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到主要內容

長庚大學34週年校慶學術研討會紀實


長庚大學
34週年校慶學術研討會紀實

醫學院

長庚大學第 34 週年校慶週活動,主軸為醫學院所舉辦的聯合學術研討會,於 110 年 4 月 21 日在本校工學大樓六樓第二會議廳舉辦。本次活動邀請陳君侃副校長及 楊智偉院長親臨指導,並由陳嘉玲所長、劉文瑜副教授、杜書儒副教授、及 吳菁宜主任共同主持。邀請演講者包括長庚醫院 郭昶甫教授、Fulbright  Senior Scholar 李敏副教授、雲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葉肇元執行長、及元智大學 徐業良教授,與全校師生分享當前健康照護領域的發展進程與數位科技的推動成果。

郭昶甫教授是風濕免疫科醫師,現為林口長庚醫院醫研部及 AI 核心實驗室之主任。郭教授講題為「人工智慧於醫療領域之應用」,分享了人工智慧(AI) 在醫療領域的發展及應用。醫師往往需要花很多時間進行影像判讀或細胞判讀,找出疾病問題,為了簡化工作,郭教授使用人工智能訓練模型判讀影像,以輔助醫師人工判讀。AI 判讀能夠減少醫生的負擔,讓醫生能有更多的時間將目光放在病人身上,提供完善的醫療服務。雖然 AI 在某些程度上的準確率能達到 0.9,接近專業醫師,技術也進步得快,但引進 AI 的流程繁瑣,很少有醫院有足夠的財力及資源來負擔,因此大部分醫院只投資 AI 在行政業務方面上,而非臨床自動化上。以現今情況來看,離 AI 在醫療上能落地應用還有一些路要走,郭教授期待 AI 應用的法規能盡快成熟,讓 AI 能真正落實在病患身上,提升醫療品質,進而提高病人的生活品質。

第二位演講者為李敏(Dr. Min Li)副教授,現任職於美國 Norwich University,目前為本校物理治療系的訪問學者。其講題為「Research and teaching into the medical sociology」,會議中分享其多年在美國的工作與研究歷程,探討不同種族、環境、文化、社會因素等議題在醫療系統與健康照護議題上的反思與影響。李教授期盼未來數月能在台灣進一步擴展相關研究議題,並鼓勵往後的跨國交流機會。

第三位演講者葉肇元博士,畢業於台大醫學院醫學系,是病理學專家,目前擔任雲象科技執行長,為知名的醫師博士工程師企業家。雲象和長庚骨科的合作研究,用 AI 進行體側 X 光脊椎特徵點偵測。骨科醫師在脊椎矯正手術前,必須對脊椎進行複雜的量測,以利制定手術計畫,傳統的量測方法是用手工的方式標註數十個特徵點,接著依據這些特徵點計算出各種脊椎重要的參數。傳統手工標註量測的方式非常不便且費時,雲象科技和長庚骨科合作,藉由醫師精確標註的兩千兩百張體側 X 光影像資料,訓練深度神經網路(AI) 進行 45 個脊椎特徵點的辨識。AI  在經過訓練之後,定位脊椎特徵點可以達到非常高的精確度,僅有 2-3mm 的誤差,而且整個分析程序在數秒鐘之內即可完成。雲象科技致力於運用尖端的 AI 技術,提升醫療服務的品質,造福病患及醫師。雲象和長庚骨科攜手合作的脊椎特徵點偵測 AI,除了可以讓骨科醫師術前計畫更精確,更迅速之外,也讓骨科醫師有一個自動化的量化工具可以進行大規模的脊椎生理及病理研究,推動脊椎醫學的發展!

最後一位演講者 徐業良教授,為元智大學老人福祉科技研究中心之主任,亦為 Gerontechnology 國際學刊主編,演講主題為「樂齡科技的設計思考」。徐教授從高齡社會 3G 顯學(Gerontology, Geriatrics, Gerontechnology)出發,強調老人福祉科技的興起與重要性,其核心概念為「設計科技與環境,使高齡者能夠健康、舒適、安全地獨立生活並參與社會」,如何應用智慧科技支持專業與家庭照護者是現今科技發展所服務之對象,降低照護負擔、提升照護品質為智能科技發展及應用之目的。徐教授所主持的研究中心所發明的 WHIZPAD 天才床墊、HizCarpet 巧拼感知地墊或 WhizTouch 物聯網呼叫鈴等居家應用智慧科技,或結合非藥物治療的懷舊系統開發,主旨皆以使用者及照顧者需求為出發點,並以結合生活為主體思考,讓智慧照護科技不單只是研究成果的應用結合,更為科技關懷人性的延伸。演講最末徐教授除了分享自身在智慧科技領域上的豐富經驗之外,更勉勵在場人員將生活經驗作為發想,使科技發展能有無限的想像發展空間。

本次活動在全校師生積極參與下圓滿落幕,四位特別邀請的演講者以豐富的研究、創業經驗及對數位科技發展應用的熱忱,鼓勵長庚大學各領域師生,結合專業知識技能與尖端科技發展的趨勢,深化產學合作範疇,達到促進醫療與健康照護的永續目標。

顧正崙副教授

醫學院楊智偉院長致詞

郭昶甫教授專題演講

郭昶甫教授專題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