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賀本校醫學院魏福全院長榮獲行政院97年『傑出科技貢獻獎』
【本校訊】本校魏福全院長以「穿通枝皮瓣及自由形皮瓣之創新研發及臨床應用推廣」之創新研發,榮獲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本校師生由衷恭賀,也同感榮耀。 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是為選拔暨表揚傑出科學與技術人才而設之獎勵,係遵照 蔣故總統經國先生在行政院長任內指示:「對於科學技術之創新,其有特殊成就之人員,應由政府專案加以表揚」之原則辦理。此獎項原名為「行政院傑出科技榮譽獎」,95 年行政院為了彰顯本獎項對於國家社會貢獻之意義,著重在其研發成果之重大貢獻,特別將「行政院傑出科技榮譽獎」獎項名稱,修正為「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得獎獎金也調高為 100 萬元整。此獎項主要為鼓勵科技人才長期持續從事研究發展工作,以期獲取更輝煌之成果,對國家社會提供更優異之貢獻,此次魏福全院長的得獎,可謂功在杏林,實至名歸。
以下魏院長事蹟簡介摘錄自 2008 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得獎手冊內容,供全校師生參考:
六十多歲的魏福全院長,外表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許多,一雙濃眉大眼襯著一臉自信笑容,這就是魏院長給人的第一印象。被譽為近五百年來「整形外科發展史上 20 位手術研發創新者」之一的魏院長,以高超手術技巧與研究領先國際成為世界權威,問他當初為什麼會踏入重建顯微外科這塊領域,他竟說這是 30 年前一時情急下的選擇。 時光拉回 30 年前,魏福全院長被前長庚整形外科主任、美籍醫師羅慧夫推薦到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附設醫學中心整形外科進修。「學什麼呢?」魏院長問老師。「你就去學台灣沒有的東西。」一生造福台灣無數顱顏傷殘、兔唇顎裂病患的羅慧夫回道。魏院長回憶,剛到多倫多大學附設醫院頭一個月,總是拼命學習努力汲取新知,對整形外科所有項目都相當好奇並充滿興趣,直到有一天,指導教授林西( Lindsy )問他:「你到底對什麼有興趣?」當時毫無心理準備的魏院長,情急之下想到了昨晚跟的顯微手術,就回答:「我對 microsurgery (顯微外科)有興趣。」 之後,魏院長進了顯微手術團隊當研究員,一晃眼 30 年就過去了,半輩子的青春歲月都投身在其中,由於顯微手術高度精密,必須具備鷹隼般的眼力、體力及純熟技術,0.1 公分大小的血管要縫八針,一檯刀少則八小時,多則十幾二十個小時,當時很多醫師把顯微手術視為畏途都躲著不想跟刀,但他卻認為這是珍貴的學習機會,在密集訓練下,培養了魏院長扎實的根基,創造了日後許多不可能的紀錄,包括所領導之顯微手術團隊完成 18,000 個病例居世界之冠,成功率高達 98% 的傲人紀錄,更改寫了整形外科發展史,吸引超過 56 個國家 700 多位研究員來台取經;美國哈佛大學整形外科主任古德溫( Goldwyn )曾說:「整形外科醫師若沒有到過台灣長庚醫院,就不算完成整形外科訓練。」魏院長的成就讓台灣整形外科顯微重建醫學不但享譽國際,更成為世界標竿。 魏院長首創的穿通枝皮瓣移植,已成為全世界皮瓣移植主流;腓骨骨皮瓣移植,也被奉為20年來大面積骨缺損重建的最好方法。這些一般人說來拗口難懂的名詞,卻是病患人生能否從黑白轉為彩色的契機。37 歲的水泥師傅黃先生,兩年前發現嘴裡破洞久不癒合,經診斷是第三期舌癌,口腔外科醫師診斷若不治療,很難拖過半年,想到美滿家庭可能破碎,黃先生選擇開刀來尋求一線生機,由口腔外科切除病灶後,魏院長接手以穿通枝皮瓣、肌瓣顯微手術,取左大腿皮膚、肌肉、血管、神經,重建黃先生的半邊舌頭和缺損的臉頰,現在黃先生除了逃離鬼門關外,臉上傷疤僅存著淺淺的膚色痕跡,魏院長除了讓患者恢復健康的外表之外,更開創病患全新的人生。 魏院長的診間裡掛著一幅畫作,美麗作品背後隱含著美麗故事,約莫十多年前,一名 5 歲男孩在家庭工廠意外中造成十指斷指,經過 3 次大手術,5 隻腳趾頭分別移植重建作為右手的大拇指和第 3、4 指及左手的大拇指與第 3 指,此後男孩恢復手指功能,不但能打保齡球,甚至還成為美術資優生,進入高中就讀時,男孩親筆畫了這幅畫作送給他,魏院長說醫療造福患者的成就和喜悅將是他永保前進的動力。
|
賀本校醫學院魏福全院長榮獲行政院97年『傑出科技貢獻獎』
發布日期:2024/04/08
點閱 :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