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母親節前夕,得知了自己獲選中華民國十大傑出女青年的消息。當時正在看診,第一時間就是告訴媽媽!接下來幾個月,從幾乎喜極而泣的歡欣,慢慢沈澱,回想自己最初如何認識健康促進、如何認定它為一生志業、如何漸漸學有專精,直到現在可以很有信心地推廣精準減重,並且備受各界肯定。 進長庚大學那年,大...
後疫情時代,醫療照護面臨了許多的挑戰,這場戰役讓社會各部門及醫療被迫重新構想、重新排列組合,並推動醫療產業產生全面性的革命,也改變了人們的就醫行為。另外,隨著超高齡社會的來臨、智慧醫療的需求及醫療人力短缺的問題等,此時,醫療系統需要大力的突破、轉型且強化體制的「韌性」,『遠距醫療模式』的興起、,補...
我的第一個「黃金十年」(大學醫技系4年+基礎醫學研究所碩班2年+基礎醫學研究所博班4.5年)是在長庚大學渡過的,它給了我「生存」的技能,如果沒有長庚大學的「黃金十年」,就沒有今日的”屏科大顏老師”。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是我第一所專職的學校,科大老師的工作就是「教學、研究、服務」,跟一...
回首博士班生涯,除了研究能力的訓練,我很慶幸參與了王鐘賢教授的產學合作計畫。這段經歷不僅拓展了我的視野,更讓我意外踏入「外骨骼機器人」的產業領域。當時未曾想過,課堂外的實務接觸竟成為畢業後職涯的起點。畢業前夕,我在104人力銀行公開履歷時,僅以「試水溫」的心態標註關鍵字,例如「物理治療」、「心肺復...
還記得第一次站上加護病房的感覺。設備運轉的聲音、各種複雜參數、醫療團隊的分工節奏,甚至回到家睡覺時,耳邊還會隱約響起呼吸器的警報聲。那段時間的經歷,在我體內留下了很深的痕跡。臨床工作幾年後,我和同樣畢業於本校呼吸治療系的 Ken,一起創立了三個和「呼吸」或「人」仍然有關的品牌。只是場域變了——從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