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年度優良教師表揚名單
恭賀本校 106 年度優良教師,以下為優良教師表揚名單及其得獎感言:
一、教學獎
1. 醫學院:趙從賢 老師、刁茂盟 老師、廖國臣 老師、陳綱華 老師
3. 管理學院:劉英傑 老師
4. 非學院類:王埄彬 老師
二、研究獎
2. 工學院:孫嘉良 老師
3. 管理學院:邱月暇 老師
三、輔導獎
2. 工學院:楊家銘 老師
3. 管理學院:王日昌 老師
1. 醫學院:余兆松 老師
2. 工學院:邱顯欽 老師
|
獎別 |
單位 |
教師 |
感言 |
|
教學獎 |
醫學院 (臨床醫學類) |
醫學系 趙從賢 老師 |
感謝長官的推薦以及校方與學生們的肯定,很榮幸得此殊榮。會投入醫學教育,是源自於 15 年前剛進醫院時,多位良師給我的啟發。在內科時老師手把手帶我做理學檢查,每日數小時查房教學;在外科時老師每天早出晚歸,為病人全心奉獻;在急診時老師堅守醫療前線,以最大的熱情來搶救生命。感謝師長們讓我有追循的模範,日復一日耳濡目染之下,當然會希望能將所學到的傳給學弟妹。自從三年前擔任專責教學醫師後,便有更多的時間從事教學及醫學教育研究工作。在臨床工作之餘,與學弟妹分享所學,看著他們不斷進步,就像看著自己小孩逐漸成長茁壯一般,這種成就感與快樂是無法言喻的,希望未來能繼續為醫學教育奉獻心力,創造更好的醫療品質。 |
|
醫學系 刁茂盟 老師 |
今天很高興可以得獎,一則也非常惶恐,因為醫學教育是一條無止境的漫漫道路。 要感謝的人太多,感謝長庚的栽培與給于各種參與的機會,不只是對於院內及學校的各種學習機會,更讓我們有機會接觸國外的醫學教育,督促參加國外的會議,增廣見聞,尤其對於在南部高雄的不離不棄,同等的學習機會與指導,內心由衷的感激。 希望自己在將來的學習與教學可以持續,更精細與深入,謝謝大家。 |
||
|
醫學系 廖國臣 老師 |
感謝學校提供這個難得的機會,讓我可以將所學回饋給學生並獲得肯定。 回想在習醫的路上,感謝遇到許多典範的老師與先進。更在自己學習老年醫學次專科醫師訓練課程中受到老師的啟發,使自己對醫師的教學角色加以認同並能融入成為一位好老師。進而願意對醫學教育專業投入更多的熱忱與努力,教導後進如何在臨床病榻旁照護年弱體衰的病患。 從帶領學生過程中,見到他們願意一起對老年病人提供熱心幫助並常給病人希望時,心中總會充滿感動;同時也提醒自己需要努力盡職扮演好「醫 / 師」的雙重角色。 |
||
|
醫學院 (基礎醫學類) |
護理學系 陳綱華 老師 |
首先感謝長官們的推薦,同事們的勉勵,以及學生每學期提供的回饋與改善意見,使自己的教學策略能夠與時俱進。 平日除了繁重的研究與行政輔導工作外,教學更是我們當盡的重要責任。每每在醫院遇到校友,聽他們叫一聲老師、分享甘苦,或是在我求醫需要幫助時,校友總是盡力提供協助,讓我深刻體認護理的教學之路,值得耕耘、值得付出,而且比研究、行政工作更能直接得到成就與回饋。期許自己能夠繼續與學生「教學相長」,協助他們成為優秀的~~病痛慰藉者、生命維護者、社會長照者、敬業樂群者。 |
|
|
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 曾慶平 老師 |
能夠獲得本年度的優良教師教學獎,內心充滿了感激。教學是一個長期奉獻而鮮能短期見效的工作。近二十年的教學經歷,深深感受到「教學相長」的真諦。謝謝那些在課堂教學或研究討論上提出「疑難雜症」的學生,讓我有機會去思考未曾思考過的問題、學習新的概念、及檢視需要改進的地方。感謝一起參與課程教學、教材撰寫、推動教學改進計畫的夥伴,除了填補我教學上不足之處,更讓我可以專注在自己專長的教學領域發揮。非常期待在長庚受教的這群年輕學子,因為長庚優異的教學傳統,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發光發熱。 |
||
|
物理治療學系 連恒裕 老師 |
得知獲獎後很高興也有些意外! 深知大學教師任務的多元性,但對於樂為人師者能獲得教學獎的肯定,真是無上的光榮。驚喜高興之餘對於教學方式趨於保守卻仍有機會獲獎則是有些意外,但也充滿了感謝!感謝物治系同事們的禮讓以及王鐘賢主任的舉薦使我有機會能參與選拔。感謝院校評審們療癒了我對創新教學的焦慮。感謝身邊許多的亦友亦師的同事們,從你們對教學工作的投入與付出讓我清楚的知道在教學與學生輔導上永遠都還有進步的空間。感謝所有認真向學的同學們!你們在課堂上認真專注的眼神與滿滿的筆記總能在老師即將油盡燈枯時再添上一把柴火!感謝大家。 |
||
|
生物醫學系 傅崇安 老師 |
I feel honored having received this teaching award, and I feel especially touched because it reflects largely how the students evaluate my current teaching approach. While traditionaI lectures are still part of my classes, I realized a few years ago that most of my (and likely also your) PPT slides are actually about as good in stimulating interest as the safety video shown at the beginning of each flight – we do anything but looking at it. Thus I started to increasingly use “modern” teaching concepts in my classes: interactive and team-based learning, and emphasizing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ver memorization of facts. Students here in Taiwan do have hard time with these approaches as they are not used to them. But as hard as it is, I feel that this is what we need to do to prepare them for the challenging but exciting jobs of the 21st century – we have to focus on teaching and training students in problem solving skills. Think about it: delete 80% of your PPT slides, and have the students come to the blackboard to draw, write, discuss, and develop the contents by themselves … sounds like a plan? |
||
|
工學院 |
化工與材料工程學系 王國彬 老師 |
獲選本校 106 年度的優良教師教學獎,要感恩化材系與工學院同仁們的禮讓和抬愛,以及評審委員們的鼓勵和肯定;而平時與系上、他系或外校老師們的教學經驗交流,與在校或畢業同學們的討論互動,以及教學資源中心每學期辦理的教學研討活動等,也都讓我在教與學的想法及做法上多所啟發,衷心感謝。 在本系任教正好滿 20 年,也過了知天命之年,漸能體悟能有機會站在講台上傳道授業解惑,並非我們厲害或優秀,而是他人的成全。大江健三郎在「為什麼孩子要上學」提出,是為了學習和社會連結的語言。教育之道無他,以身作則、無私付出、成就他人而已;自我期許持續保持熱情與動力,用生命對待生命,相信只要我們不讓年青人失望,他們也不會讓我們失望。 |
|
|
電子工程學系 王哲麒 老師 |
從知道獲獎的那一刻開始,我的心裡一直充滿無比的感謝,感謝院長和主任的栽培及所有工學院同仁的承讓,讓我在隔了五年之後還有機會獲得這個獎項,這對我的影響不僅在教學上,還有整個教師生涯往前的動力。 教書十年以來,我發現自己已經從一剛開始的那個極富衝勁的小夥子,有著恨不得把整本書教完的動力,到現在變成一個可以了解學生想要學甚麼的中年大叔,比較懂得甚麼叫因材施教。正因為如此,可以體會到教學當中的甘甜滋味,而不是只有辛苦而已。 教學其實很難,因為要學生聽得懂很難;教學其實很簡單,因為只要說話讓學生聽得懂就可以。這句話看似矛盾,但箇中滋味對我來說,點滴在心頭。 |
||
|
管理學院 |
工業設計學系 劉英傑 老師 |
個人深感榮幸,獲得長庚大學教師獎,對個人在創新教與跨領域教學上是莫大的鼓勵。近年來有感於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無法滿足新世代的學生,因此,持續嘗試整合數位科技、擴增實境、3D 列印、設計思考等多元領域,來進行創新教學與教學輔助工具的開發。 在大班教學的環境下,我嘗試在理論性的課程融入做中學之教學策略,並導入 3D 列印科技來輔助學習,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與資源下體驗設計過程與自造者活動。 為提高學習成效,降低專業知識學習的困難度,我結合擴增實境 (AR) 技術的應用,促發想像、協助創新設計,相關教學工具可持續擴大給其他課程參考使用。 在培育 T 型人才課程中,我實踐跨領域合作教學,引導不同背景的學生體驗互動、溝通,共同完成真實複雜問題之創新方案,培養跨界合作能力。 期許未來更多能與更多老師合作創新教與跨領域教學,來培養未來人才,感謝教育部、科技部、長庚大學在經費與資源的支助及參與教學的老師與同學們。 |
|
|
通識中心 |
通識中心自然學科 王埄彬 老師 |
我很開心能獲得本年度的教學獎! 首先,我要感謝評審委員的肯定,這個獎項無疑是我教學生涯的最佳鼓勵。其次,我也要感謝通識中心同仁們平日的支持與鼓勵,面對少子化的衝擊與高中端數學課綱的變革,每一屆學生的數學程度或問題可能大不相同,因此,我也特別要感謝通識中心的微積分老師們,能時常分享各自所遇到的教學問題,這對於我課程內容的安排、授課速度的掌控及試題難易度的調整,都有極大助益。 在教學過程中,難免會體驗到酸甜苦辣各種滋味,對我而言,在長庚大學教書是愉快的,當你認真付出時,學生也會給予老師教學上的正面回饋。 最後,再次感謝校內同仁所給予的各項協助與鼓勵! |
|
|
研究獎 |
醫學院 |
生化暨分子生物學科 吳嘉霖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