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師 |
得獎感言 |
|

醫學院
醫學系
周宏學老師 |
首先感謝醫學系給我這個機會得到優良教師獎。身為臨床醫師,我每天診斷、治療病人,雖然得到不少回饋及工作成就感,但是我更喜歡指導學生過程中的互動。多年來,除了上課及一對一的臨床教學之外,感謝醫學院及醫院對教學工作的支持,每每在我們引進新的教學方法或評量方式時,都能支持並大力地推廣。最近這些年醫學教育越受重視,也有許多師資培育課程,優秀的臨床教師很多,能得獎是很大的肯定。希望未來自己仍將為醫學教育奉獻。
TOP |
|

醫學院
醫學系
陳昭宇老師 |
近幾年來,在校方與醫院共同的努力經營及積極推動之下,臨床導師制度及各式教學活動皆能更加落實。特別是加入了許多醫學專業之外的元素,例如:人文方面、倫理方面,甚至是音樂、文學方面等等,皆使得教學的面向更加寬廣,內容更為豐富。經常地,在醫院的某一處,或是地下街的
coffee
shop,或是通往另一大樓的轉彎處,瞥見幾位貎似學生狀的年輕醫師,圍著一位主治醫師,熱烈交談著;此時,腦中常會閃過一個念頭:他們應該是在討論醫學以外的話題吧!其實倒也不是在意他們的談話內容為何?而是著迷於其間不經意流露的柔性氛圍。
個人受奬,其實代表著更多臨床教師時時堅守崗位,默默耕耘。當然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進入臨床之前的學校教育,更是小樹苗日後分枝茁壯的根本。教育基業,百年樹人,更遑論是醫學教育,不可輕忽。感恩有前人的努力,營造了如此優質的教學環境質。感謝授奬制度的成立,使得為人師表能獲得更實質化的肯定。當然,更要感謝曾經教導過我們的老師,不管是求學期間、或在職場上;師生關係存在的不祇是一種良性的互動,更是永續發光,生生不息的循環。
TOP |
|

醫學院
物治系
林佩欣老師 |
非常榮幸可以得到校院各級評審委員的青睞,而獲頒此獎項。首先,無可免俗地,必須要感謝所有支持、協助我教學工作的人-前任及現任主任、系上所有老師、職員及歷任研究生助教;還有所有我以前治療過的患者及敎過的學生,感謝他們磨練我的臨床技術和教學技巧,使我更精進。而尤其要特別致謝的,是合作成立跨學院系之「健康老化與照護學程」的各系和小組委員,包含:職治系、護理系、呼照系、醫管系、工設系等,沒有各位的鼎力協助,學程及新的課程便無法順利運作,所以這應該是個團體獎。
在這研究型的大學從事教學工作十幾年,能獲得這個獎項,也算是對我們這些用心從事於這個職位本質的工作,而置個人升等於度外的臨床科系的老師一個小小的肯定和鼓勵。我個人一直以來覺得教學的過程雖辛苦,但卻是充滿樂趣的,每一年,看著一群群學生,從懵懂無知,經過我們一步步的教導,逐漸充滿專業知識,且將來可以用這些知識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這種成就感與快樂,是無法言喻的。猶記得初任教職的前幾年,每每與學生奮戰到每堂課的最後一分鐘,甚至加課,而彼此都不覺辛苦,同學還在學期的最後一堂課全班鼓掌致意。曾幾何時,進修回國重執教鞭後,感受到課堂的氛圍在改變,且越來越明顯。
面對新一代的這批學生,我個人感到我在教學上似乎還需要有一些學習與調適。在急功近利的習慣下,非國考必修科目以外的課似乎不能敎得太認真,彼此輕鬆愉快似乎是首要原則。然而時代在變,但有些基本的價值和態度是應該不變的,尤其是在這需求嚴謹的醫療業。個人對此的矛盾與掙扎仍不時出現。不過,也要非常謝謝各位評審委員們,因為他們並非完全以學生們的教學意見調查分數為教學獎的評審依據。面對這個世代的學生,確實要有很強的信念來支持,我們才能不減當初教學的熱誠。再次感謝這個獎項的肯定。
不久前,在會議上遇到一個現在是技職學校教師的十多年前的學生,她特別過來告訴我說,我以前敎給他們的「神經科物理治療學」非常詳細且實用,讓她在後來的臨床治療病人和現在的教學工作都非常受用。我想大部分的老師應該都跟我一樣,這種回饋的成就感,非得獎或升等可比擬,是支持我們在這種體制和環境下持續努力的原動力,我也會因為這樣的鼓勵,繼續堅守這個崗位。
TOP |
|

醫學院
公衛暨寄生蟲學科
史麗珠老師 |
得知獲選 2010
年"教學獎"優良教師,我感到非常高興,表示多年教學努力得到肯定。
我教學的課程有生物統計、流行病學、研究方法學。我喜歡自己撰寫講義及教科書,以深入淺出方式,加上自己的研究經驗及本土數據融入書中內容,使教學工作達到事半功倍效果。針對大學部學生,將較理論的章節(從常態分佈到假說檢定)以
flash
製作成動畫,擺脫僵化的教科書,進行活潑的電腦輔助教學
( computer-enriched
instruction , CEI
),內容是以學生的生活實例為故事緣起,以引發學習動機,由虛擬老師帶領學生學習生統的內容。為了打破空間的隔閡及上課時間的限制,近年也有架設學習網站,將各
CEI
單元、最新資訊與考題範本等公佈在網站上,學生可依個人需求重複學習,提升學習成效。此外,也有請學生閱讀課外讀物,並在課堂上進行心得分享
( 5 分鐘,佔總成績 5%
),藉此活動可緩和上課氣氛、增加師生互動,擴充更多人生的體驗。
我要感謝我實驗室的助理們,協助我完成教學、研究、行政上大大小小的事情。更要感謝長庚大學提供我教學舞台,讓我可以將所學、經驗傳承給更多學生。
TOP |
|

醫學院 微生物及免疫學科
陳怡原老師 |
能有優質的教學環境、相互鼓勵的同事及資深老師的經驗傳承,是我能在教學上不斷進步的原因。處於資訊容量龐大的時代,不論是面對大學部或研究所的學生,我總期待自己能精確地引導學生學習的方向,訓練學生凡事能從大處著眼,而不只侷限於細節。我認為學校教育的目的之一,是讓學生有足夠的基礎專業知識,但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對探討新知的興趣、及未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自然,熟知學生的能力,獲得學生的信任,是達到這些目標的必要條件;所以主動認識學生、增加彼此互動機會,並盡力協助學生解決課業及生活上難題,都是我著手的方向。在未來的教學歲月中,期許自己能更加努力,真正做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
TOP |
|

工學院 醫療機電所
謝萬雲老師 |
古時候的老師,扮演的工作是「傳道、授業、解惑者也」。現今老師的工作,則需多一項,和學生「鬥智」。鬥什麼智?
|
一、 |
學生不預習,上課前腦袋空空
(其實,下完課後還 |
|
|
是腦袋空空) |
|
二、 |
學生無法吸收教學內容
(因為投影片裡沒有周杰輪 |
|
|
、蔡壹零) |
|
三、 |
做實驗時,有做沒有懂
(反正隔壁小明懂就好了) |
|
四、 |
學生上課不專心,打瞌睡
(因為前晚出新電玩,當 |
|
|
然要先破關) |
|
五、 |
…
(族繁不及備載) |
隨手一舉例,就有一堆寫不完的學生問題與挑戰,等著我輩老師們一一克服。有時候,真希望有哪位老師仁心大德,可以出一本完全攻略,書名就叫「與學生鬥智
101
招」,我一定會去漏夜排隊買一本回來研究研究…。
很可惜!在課堂裡面對學生,不僅沒有攻略,我們還必須每年隨著新世代的交替,不斷改變戰術,不斷改變我們的思維。
其實換個角度想,師生一場何嘗不是有緣?與其說學生們都是草莓的時候,回頭看看他們,多有創意呀!反應力多快呀!學習新事物也快,還要他們教我們什麼是臉書、噗浪呢!
啟發他們的責任感,協助他們肯定自我的價值,發揮應有的潛力,不正是我們應當扮演的真角色嗎?
願以這個獎,獻給所有在課堂中,努力與學生「鬥智」的各位夥伴們!
TOP |
|

工學院 電機系
傅祥老師 |
非常榮幸能獲得本年度的優良教師教學獎!平心而論,工學院人才濟濟,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比比皆是,被通知得到優良教師教學獎,使我感到很意外。我深深感謝同仁們的謙讓和評審委員的肯定及鼓勵,並特别希望能把這份殊榮與工學院的同仁們共享。
我時時抱著教學相長的信念,來教導給同學,適時誘發他們抛回議題,並能就此新議題,在自己能力範圍内儘量設法與基本定義及實際應用再次作出闡述,形成互動式的教學。因爲同學能抛出議題,就是他的原創,能針對他的原創,作出對本門課的相對回應,不僅學生的印象會更深刻,自己也得到新的啓發及長進。謹將此小小心得獻給全校默默耕耘的所有老師們。
TOP |
|

管理學院 工設系
艾倫諾老師 |
The
award-winning
American writer, and
Humanitarian, Pearl
Buck, also known by
her Chinese name
賽珍珠;
once said "all
things are possible
until they are
proved impossible
and even the
impossible may only
be so as of now."
These words have
constantly inspired
me throughout my
teaching career at
Chang Gung
University, and
coming from a long
line of teachers, I
have been instilled
with a strong
respect for
education since
childhood.
Therefore, to be
honoured with the
Best Teaching Award
2010, in the face of
such strong
competition from my
peers, is indeed a
great privilege and
tribute to my
family.
Teaching
is a vocational
profession and the
satisfaction one
receives is that of
witnessing the
accomplishments of
students. It is
easy to become
attached, knowing it
will be hard to say
good-bye at the end
of their study and
hoping they will
come back to visit.
However, even if I
never see many of
them again.
I
hope that they will
carry me in their
futures and remember
me (even for a
moment) with their
successes.
TOP |
|

通識中心
社會科
陳英淙老師 |
謝謝學校各級單位的抬愛跟肯定,讓個人獲得本年度優良教師教學獎的榮譽,以下謹提出五點感想:
|
一、 |
傳授學生具備公民應有的民主法治素養,是身為 |
|
|
老師應盡的本分和職責。 |
|
二、 |
通識中心社會科及其他同仁在教學上的切磋,讓 |
|
|
個人獲益良多,對中心同仁深為感激。 |
|
三、 |
教學資源中心舉辦各種研習會議,可以檢視和了 |
|
|
解不同專業學科的教學技巧和方法,並可反求諸 |
|
|
己,獲益匪淺。 |
|
四、 |
學校用心辦學,學生素質不僅未出現一屆不如一 |
|
|
屆的現象,更有提升之趨勢,讓老師在教學上更 |
|
|
值得努力付出。 |
|
五、 |
本校學生來源絕大部分為高中二、三類組的同學 |
|
|
,對法學較無概念,個人將一本初衷,努力傳授 |
|
|
基礎法學概念,讓學生不僅在專業上貢獻所學, |
|
|
而且在人格及操守上也能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公 |
|
|
民。 |
TOP |
|

醫學院
醫學系
鐘文宏老師 |
很榮幸能獲優良教師研究獎,很感謝系主任、院長的推薦,及醫院與校長在我研究資源的爭取上給我很大支持。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任重道遠,將來期許能透過身教與言教,影響更多學生對科學的熱忱與興趣。今醫學進入革命性的階段,人類基因體解碼後,允許科學家進行大量的分子與基因研究來探討健康與疾病的問題。藥物基因體學與「個人化醫學」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研究方向,各國衛生單位與學術機構也越來越重視此一研究領域,然此研究領域不只須要好的基礎研究,也須要有很好的臨床資源整合。長庚大學有很好的臨床研究基礎,長庚醫療體系又是全國最大的醫療體系,所以,我們應比其他研究單位有更好的資源與機會把醫學研究做得更好,更讓長庚大學向世界頂尖大學邁進。
TOP |
|

醫學院
生理暨藥理學科
楊春茂老師 |
本人誠心地感謝全體長官給予本實驗室研究成果的肯定、鼓勵與支持。讓我感到無限的驚喜與榮耀,獲得今年優良教師研究獎。至今讓我無法忘懷的莫過於創校吳德朗院長(現任長庚醫療體系榮譽最高總顧問)提供這個機會,引導我進入長庚這個「理想國度」,才能發揮我的研究能力。
加入長庚體系的大家庭已有 21
年,承蒙校方及全體同仁的鼓勵與協助,以及歷年來參與研究團隊的研究生及研究助理毫無怨言地投入相關的研究工作,克服困難,完成具有創意的研究結果,使得研究工作得以順利進行,才能有今天的研究成果表現。最近五年來共發表
63 篇論文,其中第一作者論文 5
篇,非第一作者之通訊作者論文 51
篇,研究表現指數 ( RPI ) 更達
130.5。目前,我們正積極地投入探討各種不同的因子或細菌與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免疫系統的反應與呼吸系統、心臟血管系統、中樞神經系統、細胞增生及傷口癒合與發炎症狀的相關訊號傳遞的機制。總結來說,我們的研究結果將釐清各種不同疾病狀況及外來的刺激誘導發炎標的蛋白表現的機轉,預期這些研究結果,將能提供細胞外的刺激調控各種器官細胞內發炎反應的產生及機轉一個新的概念,可以作為未來這些疾病的診斷及治療,提供一個新的參考方向。今後,我們實驗室全體成員仍要堅持「勤勞樸實」的精神,努力將既有的研究架構推動到另一個層次,打破「這是終點」的現狀,持續「我們永遠在追求更高境界」的理想。
TO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