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到主要內容

微奈米接觸及其應用

 

微奈米接觸及其應用

機械系 吳俊仲副教授

  「磨潤學」是一門研究兩個接觸表面之間各種現象的學問,亦是跨領域的學問,其跨物理、化學、機械、電機、材料、化工等學科。在機械工程中,磨潤學的研究範圍包括:接觸、摩擦、潤滑、磨耗等,應用的領域很廣泛,例如:引擎的磨耗、潤滑系統,軸承的潤滑等等,不勝枚舉。「磨潤學」的應用預估可為工業界省下百分之一的成本。

  隨著微奈米時代的來臨,磨潤學也跨足微奈米的研究,「微奈米接觸」就是其中的一部份。在巨觀的接觸,通常使用彈性力學、塑性力學的理論。但是在微奈米接觸,則考慮了分子之間的凡得瓦力、斥力、靜電力、表面張力,所以在數學分析上變得更複雜。

  「微奈米接觸」的分析方法有四種,第一種是使用巨觀的連續力學理論推導,就是在巨觀的連續力學中,加上吸引力項,並做一些簡化的假設,推導出來的接觸模型,如:在1970年代,英國劍橋大學的三名教授 Johnson、Kendall、Robert 推導出來的 JKR 模型,適用於吸引力很大、較軟物體的接觸;前蘇聯科學院的三名教授 Derjaguin、Muller、Toporov 則推導出 DMT 模型,適用於吸引力較小,較硬物體的接觸。在1990年代,法國的一位學者 Maugis,推導出了另一個模型,適用於兩者之間的物體。第二種是數值分析,在1980年代,發明 DMT 模型的三名學者就提出這種方法,使用 Lennard-Jones potential,利用數值分析的方法來求解,但是直到2000年,Xerox 公司的一位學者 Feng,才提出完整的解法。第三種是有限元素法,過去有許多學者也作過這方面的嘗試, 直到2007年,柏克萊加州大學的 Sauer 與 Li 才提出較完整的理論分析,可以用有限元素法模擬微奈米接觸。第四種是分子動力學法,模擬每個分子之間力量與分子運動,應用到奈米接觸力學,這是最近使用最廣的模擬方法,不過這個方法需要大量的電腦計算,甚至需要平行處理,因此有它的極限。

  在實驗方面,量測「微奈米接觸」的儀器主要有幾項:一是掃瞄式穿隧電子顯微鏡 ( Scanning Tunnel Microscope,簡稱STM ),不過 STM 只能量測半導體或導體的表面。二是原子力顯微鏡 ( Atomic Force Microscope,簡稱 AFM ),這是1985年 IBM 公司與史丹福大學所發明,利用探針針尖與欲量測表面之凡得瓦力的強弱,再利用雷射光的反射得知表面的起伏,任何表面均可。三是表面力儀 ( Surface Force Apparatus,簡稱 SFA ),最早是 Israelachvili 與 Adams 兩位學者所設計,後來經過很多改進,可直接量測分子之間的凡得瓦力。四是奈米壓痕器 ( nano-indentator ),用奈米級的探針對表面作壓痕試驗,以求得表面奈米級的材料特性。最近還有其他儀器出現,例如:摩擦力顯微鏡 ( FFM )、靜電力顯微鏡 ( EFM) 等等,不過還是前四種儀器被廣泛使用。

  微奈米接觸有很多與巨觀接觸不同的現象。例如:當原子力顯微鏡的探針,慢慢接近量測奈米表面時,探針會有跳接觸 ( jump into contact ) 的現象;而探針從接觸的表面慢慢離開時,有跳脫離 ( jump off contact ) 的現象。這是因為當探針接近表面時,吸引力的梯度大於探針的彈性係數所造成。在摩擦力的研究上,巨觀的摩擦係數與正向力無關,但是在微奈米的研究上發現,摩擦係數與正向力有關。

  微奈米級的物體,凡是有接觸或表面相對運動的,都是「微奈米接觸」應用範圍。在微機電系統與奈米科技中,不少地方需要應用微奈米接觸力學。例如:微機構中的微齒輪,在運轉時,齒輪與齒輪間的接觸、摩擦現象,就必須應用微奈米接觸的理論。又例如:硬碟機的讀寫頭,在啟動時也會與磁區有接觸現象,這也必須應用微奈米接觸的理論 ,其它如:半導體製程、鍍膜表面的接觸,都與微奈米接觸有關。 生物醫學工程也是一個需要應用微奈米接觸的領域,例如:研究細胞接觸力,蛋白質、DNA接觸力,製藥的藥粉之間的吸引力,人工關節等等。

  

  最近有一項很熱門的研究,是關於壁虎吸附力的研究。以前對於壁虎的吸附力有很多種假設,例如:像吸盤的真空吸引力、黏液、毛細管作用力、凡得瓦力等。然而,最近的研究發現:壁虎的每根腳趾有50萬根細毛,每根細毛有數百根纖維,每根纖維的吸引力就是如同前述「微奈米接觸力學」中的 JKR 模型的凡得瓦吸引力,因此,壁虎的每隻腳有100牛頓的吸引力,相較於壁虎的重量,這樣的力量是相當驚人的。由於壁虎的靈感,有些學者就彷壁虎腳上的纖維,研發出人造剛毛,可以有壁虎般的吸引力。

  隨著奈米科技的進步,未來微奈米接觸的研究,將朝著複雜的幾何形狀、材料特性做研究,可以做更廣泛的應用。

, Line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