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到主要內容
:::

最新期刊

1.jpeg
2025 第222期 2025.10.30
台塑企業文物館舉辦第13屆「品德教育實踐獎」
台塑企業文物館舉辦第13屆「品德教育實踐獎」 台塑企業文物館 為推展「勤勞樸實」美德深耕品德教育,台塑企業文物館特設置之品德教育實踐獎至今已邁入第十三年,表揚楷模學生人數也累積至1,086件,儼然已成為桃園市一項重要的指標獎項。 本屆頒獎典禮於9月27日下午舉辦,表揚桃園市國中、小學的楷模學生,並邀請獲獎同學、家長及師長一同參與,共享榮耀。今年共有桃園市30所國中、小學校薦送98位品德優良學生參加遴選。經由桃園市教育局代表及長庚大學學者專家組成評審團,審慎評選出20名實踐獎、20名優良獎與入選獎數名,以茲表揚。 頒獎典禮於長庚大學國際會議廳隆重舉辦,同時館方也精心安排文物館吉祥物「蒂蒂」與「智智」立牌供拍照,為典禮增添不少歡樂氣氛。今年典禮中桃園市政府教育局林光偉專門委員及文物館館長王光正教授致詞時,除了嘉勉與肯定得獎同學的優異表現,也期盼大家能繼續保持初衷,為更好的社會努力。 頒獎儀式上,各校薦送老師及獲獎學生們一一上台接受表揚。王館長也特別說明這個獎項辦理的初衷與十三年來的各種感人故事。其中不乏展現不同面向的優良品德,包括克服身體限制、逆境向上、尊敬師長、熱心助人、積極參與社會服務等。他們的表現不僅能成為學習楷模,也讓在場家長們引以為傲。 本屆獲獎學生中有許多同學堪為品德教育實踐的表率,如長庚國小四年級的黃亭妮同學,因先天限制導致學習步調需要放慢,但她並沒有因此退縮。相反地,更珍惜與同學互動機會,主動爭取班級幹部職務。在服務過程中展現無私品格。她也經常協助隔壁班的聽障同學,主動提醒課程時間,甚至陪伴聽障同學上課;或將零用錢與發票捐出,以行動支持公益;更曾因發現常欺負她的同學有時沒有早餐可吃,請媽媽多準備一份,默默分享給對方,因為她與家人的寬容大愛,把原本衝突的關係轉化成互相關心的友誼。 又如另一位得獎者是來自在楓樹國小的校園裡,六年級的卓怡辰同學總是帶著溫柔的笑容,默默地陪伴同學、協助老師,也在生活中展現出堅定的自律與善良。在校園裡,卓同學是同學眼中的「小幫手」。她曾擔任班長、糾察隊,遇到同學違規,她總是先好聲提醒;即使面對壓力,她仍選擇以耐心與誠懇化解。當同學之間發生爭執時,她也會主動協助溝通,讓彼此理解對方,最後重修舊好。同時,在生活中她也展現樸實的善念。她會隨身攜帶水壺和餐具,盡量減少一次性用品;隨手關燈、節約用水,讓「環保」成為每天的習慣。 本屆表揚大會於下午結束,會後館方熱心的邀請所有與會的教育局代表、校長、師生與家長參觀文物館,文物館吉祥物「智智」在館內熱情接待大、小朋友,並安排專人予以導覽解說,或引導前往B1圓柱咖啡休憩小食。在導覽人員逐層介紹台塑創辦人王永慶、王永在昆仲創業奮鬥歷程,讓大家對台塑企業文化留下深刻印象,也為本屆活動畫下圓滿句點。 台塑企業文物館舉辦「品德教育實踐獎」,與會師長合影 王光正館長(圖左)頒獎表揚「品德教育實踐獎」得主 林光偉專門委員(圖中)頒發薦送老師獎 館吉祥物「智智」(圖中)迎賓,與林光偉專門委員(圖右)及王光正館長(圖左)合影
2.jpeg
2025 第222期 2025.10.30
長庚大學護理學系傳捷報 國考通過率百分百
長庚大學護理學系傳捷報 國考通過率百分百 護理學系 長庚大學護理學系今年交出亮眼的國考成績單!114年大學部與「學士後」護理學系不同學制的應屆畢業生,參加護理師國家考試通過率皆為 100%,大幅超越全國平均 57.96%。畢業生在國考上的優異表現,肯定了長庚大學護理學系培育具有臨床即戰力的專業護理人才的努力,消息傳回系上,師生同感振奮。 這個「100%」的成績,不僅彰顯本系學生的專注努力與堅持,同時肯定師長在課程規劃與臨床指導上的用心投入。透過兼顧理論與實務的教學設計、專業師資的全力支持與完備的學習資源,學生得以紮實掌握專業知識與臨床判斷力,並培養自信與韌性,為專業護理師生涯奠定厚實基礎。 在當前護理人力短缺的嚴峻情勢下,此一成果更具社會意義。長庚大學護理學系欣見合格護理師生力軍的加入,能有效補充醫療現場的人力需求,協助減輕第一線醫護人員的工作負擔,並提升照護安全與整體醫療服務品質。 本系未來將持續秉持「專業、關懷、創新」的核心價值,推動跨領域合作,積極導入人工智慧(AI)與數位科技於護理教育中,致力培育具備臨床能力、人文素養與國際視野的專業護理人才,為台灣及全球健康照護的永續發展注入新力量。 護理學系傳光加冠儀式師生合影 長庚大學護理學系師長用心培育具有即戰力的專業護理人才
國際.jpeg
2025 第222期 2025.11.05
國際新生歡迎餐會
國際新生歡迎餐會 國際處 為協助外國新生順利適應在臺生活與學習環境,促進多元文化交流,國際處於9月19日籌辦了一場「外國新生歡迎餐會」。本次活動匯集來自世界各地約170位的境外新生,透過互動遊戲、跨文化交流、美食共享,打造一個溫暖、歡樂又豐富的交流平台。 活動在歡樂的氣氛中拉開序幕,開場的破冰遊戲成為一大亮點。國際處精心設計團體互動遊戲,鼓勵新生積極參與,並透過分組合作任務,讓大家在充滿笑聲與合作精神的氛圍中迅速認識彼此、拉近距離,建立初步友誼。這場熱絡的開場不僅展現了學生的團隊默契,許多參與者更表示,破冰遊戲有效紓解了他們初來乍到的緊張情緒,並在盡興的遊戲過程中留下了難忘的迎新回憶。 遊戲結束後,邀請李健峰國際長、智慧運算學院Prof. Hojjat以及醫學院Prof. Roshan代表致歡迎詞。師長鼓勵學生們善用學校資源,勇於探索新環境,並期許大家在課業之外,也能積極參與課外活動,拓展國際視野與人際網絡。他們也分享自身跨文化經驗,勉勵學生擁抱文化差異,培養多元包容的胸懷。 為鼓勵新生更深入參與校園生活,活動特別邀請長庚大學「喵喵社」及「越南學生會」介紹社團活動。藉由兩位社長現身說法與分享,讓新生更了解社團的特色與活動內容,也宣傳本學期預計辦理之活動,期盼帶給新生更加多采多姿的學習與生活體驗。 最後登場的是備受期待的歡迎午宴,為照顧穆斯林學生的飲食需求,特別準備清真認證餐點,讓所有學生都能安心享用餐宴。除了經典炸雞、披薩、素食餐點與精緻茶點外,也準備了多款飲品,兼顧多元飲食文化的需求。在享用美食的同時,學生們也把握機會與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學交流,彼此分享語言、文化與生活經驗,現場氣氛熱絡溫馨,充分展現出長庚大學友善與多元的校園氛圍。 根據活動後的問卷調查,多數學生對活動整體安排表示高度滿意,尤其對破冰遊戲與餐敘交流部分反應熱烈,認為幫助他們更快融入新環境。同時,也有學生建議未來可將餐會安排於更多人方便參與的時間(如:假日),並在飲食部分提供更多樣化的素食及清真餐點選擇,以提升參與度與滿意度。 許多學生表示,希望未來能舉辦更多類似的活動,讓他們能認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緩解對家鄉的思念。他們感謝學校提供溫暖的交流機會,讓他們即便遠離家鄉,仍能在長庚大學感受到「家的溫暖」。未來,國際處將持續推動更多具有文化意涵的交流活動,陪伴每位外國學生在長庚大學展開一段段精彩又充實的學習旅程! 大合照 破冰遊戲 享用美食
4.jpeg
2025 第222期 2025.10.30
諮輔組「資源教室」輔導紀實
諮輔組「資源教室」輔導紀實 學務處諮輔組資源教室   本校學務處諮輔組資源教室成立於民國93年,目前聘任3位輔導員及1位職涯輔導員,主要專責輔導教育部鑑輔會鑑定通過之特殊教育學生(以下簡稱特教生),依據特教生之不同障礙需求,如生活、心理、課業及生涯等面向,訂定個別化支持計畫(ISP),以協助其適應校園生活並提升學習成效。截至114學年度第一學期,本校總計約有50位特教生,其中又以自閉症(54%)及情緒障礙(22%)學生為大宗,人數占比超過76%。為增進全校師生對於特教生之認識,俾利提升友善之校園環境;同時連結優秀校友資源,以增進特教生之輔導效能,資源教室於9月舉辦2場特殊教育宣導講座及1場自我成長團體,活動內容如下: (一)深耕課程:「你很特別,不是因為你是誰」   資源教室特別邀請中華民國自閉症總會陳惠玲理事長,以其多年第一線輔導自閉症學生之經驗,協助與會同學認識自閉症者的特質與需求。其中提到自閉症常見的特質,像是:人際社交互動的困難(可能難以辨識或理解他人的臉部表情、肢體語言以及情緒的表達)、語言溝通障礙、行為模式與興趣上固著(例如不易主動與他人分享興趣、快樂或成就,或傾向專注於自身的話題)、其他可能特質(如感官敏感異常、過度專注或分散)等。講師透過電影《星星的孩子》的片段分享(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cbvBoOBb1Y),讓與會者體會到感官敏感的自閉症患者,即使只是日常的校園生活,對他們的感官來說,卻是壓力重重。講者分享與自閉症同學相處其實沒有這麼困難,我們可以試著「理解他們的困境」、「協助他們,不要隨便開玩笑」、「對話時語氣平和而堅定」、「正向可執行的指令」以及「音量適中、音速不急」等方式,給彼此一個互相認識與理解的機會,共同營造友善的環境。 (二)深耕課程:就業選手村-身心障礙平權您知道嗎   邀請桃園市政府勞動局委託辦理之「就業選手村」(https://www.c-are-us.org.tw/social_service/job_service/1263)的專業講師葉權督導,以「認識差異、尊重多元,攜手共創友善社會」為主題進行宣講,從校園平權教育出發,引導學生理解身心障礙者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所面臨的挑戰。活動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認識身障與平權」,讓學生理解不同障礙類別的特性、需求與權益,並透過真實案例與資源介紹,學習如何成為身心障礙者有效的支持者。第二部分,透過「盲人走路」及「單手綁鞋帶」等體驗,實際體驗身心障礙者之處境,培養同理心與換位思考能力。第三部分,身障平權標語及海報創作,邀請同學共同即興設計與創作,將平權理念轉化為具體行動與宣導。透過活動的體驗與腦力激動,提升與會者對於「多元與平等價值」的敏感度,共同營造溫馨友善之校園環境。 (三)自我成長團體:學習技巧工作坊- Google intern 實戰技巧分享   為提升本校特教生之學習動機及生涯規劃之能力,特別邀請本校資工系111級畢業校友「王紹丞」回校擔任講師,以AI輔助學習為題,引導特教生如何善用AI工具進行課業學習與職涯規劃,增進學生之自我學習效能。王講師本身為重度肢體障礙特教生,曾榮獲2023總統教育獎及2023身心障礙金鷹獎等殊榮,目前就讀於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資工所碩士班,並於Google擔任Greach Student Associate Software Engineer。透過學長自身學習及職涯規劃經驗之分享,提升與會學生學習及生涯規劃之動機,以協助特教生發展適合自己的生涯藍圖。   2006年12月13日聯合國通過「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簡稱CRPD),其8大原則主要為「尊重他人、尊重他人自己做的決定」、「不歧視」、「充分融入社會」、「尊重每個人不同之處,接受身心障礙者是人類多元性的一種」、「機會均等」、「無障礙」、「男女平等」及「尊重兒童,保障身心障礙兒童的權利」,相關內涵及概念可參閱https://crpd.sfaa.gov.tw/網頁。如何將CRPD概念落實到校園生活,需要全校師生一同努力,資源教室期待持續透過各式宣導及輔導活動,共創友善之校園環境。 陳惠玲理事長(左一)與學生Q&A 深耕課程「就業選手村-身心障礙平權您知道嗎?」大合照 盲人走路體驗 自我成長團體-王紹丞講師(中)、協助同學與資源教室彭康哲輔導員(右)合影
護理主管及各單位護理人員交流
2025 第222期 2025.11.03
護理學系學生暑期國際交流—深化專業視野與跨文化學習
護理學系陳思穎助理教授、徐清樺助理教授 在高教深耕計畫補助與校方支持下,長庚大學護理學系於暑期推動兩項國際交流:一是選派三名碩士班學生赴新加坡醫療保健集團(SingHealth)參訪,二是舉辦台、日學生跨文化國際交流課程。透過臨床觀摩與跨國合作,學生不僅拓展專業知識,更培養國際護理人才所需的跨文化能力。 新加坡 SingHealth 醫療參訪 SingHealth 為新加坡最大公立醫療體系,轄下包括四家公立醫院、兩家社區醫院、五家國家及專科中心與八家診所,其中新加坡中央醫院及樟宜醫院均名列全球前150大教學醫院。 此次維期兩週的交流以「進階護理師(Advanced Practice Nurse, APN)」制度為核心,透過與當地師資與學員的深入互動,學生得以全面了解 APN 在臨床、教育研究及行政三重角色中的專業自主性。APN不僅具備處方權與病人追蹤的權限和自主性,亦肩負病人與護理人員教育、臨床研究、品質監測與個案管理等多重任務,並藉由實證研究導入持續優化病人照護與臨床路徑。參訪期間,學生隨同 APN 進入病房與社區護理之家,觀摩居家護理師實地執行「在宅醫療(hospital at home)」,體驗其深入家庭與社區、提供預防性與持續性照護的創新模式。該制度不僅能舒緩急性醫療量能的壓力,也讓病人在熟悉環境中獲得更安全、舒適的照顧。 透過此次國際交流,學生對APN專業角色有更深層的理解,同時也對台灣未來護理制度的發展、專業角色的多元性及社區照護方向有更多的思考,期能將我國優質的護理照護延伸至更多層面,並拓展護理人員的職涯發展契機。 台、日學生跨文化交流課程 另一項國際交流活動則邀請日本學生來台,與本校學生共同參與跨文化課程。課程聚焦內外科與老年照護,並透過課室教學、臨床參訪與專題討論三軌並行的方式,協助學生全面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照護實務。 課程涵蓋多樣臨床單位,包括腫瘤科、高齡醫學科、心血管檢查室、質子治療中心、失智症中心,以及長庚養生文化村與長青護理之家,並延伸至傳統中醫藥與醫療模擬科技。學生除了認識急慢性住院病人及社區住民的照護需求,也在質子治療中心觀摩設備運作,深入體會癌症治療歷程與病人身心感受,拓展臨床視野並提升衛教能力。 參訪長庚養生文化村及護理之家時,學生實地感受長期照護與整合性資源的價值,學習如何營造高齡友善的生活環境,使長者能在安全、有品質的環境中生活,維持良好的人際與家庭互動。學生也觀察到護理專業在長照體系中對促進長者健康恢復的關鍵角色。學生期末報告以高齡照護議題為主題,結合台日規範與研究,深入探討建立部分失能長者社區的流程與細節,充分展現課程與參訪的整合成果。 此外,在中醫參訪活動中,學生不僅認識藥材與治療方法,更進一步了解藥材如何製成粉劑、水劑等不同劑型,進一步同理病人在治療過程中的用藥經驗,對其專業照護產生深刻地啟發。 學生在課程中透過小組討論與專題報告,反思不同文化在病人照護上的差異性,深化跨文化學習,並培養面向國際的溝通與協作能力。 學生成長與展望 透過暑期國際交流,學生不僅提升了跨文化溝通與專業視野,更增強未來投入國際醫療的信心。長庚大學護理學系也將持續拓展國際合作,為學生打造多元且開放的學習平台,培育具全球視野與專業素養的護理人才。 護理主管及各單位護理人員交流 參訪長青護理之家 參訪質子中心 參訪質子中心 參訪高齡醫學病房 參訪中醫藥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