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到主要內容

《2018.12.12》 長庚大學USR計畫跨校共學會 - 社會大學責任實踐,你我攜手推動

        長庚大學「大學社會實踐(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推動辦公室」於12月12日假第二醫學大樓會議廳,舉辦「USR跨校共學會」,邀請校內及中央大學、淡江大學、暨南大學等USR夥伴,分享各校執行成果與經驗交流。本次共學會為教育部委辦指導的USR計畫系列活動。USR指的是大學透過教學、研究和公共事務的參與,帶給社區裡的人們在社會與經濟福祉上的改變,為目前各大學致力推動及關注的議題。USR計畫執行中強調大學與區域實務結合,透過學校進入場域深掘週遭環境的問題與並提出專業技術支援,改善在地人文社會、經濟、環境、醫療等社會問題,協助連結當地更多資源與創造共同價值,

        本次活動中USR推動辦公室除邀請到教育部USR推動中心—蔡適陽委員蒞臨指導之外,本校包家駒校長及USR辦公室主任許光宏副校長皆一同共襄盛舉。在共學會的四場座談中,分別由本校醫放系—崔博翔教授、中央大學通識及教育中心—呂理德主任、淡江大學建築系—黃瑞茂副教授,以及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水沙連人社中心—張力亞組長擔任主講人。藉由四位主講者精采分享各校解決在地社會問題的營造模式,使此計畫的理念更深入傳達至更多校內外師生心中,也引領大家集思廣益共同為社會議題提供多元的想法及資源。

許副校長致詞時表示,為發展此計畫,長庚大學從關懷原鄉部落—桃園市復興區做起,且陸續推動更多的社會關懷服務。此次共學會目的在於希望能藉由各校分享經驗,引起各校師生的共鳴,相互切磋交流,期許未來能注入更多資源,為社會盡一份力。

1071212共學會-1

▲ 本校許光宏副校長開場致詞

        校USR計畫共同主持人—長庚大學崔博翔教授表示,桃園復興區雖擁有豐富的天然觀光資源,卻也因為地區偏遠而衍生經濟、醫療、教育等問題。目前已有在多方醫療衛生資源投入復興區,而長庚大學在USR計畫支持下,也將本校研發之醫療科技(多通道心震圖量測技術、手攜式腹部超音波系統)導入復興區,並推動多元服務內容,包含逆世代衛教宣導活動(視力、口腔及飲食)、文化行銷及資訊教育等不同層次。期望本校智慧醫療科技能深耕於復興區,未來有機會成為全國偏遠地區醫療的典範,滿足更多偏鄉場域的需求。

長庚大學崔博翔教授分享醫療導入偏鄉經驗

▲ 本校崔博翔教授分享原鄉醫療執行經驗

        同屬大桃園地區的中央大學呂理德主任,主講「桃園海岸環境與人文發展永續共生」,內容提及桃園獨具特色的生態海岸與客閩原族群融合之海濱聚落,海岸線具有豐富之生態資源。但隨經濟需求衍生工業發展,造成海岸河海汙染與藻礁生態失衡,經濟與環保已成為在地居民關心的議題。為了維護自然環境與文化的永續共生,該校集結全校師生一同探討此社會議題,不僅協助桃園市政府環境評估擬定政策,也於校內改變學生服務學習課程,與在地社團組織合作,發展新的觀光、環境教育模式,期望能共同營造桃園海域的新風貌。

中央大學呂理德主任分享桃海三生計畫措施

中央大學呂理德主任分享如何維護桃園海岸永續共生

        淡江大學黃瑞茂副教授表示,校方在整合校內專業資源後,透過實務課程帶動學生走入城市的角落,讓充滿歷史文化的淡水地區得以重新活躍。社區營造課程內容,是讓居民帶領學生一同走訪社區,瞭解社區目前面對的議題。透過不同專長之老師帶領學生投入發想,提出改善與推動機制,目前已有許多成果與經驗累積,可滿足「淡水好生活-永續生活圈營造」之目標。

淡江大學黃瑞茂副教授主講淡水生活永續營造

▲淡江大學黃瑞茂副教授分享活化淡水社區的規劃

        遠道而來的暨南大學張力亞組長分享「水沙連大學城」的社會責任實踐經驗。因過往921大地震造成校內組織改組的歷史事件,暨南大學重新思考與地方社區的互動關係,開始推動暨南大學營造水沙連大學城。過程中投入社區營造的努力、校內課程規劃、教師激勵制度的設計皆具有高度參考價值。目前已發展出R立方青年返鄉創新實務學程(Return for Rural Re-creation),可培育並留下符合願意於在地深耕之年輕人。

暨南國際大學張力亞組長分享水沙連大學城計畫與實踐

▲暨南大學張力亞組長分享營造水沙連大學城之計畫推動

        此次USR跨校共學會圓滿結束,但各校USR執行時所遭遇問題仍待持續努力。本校實踐社會責任亦屬啟程階段,USR推動辦公室希望以此拋磚引玉,爾後將辦理多場校內USR工作坊,邀請校內外師生、業界、校友、及在地具影響力領袖,共同為我們未來的家園集思廣益,促進地方經濟成長之際,也讓最美好的台灣印象常留永駐,傳承給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