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預告

2025.07.08

畢業一、三、五年校友問卷預計於8月初啟動調查

為提升本校課程規劃與校務品質,並提升畢業生就業競爭力,誠摯邀請112、110、108學年度之畢業生填寫問卷調查。 📌 調查對象: 112學年度畢業(畢業滿1年) 110學年度畢業(畢業滿3年) 108學年度畢業(畢業滿5年) 📅 問卷填寫期間: 114年8月18日(一)至10月31日(五) ✨填問卷就有機會獲得多項好禮✨ 🔹限時限額獎:指定時間填答前100名,送出禮券200元! 🔹畢業五年資深獎:抽出100名填答者,送出電子禮券100元! 🔹參加獎:完成問卷就可抽大獎! 禮券1,000元(20名) 禮券500元(40名) 禮券100元(100名) CGU精美紀念品(120名) 🎯 每一份回饋,都是推動母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請大家一起幫忙讓長庚更美好! 詳情將於8月更新在問卷調查公告網頁。
2025.07.08

8/16《新生》長庚大學校友合唱團五週年音樂會,票價七折起,歡迎校友共襄盛舉

長庚大學曉韻校友合唱團將於8月16日(六)14:30於東吳大學松怡廳舉行台北場五週年音樂會《新生》,提供七折優惠代碼,亦可使用文化幣購買五折優惠的青年席位自由座,請大家多多支持喔~~👍

活動訊息

2025.07.08

🎓歡迎校友企業合作刊登職缺資訊

為協助本校校友與在校生拓展就業機會,
長庚大學校友服務組提供
徵才訊息刊登服務
若您目前所在的公司或機關單位有職缺需求,
誠摯邀請您填寫下列表單,
我們將協助您刊登於校內相關平台,
促進本校人才與企業之間的良好連結。

讓我們攜手打造長庚人的職涯支持網絡!

2025.07.08

114學年度「長庚心,校友情」活動計畫,7月15日前受理申請。

計畫重點如下:
1.辦理方式及活動類型:以校友會或校友社團為窗口,透過系所申辦活動
(1) 成立系所校友會。
(2) 系所校友間之演講、座談會、參訪及有助校友職涯發展等活動。
(3) 與在校生之演講、座談會。
(4) 在校境外生社團舉辦境外生校友活動。
(5) 其他校友相關活動。
2025.07.08

第23屆傑出校友當選名單及傑出事蹟

今(114)年長庚大學舉行第23屆傑出校友及第1屆卓越成就獎選拔,於3/25的傑出校友暨卓越成就獎遴選會議中,由湯明哲校長以及15位委員投票選出,眾多角逐校友中脫穎而出的獲獎名單如下:

校友專訪

2025.07.02

第23屆傑出校友余黃平專訪【影音及逐字稿】

Q:對於這次獲得傑出校友有什麼感想? 大家好我是臨研所博士班的畢業校友,那這次當然很榮幸,可以獲得母校的一個傑出校友的獲獎,這對身為一個我們叫長庚人的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榮譽。當然,除了開心以外,也要期勉未來在長庚大學畢業的學弟妹們,也都可以獲獎,然後展現自己的武藝。 Q:在求學過程中,有沒有哪位指導者對您影響最深刻? 他們要我分享一下,在求學期間影響我最深刻的人,我首先想到的是我博士班臨研所的指導教授樓迎統教授,他也擔任過長庚科大的校長。 我想樓校長在我幾年的博士班期間,不僅是在所謂的,從一個臨床醫師,慢慢地開啟一個臨床議題的科學研究,他不只是帶領我進入了實驗的殿堂,而且我從他身上看到當一個老師、一個為人師表、一個身教。這點真的是那麼謙和、那麼有學識,但又那麼溫文儒雅。 在樓校長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我想樓校長在我的博士班生涯有很大的影響。 期間我想要跟學弟妹宣傳一下,臨研所有很好的學制。在我博士班期間,還有到美國阿拉巴馬的UAB的一個伯明罕大學,繼續做一個進修。當時到我們最有名的Sharp Center,所以我想說在唸臨研所這方面的話,在我當醫生的臨床生涯以外,也開始了我科學的無限可能。 Q:請分享您是如何選擇自己的職業道路的? 那說一下我現在從事的職業好了。我現在是長庚醫院的一個醫師,是一個麻醉科醫師,有幸也當過部門的一個主管,也升到教授,目前也擔任臺灣麻醉醫學會的理事長。 那我覺得會選擇麻醉,對一些人可能會陌生。那就我進入麻醉的話,那時候是懵懵懂懂的印象是從開刀房。 那時候一個開刀房裡面,大家往往都只看到手術醫師。手術醫師當然很重要,手術醫師在那邊專心地處理病人的病灶,但我們很少會在開刀房裡面注意到所謂的病人端,就在那邊監測病人全程的生命徵象監控。 我們的手術要成功,手術醫師要發揮他的一個治療效果,但是在整個手術中,維持他生命的安全,事實上是幕後的一個麻醉團隊,當然最重要的是麻醉團隊的醫師。 開刀房總是會碰到一些緊急狀況。你們知道開刀房裡面的緊急狀況,一直撐到最後,讓病人可以恢復生命,甚至很不幸看著病人的生命從手邊流逝的,是麻醉醫師,為什麼?因為有個麻醉醫師跟我說過,因為是我們讓病人睡著的,所以我們有責任守護他的一個健康。 我想那時候的話就對一個實習醫師來講,蠻打動我的心的,所以我選擇了麻醉科的生涯。當然會選擇麻醉科,是因為長庚有一個很好的所謂臨床的分科工作以外,也有很好的研究氛圍。我想長庚在這方面所給予的研究資源,放眼全臺灣,是沒有任何一個地方可以給予的,可以讓我本身在臨床生涯以外,也可以從事研究。 因為麻醉,不管是說藥物學、傳統醫學或重症醫學,我對重症醫學是特別感興趣的,所以這麼多年來,也是在重症醫學相關的有一些小小的成果。很感謝我們本身的醫院一路的支持,還有本身我們還是回到長庚大學,在我們求學期間讓我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Q:給學弟妹的建議? 那至於說,要對學弟妹們講什麼話呢?我還是那句話,我覺得真的以身為一個長庚人為榮,在這裡真的是可以展現你所學的,而且可以把你所學的盡情地揮灑,也願你能盡情揮灑你的人生。 也祝大家周末愉快囉,謝謝!
2025.07.02

第23屆傑出校友彭志維專訪【影音及逐字稿】

Q:對於這次獲得傑出校友有什麼感想? 各位師長、學長姐、學弟妹大家好。首先感謝長庚大學物治系鄭智修主任推薦我參加本次傑出校友選拔,非常榮幸能夠獲得本年度長庚大學傑出校友獎。 這份殊榮不僅是屬於我個人,更是屬於曾經栽培我、啟發我,一路支持我的所有人,與我的父母與家人。此時此刻內心充滿感激,我將以謙卑的心來接受這份榮耀。 回首長庚大學求學的日子,那是我人生當中相當關鍵的一段時光。長庚大學不僅提供堅實的專業訓練,更培養我嚴謹的求學態度、勇於創新的精神。在課堂上與師長討論,在實驗當中反覆的嘗試與練習,為我刻劃出明確的職涯方向與堅毅的人生觀。 我要特別感謝物治系指導過我的師長,是你們的教誨與鼓勵讓我在後續的學術之路勇往前行,也感謝一路同行的同學與夥伴們,尤其大學時期同住四年6614的室友們,志杰、書鈞、肪瑞,我們相互陪伴互相激勵,讓大學四年的旅程充滿歡笑與熱情。 這項獎項不僅是肯定,更是一種提醒,提醒我勿忘初心,繼續行動回饋社會,回饋母校。我也期待未來能夠與長庚大學有更多的交流與合作機會,為下一代的學子提供更多的資源與啟發。 最後感謝評審委員會的肯定,感謝長庚大學的栽培,榮耀歸於過去,責任寄望未來,謝謝大家。 Q:請分享您是如何選擇自己的職業道路的? 我目前服務於台北醫學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專研創新電療技術的開發。選擇學術界這一條路,其實是一步一步摸索出來的。 我從學生時期就對物理醫學特別感興趣,尤其大學時期,當我開始接觸物理因子在臨床復健治療應用時,發現電視機電流對人體的組織是具有療效性,可以用來治療許多棘手的臨床疾病,因此在就讀研究所的時候,由不懂工程的門外漢,一腳跨入醫學工程領域,專注各種創新尖端的電療設備,嘗試將其運用在各種棘手的退化性神經疾病患者的治療。那種能夠將實驗室研發的成果落地在臨床病人的實際應用上,可以幫助病人改善身體的功能與生活品質的挑戰讓我深受吸引。 選擇走學術與研究這條路,主要是因為我喜歡在生物的最前線不斷的學習,透過跨領域的知識的結合,應用在創新的醫療設備或技術開發,藉此幫助慢性疾病的臨床治療。 而長庚大學在我大學時期的訓練當中,為我奠定扎實的醫學知識後盾,也讓我勇敢跨領域學習不同的知識,樂於嘗試學習新的事物。這對我後來的影響相當大,所以與其說我一開始就明確知道自己要走哪一條路,不如說是在學習與實作當中,慢慢找到自己的熱愛,也願意投入一輩子的方向。 Q:給學弟妹的建議? 最後則是想給予學弟妹,尤其是正在探索人生方向的學弟妹一些勉勵。請不要害怕走一條看起來很辛苦的路,因為真正有價值的事情,往往都需要時間與毅力去完成,勇於嘗試、保持好奇心、堅持初衷,就會在屬於你的領域發光發熱,也別忘了無論你身在何處,長庚的精神永遠與你同在。謝謝!
2025.07.02

第23屆傑出校友黃俊仁專訪【影音及逐字稿】

Q:對於這次獲得傑出校友有什麼感想? 大家好,我是化材系90級黃俊仁,我很榮幸得到這一次長庚大學的傑出校友,我非常感謝長庚大學的師長的支持與厚愛。特別感謝化材系的許瑞祺老師,邱方遒主任的推薦,非常感謝這兩位老師,在我過去的求學歷程中,也給予我非常大的支持,然後學習很多。 但是我要說我並不是特別傑出,我想在長庚大學這個教育下,很多的學長姐或者是同儕們,他們都表現得非常好,在目前的各個領域上面兢兢業業,只是很幸運的,我的表現讓師長們看到,才能得到這一次的榮譽,那我再次感謝。 Q:對於正在追求類似職業生涯的學弟妹,您有什麼建議或指導? 我想跟各位學弟妹分享我的人生觀點,我們知道長庚大學並不是在台灣非常頂尖的一個學校,但是我們還是非常優秀的一群人。我想在人生的道路上很長,但是它不是一路到底,它是一段一段的人生的經驗的形成。 我想在每一段的時間,每一段的歷程,比如說你的大學、碩士,或者是未來的職場上面的經歷,一段一段的,每一段都會有一個起跑點。你在前一段時間,前一段的歷程,你可能是落後的,或者你是有傑出的成果,但是到下一段之後,又是一個重新的起跑點,你還是要不斷的努力。或者甚至你可以在這一段時間迎頭趕上,超越別人。所以不要眷戀過去的成功與失敗,事實上你在每一段時間都有一個起跑點,持續的努力才是你串聯整個人生道路最重要的事情。 Q: 時隔多年再回到長庚,有什麼感想? 那種感覺還是一樣,就是說長庚大學是一個很小的學校,然後少少的人,大家的連結其實蠻強的。尤其學生期間我們都是住校,在學期間,通常就是宿舍、教室、餐廳這三點,走來走去、走來走去,所以同學之間或者是甚至跟師長之間,其實我們都有很強的情誼在,其實到現在還是一樣。所以也是一個很特別的一個校園文化,就是在這個期間我們可以這麼凝聚彼此,因爲大家都有很近的距離。 在這段時間也學習很多的事,不管專業或是在人際關係上面的學習,都是一個蠻特別的經驗,在我未來的學術道路上面,其實都是一個非常好的經驗。 我在研究所之後,其實就選擇要走學術研究,那這個決定,事實上想起來,跟我在大學期間的一些經歷都很有關係。 長庚有一個很特別的制度,就是暑期實習,那是我目前來說少數有產業經驗的一段時間,都是在長庚大學的暑假。三個暑假去三個不同的公司,在台塑的體系裡面,在這個實習裡面,我可以直接接觸到這個產業的活動,還有他們的作息,或者是在線上的從業人員他們的想法,那其實這個對我來講是一個很新鮮的東西,作為一個大學生來說。那我也可以知道說我未來要不要過這樣的生活,所以我那時候決定說我要嘗試一點別的。 但是我到中央大學開始就職之後,我們在工學院裡面,所以蠻多機會跟廠商在交流,因為我們東西是要應用的。那我雖然沒有很多的產業的經驗,但是過去的這段實習的經驗,讓我知道如何跟這個產業的人員,他們的想法,他們的思考模式,或是他們作業的方法,我可以揣摩,就是因爲那段時間的經驗,那這樣子讓我很容易的跟這個產業的溝通。到目前爲止,我在產業界也協助產業建立了很多的產品跟技術,甚至我可以到這個上市櫃公司,成爲董事會的成員,我想這個過去的經驗,對我來講是一個很大的養分,那這也讓我學習到很多的事情,成爲我後來在學術界很大的幫助。 Q:近年畢業的學弟妹常在問卷裡提到人際關係的重要性,請問您對於這方面有什麼建議嗎? 多參加社團,就是說,這個也是我一個很重要的學習。 我從高中到大學,高中當然沒有什麼機會,實際跟人家有交流,因爲大家都還是在準備自己的學業,那尤其我高中是彰化高中,就是男校,這個生活圈是比較小的。 到了大學之後,我就有機會參與社團的一些活動,甚至到大二的時候,成爲這個社團的主持人,就是帶領這個社團。那我不能說那個經驗是很成功的經驗,事實上蠻多的困難,但是也是一段學習,不知道自己有沒有這個能力,其實蠻多現在想起來,事實上有很多做不好的地方,OK,但是這個就是一種嘗試。你沒有去嘗試,沒有去接觸,其實你也不知道你能不能做得到,或者你做得怎麼樣,那事後想起來,其實很多你還可以再反覆的思考或者是學習,會讓你更進步。 尤其我知道現在的大學生,對於社團的參加的意願好像比較低,這個就是說,因為現在可能網路嘛,就是大家溝通可能都靠著LINE在溝通,而不是說坐下來大家一起討論一些事情,或者是面對面講一些事情。我覺得未來這個能力是還蠻需要的,而且蠻重要的,就是我們不管怎麼樣,都是要跟人家面對面談事,是最直接最有效率。其實現在的這個線上會議的工具那麼多,但是事實上,很多是線上會議沒辦法取代的那種感覺,就是像Facebook,那也是大家都知道很重要的工具。似乎這種社團的力量還有這種參與,大家好像都省略了,就是直接在自己的天地裡面,可以有自己的活動,那我覺得蠻可惜的,因爲其實大學提供的不是只有專業的學習,人際關係也是非常重要的。
2025.07.02

第23屆傑出校友林秋子專訪【影音及逐字稿】

Q:對於這次獲得傑出校友有什麼感想? 各位師長跟各位學弟妹們大家好,我是98年畢業於我們長庚大學的資訊管理研究所的林秋子,那其實我的前身是學護理的,因爲臨床上面需要用到很多的資訊管理,所以我就改唸資訊管理的部分。 我念護理的原因其實是因爲我們的創辦人的關係,我爸爸是823炮戰受傷的,然後重殘雙眼失明,因爲這樣子的關係,早期長庚醫院成立的時候眼角膜移植很有名,所以我小學的時候,我就寫信給長庚醫院的院長,那得到一個很好的回信,那雖然說對父親的眼睛,並沒有很實質的幫助,但是就是因爲這樣子的結緣,所以我一直對創辦人的精神很感佩。 所以我就學了護理,也立志到長庚醫院服務,在長庚醫院工作了二十幾年之後,因爲臨床上面的資訊管理的部分,運用的非常多,就自己覺得知識不太夠,所以我就來唸我們的資訊管理系。 那在這個過程當中,我也運用了資訊管理的一些概念,做了很多、參與了很多的醫院的品質改善,也得到很多國家品質獎的認可,跟很多的品質競賽的認可。那尤其比較特別的是,大概這四年的那個COVID的疫情,我有幸就是被新北市,徵招在疫情爆發很嚴重的時候,我有兩度去成立飯店的檢疫所,在那個檢疫所當中,我們要怎麼樣隔離之下,又要能夠照顧到這些看不到的病人,我就後來有成立跟新北市政府成立一個遠距醫療的平臺,那這個平臺做了之後,其實到後面的這幾年,都還有持續在運用,就是運用在整個居家照護,遠距照護的部分。那我想這個是我們所學,又可以貢獻社會很重要的一個地方。 那我自己覺得就是說,要愛自己所選擇,然後在學校的時候,就好好的充分去運用學校的資源。那其實我畢業之後,我原來跟學校很多老師,有很多的合作,包括現在的護理系的老師,或者是有一些AI,或者我們資管的老師,跟整個系所不同的老師,都還有一些持續性的合作。這些合作的目的,都是希望改善臨床照護,也可以讓我們服務的病人,能夠得到更好的一個成效。 我覺得所有的所學絕對不會白費,要秉持着終身學習的概念,所以學弟學妹我是鼓勵大家在學校就快樂的學習,好好善用資源的學習。每一個人的潛力其實是很無窮,我自己工作了四十幾年,我仍然很熱愛我的工作,而且我覺得這些所學一定會用得到,那自己在這個過程裡面,也會不斷的成長,所以真的是鼓勵學弟妹們,快樂的往前走,然後不要太侷限自己,因爲其實你的未來都是無限可能的,那祝福大家前途光明似錦,謝謝。 Q:請分享您是如何保持對工作的熱情? 我其實工作了40幾年,都一直在第一線。那第一線的話其實會有非常多的感動,還有這個工作是可以豐富很多人的生命。像最近三峽的事件,我也都是在第一線。 我覺得當別人很需要你的時候,你能夠盡那微薄的力量,其實對他而言就非常重要。那工作上面,當然會有一些的辛苦跟挫折,可是你要學會肯定自己的價值,還有怎麼去肯定自我對社會的貢獻,或者是對自我的肯定,這個還蠻重要的。 那當然挫折的時候,也要找適當的人去做分享,然後可能你跟別人分享的時候,你就會有不同面向的看法,那不同面向的看法當中,你會有不一樣的個人的成長,這是一個生命的歷程。 那我覺得其實這個行業,我到現在爲止還是非常的喜歡,我學的資訊我也覺得非常的受用,所以不管你是哪一個科系,我覺得必然有你這個科系的價值,跟你這個科系的使命,所以大家就勇往直前就OK。 Q:面對護理執業環境的困境,您是如何在忙碌的工作與生活中維持平衡? 其實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統還蠻重要的,支持系統可能包括你自己的家人、你自己的朋友、你自己的同儕,甚至你自己的上下屬的一些關係,團隊很重要的,團隊合作的話,你就不會覺得孤單。 最重要還是自己對職業的價值,因爲你要找到職業的價值,跟你自己喜歡它,你就會有很多的熱情,才不會一直覺得碰到挫折,挫折是人生你難免會遇到的,但是當你碰到的時候,你不會退縮,你會知道怎麼樣去克服它。 那像我們在醫院裡面,團隊合作就非常重要,就不會一個人孤軍奮戰,像我們現在新進人員其實來自不同世代,大家觀念會不太一樣,所以就是要充分的去溝通,然後要協助他們,就是不要急,一步一步慢慢來,按部就班的來成長。我也不是一開始到醫院,就可以做得很好,我也是這樣一步一腳印這樣子來,但是中間你會碰到很多人扶持你,那你也不要害怕去找人協助,其實找人協助也都是很正常的事情,那你以後會去幫助更多的人,因爲你走過那樣子的路,你就知道說,下一次你要帶學弟妹怎麼做,然後你怎麼跟大家通力合作。我想這個就是要互相鼓勵,因爲社會上現在,整個全球真的是缺工缺護理,可是我們的民眾也好,我們自己的親人也好,都很需要醫療照顧,醫療照顧這一段其實是不可免的。 那我也希望學弟學妹一直保持熱情,不管資訊、不管護理,我想都是一樣,你有熱情,你就會做得很好,然後就不會覺得這是苦差事,而會覺得就是滋養自己生命的很豐富的一個很重要的事,那這樣子可能就會快樂一點。
2025.07.02

第23屆傑出校友張超海專訪【影音及逐字稿】

Q:對於這次獲得傑出校友有什麼感想? 很感謝我們管院詹副院長幫我推薦長庚的傑出校友,畢業十五年了,一直有參與我們學校的EMBA的社團的活動,本身也帶動了幾個社團的成長,我很高興有在長庚這個EMBA就讀,讓我的人生還有我的人脈,還有我的人際關係都很提升,而且自己在學術方面,知識方面的一個成長,也是很有收穫。也很鼓勵後進的學弟妹,在就學期間,好好的努力的讀書,擴充人脈,而且畢業以後能夠繼續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才不會白來一場,謝謝。 Q:對於正在追求類似職業生涯的學弟妹,您有什麼建議或指導? 在就學期間的話,就要儘量的參加學校的各項的社團活動,從社團活動裡面去學到更多活在社會上能夠生存的一些技巧。讀書只是爲了讓你的人生的過程中,學習一些基礎的東西,那最重要的是一些校外的活動,其實都能夠應用在你畢業以後的一個就業上的一個技能。而且人脈關係,你如果能夠跟人家相處當然對你的人生,你在職業上的發展會比較快。 Q:就讀長庚大學期間,有沒有什麼興趣嗜好來紓解讀書的壓力? 因爲我們讀的是EMBA,基本上我們只有在禮拜六上課,因爲我本身就會打高爾夫球,所以我在就學的期間,我們就成立一個長庚EMBA的高爾夫球社,現在也很茁壯,大概有將近80個人參加。 在學期間的話當然最大的一個興趣,應該就是社團的參與,一般來講每個學校都有很多的社團,那我本身也成立了高爾夫球社及羽毛球社,現在這兩個社團在我們長庚EMBA裡面,都是屬於最大型的社團,目前還辦過全國的比賽,陸陸續續,好像明年也要辦全國的高爾夫球大賽,也是由我們學校來主辦。 那我也希望各位學弟妹,能夠多方面的培養一些興趣,那對以後的人生的工作,跟個人的紓壓,都會有很大的幫助,謝謝。 Q:不是EMBA的也可以參加EMBA的社團嗎?不會打高爾夫球也可以參加嗎? 不是EMBA的當然可以啊,我們老師都有人參加,但不會打高爾夫球的不行,我們年度初都會成立一個高爾夫球的訓練營,因爲我們長庚集團本身就有高爾夫球場,所以我們佔了很大的優勢,我們大概每個月的有一天的禮拜天,是用長庚球場打的,學校也給我們一個很大的優惠。 參與社團很團聚整個EMBA,因為有社團的參與以後,你畢業以後才會再回到學校來,你如果沒有參與社團的話,你一畢業以後基本上就不會回到學校。現在EMBA好像成立了有五、六個社團,而且都發展得很好,所以EMBA的校友會在開會的時候,大概都會有200個人來參加,對於整個學校的一個向心力跟團聚力的話,其實有很大的幫助。 Q:EMBA社團工商時間 歡迎學弟妹們來參加我們學校的EMBA的社團,我們都非常的歡迎,EMBA的社團有壘球社、籃球社、羽毛球社、高爾夫球社,然後有品酒社,還有鐵馬社,好多社團啦,可以上我們EMBA的網站看一下。 🔗長庚大學EMBA校友會:連結 🔗長庚大學EMBA校友會FB:

母校花絮

2025.07.08

《校園新風貌》專題系列導讀【秘書室】

歡迎閱讀本期《校園新風貌》系列,本期內容聚焦於本校在職涯發展的支持與學習資源推動上的推動成果,並公布近期於產學合作及國際交流方面的具體成效,展現長庚大學不斷精進教學與學習品質的努力。 (學務改善)強化職涯發展力,助學生邁向職場【學務處就業服務暨僑外生輔導組】 (學務改善)第一學舍公共空間接近完工【學務處學生住宿組】 (教務革新)學習規劃辦公室的推動成效【教務處學習規劃辦公室】 (教務革新)未來教室的運用成效【教務處教學資源中心】 (產學合作)產學攜手.育才創新:長庚大學推動中藥科學與再生醫學產學整合【技合處】 (國際交流)2025 檳城臺灣入校宣導【國際處】 (文化生活)本土連鎖咖啡品牌進駐長庚大學 師生做學問有精神糧食相伴!【轉載自新聞專區】
2025.07.08

強化職涯發展力,助學生邁向職場【學務處就業服務暨僑外生輔導組 供稿】

為協助學生及早規劃職涯發展方向,提升其在就業市場之競爭力,本校於114年3月至5月期間積極推動多項就業輔導活動,旨在協助學生建立明確職涯目標及實務應變能力。整體活動由學務處就業服務暨僑外生輔導組統籌規劃,合計辦理12場勞動權益、中英文履歷撰寫及面試技巧等多元主題之專題講座,並與台塑企業、南亞、廣達電子等多家知名企業合作,合辦14場徵才說明會及面試會。該系列活動成功吸引學生踴躍參與,有效提升學生對企業文化及產業人才需求之認知與理解,並促成企業人才媒合。 在執行成效方面,講座與徵才說明會逾500人次參與。活動結束後之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約85%參與學生高度肯定活動內容之實用性,並普遍反映履歷撰寫技巧及面試表現獲得明顯提升。為持續擴大職涯資訊傳遞之覆蓋範圍,學務處就業服務組於校網設置「職涯電子報」專區,自113學年度專區上線以來,點閱率突破30,000次瀏覽,其涵蓋職缺及工讀資訊(642則)、校內外就業活動訊息(164則)、考試資訊(78則)、就業政策補助資源(40則)、就業宣導(32則)、僑外生留台就業資訊(32則)及職訓課程(31則),總計刊登1,019則,顯示學生對職涯發展資源需求與關注之高度。 本校透過上述多元且具體之職涯輔導措施,不僅協助學生掌握產業最新趨勢,亦強化其職涯規劃與求職實務操作能力,為未來職涯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此持續推動之努力,彰顯本校重視學生全人教育與學用合一之辦學理念,並進一步提升校友對本校教學品質及職涯支持服務之認同感與歸屬感。 本校將持續整合校內外資源,深化與產業界合作,規劃更多契合勞動市場需求之職涯講座及輔導活動,積極推動線上與實體活動融合之參與模式,致力打造彈性且多元之職涯學習平台。期望持續協助學生在瞬息萬變的職場環境中,穩健邁向職涯新階段,迎接未來挑戰與機遇。 ▲「學思歷程與美國生技業的職涯旅程」由現職美國舊金山生技業研究員江尚殷博士主講,聚焦學術與產業銜接,涵蓋海外求職及職涯策略、跨文化適應,以及國科會「產業創新人才海外培訓計畫」申請經驗,並提供具體指引。 ▲「廣達企業徵才說明會」由廣達企業人資主講,聚焦福利制度、薪資結構與升遷機制,並分享履歷撰寫技巧與審閱要點。學生深入了解產業職涯發展路徑,亦聆聽本校畢業、現任廣達學長實務經驗分享,現場互動熱烈,反應踴躍。
2025.07.08

第一學舍公共空間已接近完工【學務處學生住宿組 供稿】

本校第一學舍公共區域整體改善計畫,以「博舒里生活大學苑」為構想核心,融合全人教育理念與現代學習需求,重新詮釋宿舍空間的定位,致力打造一個學生得以自在生活、啟發創意並促進交流的多元場域。 獲得教育部「新宿舍運動」計畫補助7,564萬2,000元,整建範圍涵蓋蘊德樓、崇德樓及益德樓公共空間,室內面積約1,292坪,戶外約690坪,總工程經費達2.31億元,顯示學校對提升學生生活品質的高度重視。截至目前,工程進度已達99.2%,即將迎來全新風貌。具體成果包括: 1.更新崇德樓、益德樓12樓外牆為落地玻璃,引入自然光與通風,創造通透、開放、具延伸感的運動空間。 2.設置共享食堂、多功能交誼廳、展示牆、學習盒子與研討室,使學生可自由運用空間進行交流、學習與創作。 3.戶外空間也進行景觀優化,增設中庭樓梯、提升排水系統、保留綠化並設置戶外活動區,使校園與宿舍自然串連,形成舒活共享的生活環境。 師生回饋顯示,改造後的空間有效提升住宿舒適度及使用率,學生普遍反映公共空間更具吸引力,有助於促進人際互動與創意交流,教師亦肯定其作為非正式學習場域的功能,對學生全人發展具有正面助益。 本案推動效益不僅是設施上的改善,更體現校園空間使用思維的轉變,開創新型態學習與生活整合場域。未來學校將持續優化宿舍設施與管理機制,拓展智慧化服務,深化「博學共進、舒活共享、里仁為美」精神,打造具國際競爭力之學生友善宿舍典範。 ▲共享食堂改造狀況。 ▲洗衣廊改造狀況。
2025.07.08

學習規劃辦公室推動成效【教務處學習規劃辦公室 供稿】

本校學習規劃辦公室自112年4月27日設立以來,致力於協助學生探索興趣,以在校期間適性發展的前提下,確定學習領域方向、規劃自我學習地圖,同時增加跨域發展潛力。截至目前為止,提供近140位學生超過300人次諮詢服務,成功輔導23位完成轉系、3位雙主修及4位申請輔系,辦公室在學習諮詢與個別化輔導上的具體成果持續顯見。113學年起配合校院學士增設,將提供更豐富且更多元的跨領域學習規劃諮詢。 此外學業輔導(補救教學)的申請自112學年度起,亦整併至本辦公室辦理,並配合學生的需求調整申請規章內容。由112學年度第2學期接受輔導的學生來看,各科及格率達85%,可見新修訂的輔導機、學習支持系統,已初步展現成效,對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課業表現具有實質的助益。未來將持續優化申請輔導的相關機制,期能提供學生更多元且明確的學習協助。 ▲114學年度校院學士說明會海報。 ▲學習規劃辦公室業務宣傳海報。
2025.07.08

未來教室運用成效【教務處教學資源中心 供稿】

未來教室於112年10月完工啟用,占地約72坪,投入經費約830萬元,教學設備包含大型觸控面板、環控設備、多媒體錄播、電子白板、自攜電子設備投影、彈性桌椅等,主要應用於分組討論及新型態教學模式之課程,提供本校師生一個高效、互動的學習環境,提升學習體驗和教學效果。 未來教室以先進的科技設備為基礎,專為促進現代化教學與協作而設計,除了可彈性安排的課桌椅外,教室內配備了2個大型手寫觸控螢幕供講者使用,提供10組手寫觸控螢幕給學生進行互動學習,學生可以利用自行攜帶的手持電子設備或筆電投影,以無線投影功能讓各種數位內容輕鬆顯示,進行小組討論或與全班共享。 教師也可通過視訊會議功能進行遠程講座或與其他學校的專家交流,並利用課程錄影功能保存每堂課的內容,方便日後回顧和回饋。教室內的多點觸控電子白板也能做即時畫面註記和多螢幕同步傳送,使得課堂內容的展示和互動變得更加流暢。iPad系統則可全面控制教室的設施,確保所有功能的無縫整合。 環境攝影方面,教室配置了全景追蹤講師攝影機及固定拍攝學生的攝影機,能夠全方位捕捉教學過程,並可由iPad進行整體設施控制,進行課程錄影。 112學年度第1學期為推廣及種子教師、TA訓練期,使用率為11.3%,第2學期提升至36%,暑假提升至64%。113學年度第1學期該教室的使用率提升至57%,第2學期更是提升至81%。未來教室不僅提升數位學習體驗,也使教學更加靈活和互動,展示了教育科技如何創造全新的學習模式,更是提升教學品質的利器。 ▲未來教室使用實景。 ▲未來教室使用實景。
2025.07.08

產學攜手.育才創新:長庚大學推動中藥科學與再生醫學產學整合【技術合作處 供稿】

長庚大學於2024年正式與匯德生技股份有限公司簽署產學合作備忘錄,雙方將於中藥科學、再生醫學與藥物研發等多元領域展開跨界合作,攜手打造緊密且具前瞻性的產學合作模式。此合作關係不僅有助於強化學術研究與產業實務間的連結,更將加速校內研發成果的商品化進程,並同步培育兼具臨床視野與產業實力的中藥科學新星。 匯德生技長期投入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技術,並致力於幹細胞及外泌體技術的商業化應用,期望能將再生醫學技術與藥物開發緊密結合。在人蔘相關研究方面,匯德生技深入探究人蔘皂甙的活性應用,涵蓋從新藥研發到化妝品的多元應用。 隨著匯德生技進駐長庚大學育成中心,雙方將整合各自優勢,共同推動具市場潛力的新藥開發與再生醫學研究,並透過合作指導博士生研究與產學實習,讓學生能直接參與臨床前藥物開發流程,深化實務經驗,強化學研與產業的銜接。未來,雙方也將持續推動技術商品化與臨床研究合作,打造高效能的產學創新平台,為臺灣生技與中藥科學注入強大動能,開拓更具前瞻性的醫療產業應用前景。 此外,此次合作也是長庚大學積極拓展產學合作藍圖的重要一環。2024年,長庚大學已陸續與多家產業龍頭簽署產學合作備忘錄,例如與全球十大藥廠之一的必治妥施貴寶公司(Bristol Myers Squibb, BMS)展開策略聯盟,不僅為全球藥業注入新活力,也讓學生有機會累積BMS在行銷、創新、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與教育、病友的藥物可近性等不同領域的實務經驗;以及與台灣最大的奈米磁珠、核酸純化試劑與核酸萃取機製造廠-台灣圓點奈米公司合作,讓學生在學期間即能接觸到最新的分子檢測技術與專業醫療器材研發製造,進一步促成公司與學校之間的產學交流。 這些合作不僅能夠強化校園與產業間的互動,也有效促進科研成果的落地應用,創造具高度應用價值的產業解決方案。未來,長庚大學將持續推動產學合作,致力打造更具影響力的學術研發與產業創新生態系,為臺灣生技與相關產業注入持續動能。 ▲長庚大學與匯德生技簽署產學服務合作備忘錄,湯明哲校長(左二)與理筱龍董事長(右二)代表簽署。 ▲長庚大學與必治妥施貴寶公司簽署產學服務合作備忘錄,湯明哲校長(左四)與Kris Hager總經理(右四)代表簽署。 ▲長庚大學與台灣圓點奈米公司簽署產學服務合作備忘錄,湯明哲校長(下排右三)與章季芸董事長(下排右四)代表簽署。
2025.07.08

2025 檳城臺灣入校宣導【國際事務處 供稿】

國際處應馬來西亞檳城留臺同學會之邀請,於2月23日至2月27日與來自臺灣的30所大學共同前往檳城參與「2025檳城臺灣入校宣導」。本次活動期間,我們走訪了6所學校,其中包含3所國民型中學-SMK Bagan Jaya、日新(威南)國中與大山腳和平路中學,以及3所獨立中學-韓江中學、鍾靈獨中與日新獨立中學,成功與當地學生面對面交流,分享臺灣優質高等教育的機會。 在活動現場,吸引了許多學生駐足諮詢,展現出檳城學子對本校的濃厚興趣。醫學、管理、工程及智慧運算學院的學術實力備受關注,特別是醫學系、中醫系、工商管理學系、電子工程學系及人工智慧學系,成為詢問度較高的科系。許多學生對於在臺灣深造的學習環境感到興奮,積極詢問課程內容、未來發展及就業前景。 學生最關心的問題包含本校地理位置、申請條件及所需資料、生活費、學費及宿舍設施。我們詳細為來諮詢的學生一一解答,並提供第一手申請資訊,讓學生能夠更有信心地規劃未來。許多學生表示,臺灣高等教育的學費合理且生活環境友善,讓他們對來臺深造充滿期待。 本次檳城之行不僅讓我們深入了解當地學生的需求,也強化了臺灣與馬來西亞在教育領域的交流合作。我們期待能夠在未來迎接更多來自檳城的優秀學子加入本校,開啟屬於他們的國際學術旅程。 ▲日新獨立中學參展。 ▲檳城留臺同學會黃宗達會長(左二)與國際處執行秘書胡貽霖老師(右二)相互贈禮。 ▲檳城學子踴躍了解本校資訊。 ▲檳城學子積極詢問並留下聯繫方式以了解更多本校招生資訊。
2025.07.08

本土連鎖咖啡品牌進駐長庚大學 師生做學問有精神糧食相伴!【轉載自新聞專區】

本土連鎖咖啡品牌進駐長庚大學 師生做學問有精神糧食相伴!【轉載自新聞專區】

徵才專區

各期校友通訊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