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校生命科學系簡介 生科系 蕭明熙主任 本校生命科學系於92年成立,目前每年招收大學部學生60名,今年已有第一屆畢業生 ( 30名)。畢業生選擇就讀研究所比率為80%,其中通過本校五年一貫制,就讀本校研究所碩士班的比例約佔一半,僅有二成畢業生投入其他選擇或就業市場。本系迄今聘有專任教師11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1名、助理教授6名,目前師生人數比為1:16.7 。 本系成立的宗旨及目標為培育具備獨立學習能力與基礎生物醫學知識的高級人材,並結合醫學院教師之研究,安排學生於大三、大四加入研究室,藉由實際參與研究工作,而獲得多樣性的思考能力及實務訓練。本系並輔導學生規劃專業生涯,增加學生未來發展之機會與選擇。 本校生科系成立於醫學院內,系之教學與研究定位在生物醫學領域,而非廣義之生物學系。為因應教育部對頂尖大學招生名額應達大學入學人數10%的要求及生科系之成立宗旨, 本系將自97年增一班 。 以下是本學期升等為副教授之洪麗滿老師及新進教師譚賢明助理教授研究簡介:
現代人由於生活與飲食習慣之改變而衍生出許多相關之疾病如:代謝症候群 ( metabolic syndrome )。根據91年衛生署之統計資料,台灣代謝症候群之盛行率為15.0%~32.8% ( 15~79歲 )。流行病學之研究亦發現代謝症候群與許多臨床疾病包括:肥胖、高血壓、脂質代謝異常、蛋白尿、凝血機能過度活化以及發炎有密切之關係。故代謝症候群不僅僅只是造成組織之能量代謝異常,同時發現其可能與心臟血管疾病之產生有重要之關係。因此,若能找到具有改善代謝症候群與增加胰島素敏感性作用之藥物,對第二型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之病人將是一大福音。 最近本研究室發現白黎蘆醇 ( resveratrol ),紅酒與葡萄皮中之天然抗氧化物 ) 不僅可以有效地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同時 ,亦具有很好之降血糖作用。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白黎蘆醇對於胰島素依賴型 ( 第一型糖尿病 ) 與胰島素非依賴型 ( 第二型糖尿病 ) 之糖尿病皆具療效,並且可延緩實驗動物因長期注射胰島素所出現的耐受性,此研究結果獲得中華民國專利。再者我們亦發現白黎蘆醇可以有效地改善高脂飲食產生之代謝症候群,及改善胰島素阻抗後所造成之心臟血管功能異常之現象。由於白黎蘆醇具降血糖,再加上其改善胰島素阻抗作用;故未來可能有潛力應用於改善代謝症候群,並可用於預防糖尿病之心臟血管併發症的產生。
真核細胞的 DNA 與其纏繞的組蛋白( )形成一特殊結構稱為染色質。染色質結構上的鬆緊程度,以及位於染色質上的非組蛋白因子 ( non-histone proteins ),緊密的調控著與 DNA 相關之生物過程 ( 如 DNA複製、轉錄、修復等 )。細胞具有多種染色質調控蛋白及相關分子機制,透過修飾組蛋白或 DNA、重整染色質、或透過特定組蛋白密碼 ( histone code ) 來調控染色質結構,進而影響之後的生理步驟。由於這一類型調控染色質的機制不是由基因體序列中的資訊來主導,因此被統稱為表觀遺傳調控 ( epigenetic regulation )。本人於研究所及博士後研究時期即專注於一參與在染色質結構調控的蛋白質複合物 ( FACT ),利用蛋白質體學方法尋找到一系列與 FACT 有結合的核蛋白,此類蛋白大部份功能尚不清楚,推測應在染色質結構或相關之表觀遺傳過程有重要的調控角色。本實驗室希望利用整合性的研究系統,包括功能性基因體學以及蛋白質體學之方法,進行此類調控因子的功能及活性機轉方面的研究,且更進一步的將染色質結構調控及其相關蛋白,與細胞生長、細胞致癌、以及個體發育作一個連結。 |
本校生命科學系簡介
發布日期:2024/04/08
點閱 : 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