日截止
2025.01.06

曉韻校友合唱團將於2月25日舉行2025春季音樂會《地球、我們的家》現正售票中

《地球、我們的家》長庚大學校友合唱團2025春季音樂會 購票請洽Opentix售票系統 https://www.opentix.life/event/1868584084274032641 或私訊Facebook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cguac.2020 「行星運轉間,持續創造著聲響」 「壯闊的、低沉的、奇特的聲響」 大地孕育所有的生命 默默承受一切 也乘載著人們的殷殷企盼與情感 讓我們一齊歌唱,一同守護 地球、我們的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演出資訊】 時間:2025.02.25 (二) 19:30開始 (19:00進場) 地點:國家兩廳院演奏廳(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1-1號B1) 演出/長庚大學校友合唱團 指揮/翁建民 鋼琴/蔡郁汶 視覺設計/洪閣勵 協辦/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票價/400 600 800 ◎即日起至2025/1/24 前購票可享早鳥7折優惠 ◎青年席位五折自由座優惠:享5折優惠,數量有限,售完為止<請以至少100點文化幣(含)以上購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演出曲目】 Maurice Duruflé:Notre Père William Byrd:《Mass of Five Voices》Sanctus Henry Purcell:Hear my prayer, O Lord Urmas Sisask:《Gloria Patri》Laudate Dominum, Tempore natalis Domini Elizabeth Alexander:How to Sing Like a Planet 松下耕:私たちの星(我們的星星) 松下耕:そのひとがうたうとき(當歌聲響起的時候) 信長貴富:ボクはウタ(我是歌) 曾貴海詞、劉聖賢曲:《給大自然的組曲》 陳維斌詞、余忠元曲:生 (選自《人生七章》) 駱維道:及春風做伙迎接年冬

活動訊息

2025.01.02

114學年度碩士班考試招生簡章公告,報名日期114年1月8日~114年2月13日。

114學年度碩士班考試招生簡章公告,報名日期11418~114213日。
2025.01.02

長庚大學校運會 熱血賽事輪番上場

長庚大學校運會熱血賽事輪番上場

榮譽消息

2025.01.02

本校專任教師榮獲2024年第21屆國家新創獎獎項,獲獎成果豐碩

本校專任教師榮獲2024年第21屆國家新創獎獎項,獲獎成果豐碩
2025.01.02

2024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長庚大學成績亮眼獲5金5銅

2024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長庚大學成績亮眼獲55

產學合作

2025.01.02

2024台灣醫療科技展 長庚大學資訊與護理跨系創新合作

2024台灣醫療科技展 長庚大學資訊與護理跨系創新合作
2025.01.02

AI助智慧醫療加速發展 長庚大學技術商機媒合會扮演產學最佳平台

AI助智慧醫療加速發展 長庚大學技術商機媒合會扮演產學最佳平台

母校花絮

2025.01.02

長庚三校USR成果聯展 庇護商店擺攤添人潮

長庚三校USR成果聯展 庇護商店擺攤添人潮
2025.01.02

馬英九基金會率領陸生團參訪長庚大學 致敬創辦人對醫療與教育的貢獻

馬英九基金會率領陸生團參訪長庚大學 致敬創辦人對醫療與教育的貢獻

求學經驗分享

2025.01.02

2022~2024 NEED學程分享【奈米學程 112 黃子珉】

我是2024年從奈米工程及設計碩士學位學程畢業的學生Tiffany!很榮幸能夠分享我在NEED(奈米工程及設計)碩士學位學程的感想與經驗。值新冠疫情之時,考量我個人興趣、欲進修之專業、與未來職涯規劃後,便爭取加入具有多元性、國際性、挑戰性的18個月NEED學程,並於2022年正式開啟此精短幹練的雙碩士旅途。 在學習方面,CGU的課程除了必修科目之外,我選擇專注在可以協助發展與自己研究領域和職涯能力相關的課程,並且把握時間在實驗室中學習更多實踐研究的能力和工具,最重要的是藉此摸索更明確的研究主題;而於SUTD(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時,任務相對簡單:鑽研個人研究、參與通識課程、完成碩士論文與口試。 個人感到相對惋惜的是,新加坡教育制度並無開放學程學生完全自由選課的權利,因此除規定之通識課程外,學生並無選課權限選取其他有興趣的校內課程,但仍可以透過加入社團更加融入校園氛圍。與此同時,因出國準備事項繁雜,緊密追蹤與主動追進行政流程與自身相關的獎學金、交通、住宿、體檢、換證等重要事宜,無疑更鍛鍊了我的時間規劃與辦事能力等獨立生活經驗。 除了專業能力的進修,此學程亦是提供培養社交能力、開拓更廣闊的社交圈、並建立長久多元友誼的絕佳環境。不論身在CGU還是SUTD,都有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年齡層、背景專業相異的同學,在校園內就可以面對面了解各國文化、切磋不同觀點、增加世面。直到現在,我仍與在學程18個月內、跨2國所結交的國際友人和同學們不時地關心與聯繫喔! 最後,NEED學程亦包含「留學」,而這不單單是提供給每一位學生跨國學習、深入遊訪新加坡的機會,更是為我提供直球對決「生活」與旅遊之間的時間規劃、長期生活成本及適應氣候環境等等日常差異的衝擊,尤其如何「排解寂寞」成為很重要的課題。所以建議大家不妨於週末或節慶,在廚房煮家鄉菜、揪團運動,或離開宿舍/租屋處到各地走走逛逛、發掘好店,亦可以把握學生簽證生效期間,利用免費或半票的機會,走訪各大美術館、博物館、動物園、植物園等地方,吸收知識,並體會在地特色歷史。 NEED學程為每一位學生架設起國際與專業的橋樑,更是為個人全能性的成長提供一條綜合性的歷練之路。希望大家能夠藉由這個機會,把握、運用與吸收學程內各式軟硬資源,獲得最充實的碩士生涯!Study hard, and play hard. Good luck! 【黃校友目前於台灣英飛凌公司擔任實習生,與長庚大學可靠度中心合作項目中】 ▲校園景觀 ▲黃校友於SUTD校園內協助2023 IEEE MCSoC研討會(右三)  ▲黃校友與同級NEED同學在SUTD Canteen留影(左二)   ▲黃校友於新加坡夜間動物園入口留念

求職經驗分享

2025.01.02

化材與半導體之間的關係【化材系109 劉勁宏】

化材聽起來跟重工業比較有關,例如提煉石油、塑膠製作、大量化學品製造有關,其實並不然,在一開始學習的物理和化學,再來到做電池、半導體元件要用到電性和材料相關的知識,都和半導體息息相關。 半導體用到Photo,Etch,CVD,PVD,Implant,CMP……等,大多跟化工與材料有接觸,以我本人在Photo來說,雖然顧的是CD/OVL但是我們還是會有高機率遇到,Mask的酸洗去除Defeat、Mask太久沒用上面會有氧化物會影響CD的表現、NCE找到有Defeat影像需要去打EDX區分dafeat的成分找到問題發生的機台、EUV機台是用錫滴被二氧化碳雷射撞擊發出光去曝Wafer,以上幾個case都是可以連結化材與半導體之間。本實驗室需要用到sputter來做電池,跟CVD、PVD有直接關係用氣體流速來沉降金屬薄膜,差是在微米跟奈米尺寸的級別,在念書時期也可以學習到跟半導體相關的知識是現在如果想去半導體業界上班能直接受惠的,與我同屆的同學大多也是在半導體業服務,所以可以說化材系是半導體業的搖籃,看是電性多懂一點還是化學、材料相關很有想法,電性好的選PID/YED是不錯的選擇;化學、材料相關從事R&D、產線或廠務皆能與工作產生連結。 在未來不時需要有會寫code的需求,如果能在念書時就有學習寫code在畢業後找尋半導體相關的工作會很吃香,化材系學的廣但不見的深,需要各自下功夫,化材系是好的半導體敲門磚,剩下就看各自的造化了,半導體在未來會更加蓬勃發展,有興趣的學弟妹可以多往這方面發展。 【劉校友目前於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擔任工程師】   ▲劉校友與日本同事去熊本(圖右) ▲部門聚會(劉校友為第一排左一)
2025.01.02

工作經歷分享【生化生醫工程所 100年 涂益豪】

離開長庚大學進入職場,不知不覺也近十年的歲月了,由於自己在求學過程中跨足醫檢、醫藥化學及醫學工程之領域,畢業後,我選擇可以讓我所學能有更大彈性之公司,故我進入至台灣尖端生技醫藥股份有限公司。 在台灣尖端之珍藏中心是負責臍帶血、周邊血之保存及臍帶間質幹細胞培養及冷凍保存之實驗室,在期間也擔任品質主管參與實驗室認證(如GTP、TAF、AABB等…)與能力試驗(如醫檢學會、RC-QAP),隨著細胞醫學的蓬勃發展也協助公司開發各細胞種類之保存(如脂肪幹細胞及免疫細胞)。近年來,政府開始對實驗室人員之操作安全與生物保全相當重視,故公司於2016參加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舉辦之【生物技術相關實驗室導入實驗室生物風險管理系統試辦活動-CWA15793】,我很榮幸的參與此計畫,公司也在此次評鑑中獲得楷模獎。 在工作期間除了將工作份內事務做好也須提升自己能力,故也參加許多內外部教育訓練(如TAF17052、TAF15189、施行細胞治療技術醫師訓練課程、CPU法規符合性重點教育訓練等相關課程),讓我在各項稽核評鑑能更得心應手的應對。 2019年衛生福利部特管辦法頒布-開放自體細胞治療技術申請,我進而轉調至細胞中心擔任實驗室主管協助特管辦法之申請與開發。目前,也協助公司取得各特管申請案如:自體免疫細胞(CIK)治療第IV期實體癌、自體免疫細胞(CIK)治療第I~III期實體癌、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及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移植治療退化性關節炎與膝關節軟骨缺損。 回想起這十年的歲月自己真的成長很多,從小小的研究助理,到現在帶領整個細胞中心團隊,很謝謝在求學過程中幫我的老師們,因為有你們的提攜與教導我才能在面臨種種的挑戰與困難能克服及勝任。 【涂校友目前於台灣尖端先進生技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擔任細胞醫學部細胞中心實驗室主管】 ▲作者個人生活照

校友動態

重拾熱情,跨越挑戰:我的柏林馬拉松之旅【電機研究所 98 謝孟如】
04
重拾熱情,跨越挑戰:我的柏林馬拉松之旅【電機研究所 98 謝孟如】
2025.01.02
來瑞典生活已經六年多,對這個環境的緊張與興奮早已成為記憶中的一部分,不清楚何時開始適應「斯堪那地維亞半島」的季節變換和人際交往方式;隨著生活逐漸有了更多餘裕,我重拾了在台灣時的嗜好,直到參加柏林馬拉松,我才發現自己大概是在重新投入跑步訓練並參加賽事時,開始慢慢適應新生活的節奏。曾經忙碌的日程讓我無法抽時間享受這些事物,而現在我終於能夠找回那份熟悉的熱情,這讓我深刻體會到,適應新環境不僅是外在的改變,內心的恢復同樣重要。 柏林馬拉松名列世界六大馬拉松之一,於每年九月底舉行,今年邁入50周年,這對我來說是一次特別的挑戰。報名方式有兩種:1.擁有優異過往成績,2.參加樂透中籤。由於我的成績並不突出,最後只能靠運氣!幸運的是,我和朋友一起報名,團隊的籤運讓我們成功中籤,收到中籤通知,立刻開始規劃機票和住宿。對我而言,這是第一次參加海外賽事,因此我決定在比賽前兩天抵達柏林,並選擇一家離起點很近的飯店,方便步行前往。 2024年春天,瑞典氣溫穩定突破5度後,開始重新投入跑步訓練。由於之前自己安排的訓練計劃經常半途而廢,我決定參加一個16週的線上馬拉松訓練課程。從6月起每週訓練四次,這樣的計劃讓我不知不覺中逐步增加跑步量。回想6月時,我為完成10公里的訓練而感到挑戰重重,但到了8月已經能順利完成27公里,對我來說這已是一大突破。在最初只能勉強完成10公里時,根本無法想像自己能完成更長的訓練。這其中也少不了伴侶的支持,他在艱難的訓練過程中給予我無私的鼓勵與陪伴,讓我得以堅持到底。 隨著訓練進展,9月底我們終於來到柏林,感受到比賽濃厚的氛圍。街道上穿著紀念衣物的參賽者摩肩接踵,賽道指引和歡迎標語也隨處可見。我們帶著既興奮又緊張的心情,準備迎接比賽。2024年9月29日,柏林時間早上9點,菁英組首先起跑,整場比賽共有5萬5千名選手參與。主辦單位根據選手過往成績分配起跑時間,成績較好的選手會較早起跑。我由於上次的成績是5小時10分,因此我的起跑時間被安排在接近中午的11點20分。雖然處於後段,但這也讓我能夠從容地吃完早餐,悠閒地走向起點。 馬拉松全長42.195公里,即使是準備充分的選手,也不可能一開始就全力衝刺。關鍵在於合理分配體力,根據當日的狀況進行調整。在訓練時,我時常會在前幾公里「偷懶」,但在這樣的大賽中,熱情的觀眾和周圍選手的加油會不自覺地激發我的腎上腺素,讓我加速前行。特別是在前5公里,我一直提醒自己要控制心率。 隨著里程數增加,尤其過了30公里後,肌肉的疼痛提醒我進入了所謂的「撞牆期」。我開始跑跑走走,意志和體力都達到了極限。恍惚中我聽到有人用英文喊我的名字:“Meng-Ju跑起來!剩下最後3公里了!”這句話頓時讓我找回了動力,恢復了速度,越過在布蘭登堡門前的終點線,完賽時間是4小時32分,比上次縮短了近40分鐘,我不禁感到激動和滿足。 這次柏林馬拉松的經歷,讓我對自己有了更深的認識,也讓我更加堅信,無論未來有多少挑戰,只要好好事前準備、努力執行計畫,看似不可能的夢想有一天也會成真。 【謝校友目前於瑞典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攻讀電機博士】 ▲看到攝影師一定要跑起來! ▲看到國旗時內心激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