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瑞典生活已經六年多,對這個環境的緊張與興奮早已成為記憶中的一部分,不清楚何時開始適應「斯堪那地維亞半島」的季節變換和人際交往方式;隨著生活逐漸有了更多餘裕,我重拾了在台灣時的嗜好,直到參加柏林馬拉松,我才發現自己大概是在重新投入跑步訓練並參加賽事時,開始慢慢適應新生活的節奏。曾經忙碌的日程讓我無法抽時間享受這些事物,而現在我終於能夠找回那份熟悉的熱情,這讓我深刻體會到,適應新環境不僅是外在的改變,內心的恢復同樣重要。
柏林馬拉松名列世界六大馬拉松之一,於每年九月底舉行,今年邁入50周年,這對我來說是一次特別的挑戰。報名方式有兩種:1.擁有優異過往成績,2.參加樂透中籤。由於我的成績並不突出,最後只能靠運氣!幸運的是,我和朋友一起報名,團隊的籤運讓我們成功中籤,收到中籤通知,立刻開始規劃機票和住宿。對我而言,這是第一次參加海外賽事,因此我決定在比賽前兩天抵達柏林,並選擇一家離起點很近的飯店,方便步行前往。
2024年春天,瑞典氣溫穩定突破5度後,開始重新投入跑步訓練。由於之前自己安排的訓練計劃經常半途而廢,我決定參加一個16週的線上馬拉松訓練課程。從6月起每週訓練四次,這樣的計劃讓我不知不覺中逐步增加跑步量。回想6月時,我為完成10公里的訓練而感到挑戰重重,但到了8月已經能順利完成27公里,對我來說這已是一大突破。在最初只能勉強完成10公里時,根本無法想像自己能完成更長的訓練。這其中也少不了伴侶的支持,他在艱難的訓練過程中給予我無私的鼓勵與陪伴,讓我得以堅持到底。
隨著訓練進展,9月底我們終於來到柏林,感受到比賽濃厚的氛圍。街道上穿著紀念衣物的參賽者摩肩接踵,賽道指引和歡迎標語也隨處可見。我們帶著既興奮又緊張的心情,準備迎接比賽。2024年9月29日,柏林時間早上9點,菁英組首先起跑,整場比賽共有5萬5千名選手參與。主辦單位根據選手過往成績分配起跑時間,成績較好的選手會較早起跑。我由於上次的成績是5小時10分,因此我的起跑時間被安排在接近中午的11點20分。雖然處於後段,但這也讓我能夠從容地吃完早餐,悠閒地走向起點。
馬拉松全長42.195公里,即使是準備充分的選手,也不可能一開始就全力衝刺。關鍵在於合理分配體力,根據當日的狀況進行調整。在訓練時,我時常會在前幾公里「偷懶」,但在這樣的大賽中,熱情的觀眾和周圍選手的加油會不自覺地激發我的腎上腺素,讓我加速前行。特別是在前5公里,我一直提醒自己要控制心率。
隨著里程數增加,尤其過了30公里後,肌肉的疼痛提醒我進入了所謂的「撞牆期」。我開始跑跑走走,意志和體力都達到了極限。恍惚中我聽到有人用英文喊我的名字:“Meng-Ju跑起來!剩下最後3公里了!”這句話頓時讓我找回了動力,恢復了速度,越過在布蘭登堡門前的終點線,完賽時間是4小時32分,比上次縮短了近40分鐘,我不禁感到激動和滿足。
這次柏林馬拉松的經歷,讓我對自己有了更深的認識,也讓我更加堅信,無論未來有多少挑戰,只要好好事前準備、努力執行計畫,看似不可能的夢想有一天也會成真。
【謝校友目前於瑞典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攻讀電機博士】
▲看到攝影師一定要跑起來!
▲看到國旗時內心激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