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到主要內容

在實作與論證間探究知識:「近代東亞的歷史變遷與發展」課程教學分享

主講人通識中心楊明哲老師
主講人通識中心楊明哲老師
現場一隅
現場一隅
,




在實作與論證間探究知識:「近代東亞的歷史變遷與發展」
課程教學分享

通識中心

本中心於 107 學年度第一學期末舉辦「人文社會教師教學與研究成長工作坊」系列演講,由中心社會學科楊明哲老師擔任主講,以『近代東亞的歷史變遷與發展』課程教學為講題,與本校教師分享核心課程的教學規劃及實踐歷程。

為扎實學生豐富知識的承載度,自 102 學年度起,在通識教育中心開設 3 學分核心課程,以加強學生閱讀、討論、思辨與寫作能力。「近代東亞的歷史變遷與發展」課程由東亞近代史切入,除引導學生了解 19 世紀中葉以來東亞各國的政-經-社-文各方面歷史變遷外,也期望學生經由本課程了解當代東亞各國的政經發展,並能對媒體報導加以批判吸收,達到關心國家發展並理解東亞各鄰國之教學目標。

本次演講前,楊老師先強調歷史教育的重要性。歷史無所不在,沒有人可以完全無視歷史。而且,對於學生來說也是一個重要培養學習的能力,可以受益無窮。其次,簡介此門課程的規劃內容。所謂的「東亞」乃指亞洲大陸東部的各國,包括中國大陸、大韓民國(南韓、南朝鮮)、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北韓、北朝鮮)、日本與中華民國(台灣)等國家。在 19 世紀中葉以來,東亞各國幾乎受到西方列強的擴張影響;而 20 世紀中葉,則又紛紛受日本軍國主義的衝擊。本課程主要以東亞一百五十年來的變遷為主軸,敘述各國如何因應西方勢力與文化的挑戰,以及探討日本軍國主義對其他鄰近地區的殖民、侵略與影響。其次,則審視因領土紛爭、日本新教科書事件和靖國神社參拜等問題所引起的東亞間的對立與糾紛。並且,將探討各國之間的關係及各國媒體對領土紛爭等相關議題之報導,以引導學生理解東亞實情、關切東亞事務,並前瞻東亞的未來局勢。

楊老師認為十八週的課堂中,第一堂是重要的課程。會告知學生課堂的要求、調整空間的安排,並另外選出小老師協助部份事務,以提升學生的參與度。托馬斯‧伯傑(Thomas Berger)曾說「提出問題,是所有知識的源頭」,課程亦引導學生勇於舉手發言和提問,每次上課要求學生以 3-5 分鐘時間,分享重要的東亞國際新聞大事。並且,透過簡報投影片製作和上臺報告,訓練學生思辨與表達的能力。除了資料蒐集、圖表運用之外,文字能力的使用決定著報告的成敗。楊老師勉勵學生勤查字典、確認專有名詞及校對錯字,並避免在正式場合使用網路 kuso 文。還有,上台口頭報告對於時間掌握、發語詞、說話速度、慎用專業術語和臨場反應,以期達成核心的語文閱讀、理解與表達應用能力。再者,課程也安排學生追溯個人的家族史,從家族遷徙與庶民記憶,探看臺灣與近代東亞的政經、社會發展與變化。演講過程中,也分享教學方式、教材、學生分組報告情形與自評表。會後,參加的教師們非常踴躍提問與回饋寶貴的意見,收穫豐碩。

 

, Line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