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講座紀實:ECFA 對臺灣的意義
通識中心 你知道什麼是 ECFA ( 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 嗎?你知道 ECFA 對臺灣的影響與意義嗎?本校在教育部「邁向頂尖大學」計畫下辦理文化講座系列演講,於 3 月 28 日晚間 7 時舉辦第 36 場次講座,邀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陳添枝教授蒞校主講:「ECFA 對臺灣的意義」,由本中心王光正副教授擔任主持人,帶領與會師生一同認識 ECFA 的內容,以及 ECFA 對於臺灣將會產生的意義與影響。並了解透過 ECFA 臺灣經濟可以順勢轉型,和不斷崛起的亞洲新興經濟體密切合作,得到脫胎換骨的機會。 陳添枝教授,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臺灣大學經濟系教授。曾擔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兼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經濟研究院國際所所長等職,並為總統經濟顧問小組成員。陳教授研究專長領域為國際貿易、經濟發展等,其多篇論文於國際期刊發表,並曾執行多項政府委託研究案,及多項產官學委託研究計劃案。陳教授不僅為國內經濟學界資深的知名學者,其意見也常為政府政策之參考依據。 本次講座分為四個部分進行,首先介紹「多邊主義與雙邊主義」的概念。WTO (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 所代表的多邊主義 ( Multilateralism ),是以對於會員國不能有差別待遇為訴求;而雙邊主義講求互惠 ( reciprocity ),因此差別待遇就是常規。但 WTO 的多邊談判進展不甚順利,進而影響雙邊主義的活躍,FTA ( Free Trade Agreement ) 即是雙邊主義的表徵。例如「美牛」問題,就是雙邊主義的產物。在「全球區域經濟整合概況」中,述及 WTO 自由化進展停滯,各國紛紛由「多邊」轉為「雙邊」的現象;意即投入區域經濟整合,建構 FTA 作為各國貿易政策的主軸。因而未來全球區域經濟整合將持續加溫,台灣也勢必在競爭上要有所突破。「東亞區域經濟整合趨勢」的單元,則探討近年區域經濟整合版圖的變化,臺灣所處的「東亞」也將是未來全球區域經濟整合的重要場域。最後,進入講題的核心「ECFA 的意義」。ECFA 於 2010 年 6 月簽訂,其中早收清單已於 2011 年 1 月起生效。在簽訂後,雙方持續進行的還有「貨品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協定」與「爭端調解」等項。其中「貨品貿易」協定等若能早日完成,且品質夠高,確實有利於我國。再者,假設當多邊體制無法進步發揮其自由化的功能,臺灣也理應在雙邊體系下,建立有利的地位。 經濟關乎民生,也是社會文化領域中重要的學門。在陳教授運用數據資料、時事與精闢的解說下,帶領現場師生浸潤知識堂奧。會後的議題互動,更增添本次講座之華彩!
|
文化講座紀實:ECFA 對臺灣的意義
發布日期:2024/04/08
點閱 : 281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