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的圖書館是一個有好多書的地方;是莘莘學子為了考試,埋首苦讀的地方;是充滿最新研究資料;還是一個每日上下學或上下班必經的通道
?
上述印象描述了圖書館提供服務的各個面相。的確,圖書館提供了同學們研習的空間
(而本校學生確實認真,一開學即座無虛席);亦定期於一樓必經路線推出特展活動,讓通過時即是一場不同感受之旅
。當然,圖書館更應該有充實的館藏
( collection ),在過去的一年中本館先後推出了「中文館藏中長期改善計畫」及「西文教科書增購專案」二專案,以提升圖書採購數量
;同時視聽資料、資料庫與電子期刊資料在過去五年之年訂量亦是逐年增長,透過館藏量增加,以提供本館讀者更豐富的資料,來進行學習與研究。
然除了館藏 ( collection ) 數量的增加外,其實,本館也投注相當多的心力於無形的服務 ( connection
) ─
增進讀者與館藏服務的互動與聯繫。
讀者與館藏間的互動與聯繫:以往這是個很簡單的工作--圖書館只需要維持館藏查詢系統 (
iPAC )
的正確性即可;但如今由於電子資料的出現與網際網路連線的方便性,讓此一工作演變為相當複雜,且必須持續進行的工作。尋找資料時,大家都希望於網路上查得一篇文章後,只需一按鍵即可看到此篇文章的全文,而不是需要再連線查詢圖書館查詢系統
,以確認圖書館是否訂購有此期刊、是否有此卷期等。同時大家亦瞭解網頁網址常會異動,於是圖書館要如何維護本校一萬六千多種全文期刊
( 持續增長中 ) 每一篇文章連結的正確性?此外如何能讓網際網路上成千上萬的資料庫網頁正確提供讀者點選的文章?為了達成此一目標,圖書館於去年引進了全文電子期刊
( SFX )
系統,此套系統使用全球性資料庫可隨時更新最新期刊連結網址,以確保連結正確
。圖書館再與資料庫系統 ( 例如: Google Scholar、PubMed、Medline、IEL、ABI Inform 等 )
註冊此系統的標準協定,如此,於資料庫系統查得資料後,即可直接連結全文了。整個系統的設定相當複雜,但圖書館瞭解資料查詢是求學研究的一個過程,而不是最終的目的,故此為圖書館的職責與目標
一希望讓讀者與館藏間的互動與聯繫
,能最為順暢且不費吹灰之力。連結期刊是為
connection 的第一步,圖書館將持續進行書籍等其他方面的連結。
讀者與圖書館服務的互動與聯繫,以往圖書館將服務的訊息寄送紙本或公告於網頁,然後期待讀者會看到這的訊息。之後圖書館引進
RSS 服務 ( 當時為台灣大學圖書館界中之首例 ),讀者只要設定後即可自動收到圖書館的最新訊息,但不論公告或 RSS
皆為單向播送。四月份圖書館新設立了兩個部落格
(
最新消息、視聽中心每月選播 ),讀者與服務、讀者與圖書館、讀者與讀者之間終於有了雙向的溝通。讀者可以上網討論選播節目、可以提供圖書館服務項目的建議,在未來或許可以成立網路讀書會的部落格
,讓大家來分享閱讀的心得。
圖書館隨著科技的進步,而增加了新角色與新任務,希望我們的努力,能讓您在長庚大學的學習與研究過程,更為順利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