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到主要內容

賀本校醫學系賴瓊慧教授及中醫系楊智偉教授 榮獲『96年度國科會傑出研究獎』

 

賀本校醫學系賴瓊慧教授及中醫系楊智偉教授

榮獲『96年度國科會傑出研究獎』

【本校訊】『96年度國科會傑出研究獎』獲獎名單已於日前公布,本校醫學系賴瓊慧教授及中醫系楊智偉教授獲得此殊榮,本校師生同感興奮,並由衷恭賀。

  國科會為獎勵研究成果傑出之科學技術人才,長期從事學術研究,以提升我國學術研究水準及國際學術地位,增強國家科技實力,特設立本獎項。今年共三十五位得獎者,多數為國立大學或中央研究院的學者,僅有三位非為上述之研究機構人員,而本校賴瓊慧教授及楊智偉教授名列三者之二。此次獲獎不但是對賴教授及楊教授個人及其研究團隊之表揚,也對本校教師之研究成果給予肯定。

  以下為賴瓊慧教授及楊智偉教授的個人研究重點、成果及得獎感言:

賴瓊慧教授:

  • 現任職務:長庚大學醫學系婦產科教授、長庚醫院教授級主治醫師 婦癌研究中心主任

  • 學       歷:臺灣大學醫學系畢業、耶魯大學及哥倫比亞大學醫院婦癌研究員

  • 經       歷
    l 2005-2010:亞洲婦癌研究團體理事長 ( Asian Gynecologic Oncology Group, AGOG )
    l 2000-2007:長庚紀念醫院婦產部部主任
    l 2002-2006:國際婦癌醫學會 ( International Gynecologic Cancer Society, IGCS ) 理事
    l 2002-2004:台灣婦科腫瘤醫學會 ( 2006年起改為台灣婦癌醫學會 ) 理事長

  • 學術獎勵
    l 2000:獲得徐千田癌症基金會傑出研究獎 ( 臨床組 )
    l 1994-2007:每年都獲得長庚醫院研究獎勵金
    l 2006:獲得長庚大學優良教師研究獎
    l 2007:獲得長庚醫院傑出研究獎

  • 從事學術研究過程及重要學術成果

  從1984至2008年1月共發表論文124篇 ( SCI論文102篇;第一或指導作者論文56篇,6篇付梓中 );論文從1989到2006年12月在SCI文獻總共被引用1085次,第一或指導作者論文從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SCI文獻共被引用316次。重要學術成果有:

(一)正子斷層掃描在子宮頸癌及婦癌治療的應用整合性計畫

(二)子宮頸癌的人類乳突病毒研究及產學合作

(三)關懷社區、結合地方衛生局的子宮頸癌篩檢的多年型計劃

(四)國內外其他學術榮譽:

在國際上,擔任國際婦癌醫學期刊Gynecologic Oncology 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ynecological Cancer 編輯委員會之委員,這是台灣婦癌科學者首度得到這種榮譽和肯定。也擔任 Int J Cancer, J Pathol, Viral Immunol, J Obstet Gynecol Res, Med Prin Pract 國際醫學期刊之 reviewer。曾應邀在 The Lancet’s Asia Medical Forum 2007:Prevention and diagnosis session- Cancer of cervix 擔任 Invited Speaker。

·      獲獎感言:

  能獲得國科會傑出研究獎,我首先要把這份殊榮與婦癌團隊的夥伴們共享。有他們多年來的一起努力,跨領域的合作,彼此相互交流切磋,奠定良好的臨床研究基礎,繼而發展基礎研究,才能有目前的成果。此外,也要感謝醫院的大力支持和學校的肯定與鼓勵。近年來,長庚大學及長庚醫院成立一系列核心實驗室,提供 new frontier 基礎研究之平台,這真是太重要了!2007年我們成立「婦癌研究中心」,除了原有婦癌團隊的成員,又加長庚大學的基礎老師,並與清華大學建立合作關係。2005年我們主導亞洲婦癌研究團體( AGOG )的成立,提供跨國多中心臨床試驗平台,可在前瞻性臨床試驗架構下(有機會改變目前治療guidelines ),探討各種婦癌相關重要的問題和轉譯研究。在臨床試驗進行同時,也收集相關的組織體液標本,運用的影像技術,囊括各種可能有關的病人及腫瘤的因素都加以分析,以便找出真正有價值的生物指標、最佳診斷和治療策略。

  我們有優良的研究環境、志同道合的團隊,真的很幸運!吾輩應為將來開創新局,承先啟後,共同達成台灣成為生醫科技島,讓長庚醫院得以永續追求卓越,長庚大學能成為世界頂尖大學。

楊智偉教授:

  • 現任職務: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腎臟科系教授及主任

  • 學       歷:台北醫學大學 醫學系 ( 1976 ~1983 )

  • 經       歷: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醫學研究部主任 ( 2005/9~present )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腎臟研究中心主任 ( 2004/9~present )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腎臟科系教授及主任 ( 2003/11~present )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內科部 副部長 ( 2003/10~present )
    長庚大學醫學院醫學系教授 ( 2002/8~present )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人工腎臟科主任 ( 1999/8~2003/11 )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 腎臟細胞生物研究室研究員 ( 1990/12~1994/11 )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腎臟科系主治醫師 ( 1990/9~1999/8 )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腎臟科系研究員 ( 1988/8~1990/8 )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內科部住院醫師  ( 1985/12~1988/11 )

  • 學術獎勵 :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勵 1998, 1999, 2000, 2001
    國科會傑出研究獎 2007

·      從事學術研究過程及重要學術研究成果:

  楊教授在接受完整內科住院醫師及腎臟醫學臨床研究員訓練後,由於對腎臟疾病致病機轉及基礎醫學有興趣,並獲得長庚紀念醫院生物醫學進修制度的支持下,得以赴美國國家衛生院進修。在四年進修中,曾學習基礎醫學研究方法,並從事糖尿病腎臟病變的致病機轉及腎臟纖維化探討。進修期間發表16篇相關論文,主要研究成果為確立高度糖化終產物在糖尿病腎病變的致病角色。1994年回國之後,於林口長庚醫院建立腎臟科研究室。經過十年經營,於2004年奉准成立長庚腎臟醫學研究中心,擬對國內高發生率的腎臟疾病探討致病機轉及治療方法。鉤端螺旋體感染相關研究是近十年的重要主題,這個主題源起於一位多重器官感染及衰竭之病患,在尋找不出確定診斷而死亡後,才診斷出是嚴重鉤端螺旋體感染。隨後發現台灣的鉤端螺旋體感染症候群常見合併發燒、黃疸及急性腎衰竭三種現象,若能早期診斷,青徽素即可治療嚴重疾病,許多重器官衰竭的病患也都可以戲劇性的恢復。隨後台灣各地陸續有多例之診斷報告,並且引起台灣醫界的廣泛重視。自2000年至2006年,國內統計確定病例共計296名。鉤端螺旋體感染在台灣是被忽略多年的一個感染性疾病,腎臟是鉤端螺旋體感染的主要器官並可保留細菌繁殖。在嚴重感染病患,急性腎衰竭的發生主要導因於急性腎小管間質腎炎。由於鉤端螺旋體特別喜好侵犯腎臟,並會引起急慢性腎小管間質炎,因此,引起對其致病機轉研究的動機,並藉以瞭解感染性病原菌引起急慢性腎臟疾病之重要機轉。長庚團隊之研究發現,鉤端螺旋體外套膜蛋白以及先天性免疫( Innate Immunity )類鐸接受體( Toll-Like Receptor ),在腎小管細胞引起腎病啟動致病機轉甚為重要,是傳遞病原體訊息的媒介接受體。另外一項重要發現是鉤端螺旋體感染腎病會啟動腎臟纖維化之機轉,表示感染性腎病及病原菌可以直接引起慢性腎衰竭。重要研究成果有:

(一)鉤端螺旋體感染在台灣之臨床重要性

(二)臨床醫學結合基礎醫學的研究成果

(三)瞭解腎臟疾病起因的共通機轉

(四)相關研究成果:

楊教授曾在世界衛生組織研討會,日本鉤端螺旋體學會,國際鉤端螺旋體學會,美國腎臟醫學會發表報告,並於2007年7月於哈佛大學醫院發表演講。相關研究成果曾列入國科會2007年科學技術年鑑。2007年並受邀擔任國際腎臟醫學會官方學術期刊 Kidney International 之編輯,此為台灣唯一受邀腎臟學者。

·      得獎感言:

  此次獲得國科會傑出研究獎的殊榮,應歸功於腎臟研究團隊多年來的努力。在鉤端螺旋體感染的臨床與基礎研究方面,首先感謝潘銘正教授在微生物學及獸醫學領域的協助,吳麥斯醫師、洪振傑醫師、田亞中醫師、楊皇煜醫師團隊研究的精誠合作,以及腎臟研究中心葛依青、黃瓊增等助理智慧與勞力的結晶;更要感謝長庚體系最高顧問吳德朗教授,在多年前擔任內科部主任時期鼓勵年輕醫師要高瞻遠囑走入基礎研究,深探醫學奧妙,以濟世救人。尤其更要感謝的是楊定一博士當年推薦前往美國國家衛生院進修時所花費的心力。腎臟研究中心的成立,承蒙長庚體系陳昱瑞主委及林口長庚醫院陳敏夫院長的推動與鼓勵。我把個人的些微成果獻給養育之恩的父母及默默付出、支持打氣的賢內助李靜芬。最後更應感謝的是十年前得到此病身亡的病患,由於她的犧牲,讓我們認識到一種被忽略的疾病,卻可以及早診斷治療並自死亡邊緣救回,因此造福許多感染相同疾病的病患。感謝諸多師長前輩的指導,讓我們有機會能開拓出瞭解腎臟疾病起因的窗口,讓我們對腎臟疾病的致病原因及機轉多一分瞭解。

, Line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