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訊息

榮譽消息

校友專訪

01
專精興趣並化為志業-化材系謝思毅校友專訪 【校園記者楊惠茹、林彥均 撰】

專精興趣並化為志業-化材系謝思毅校友專訪 【校園記者楊惠茹、林彥均 撰】

謝思毅校友來自本校化材系,他的第一份工作就跨領域,擔任愛爾達體育台文字記者。一路從記者升任主播,現已榮任電視台台長,一轉眼就是12年。回首這看似奇幻又充滿挑戰的職涯,謝思毅校友表示:一切源自於「興趣」引領他入門,並跨越沿途難免遇上的挫折。現在的他,非常享受工作,並以自己的經驗鼓勵學弟妹們,要勇於追尋夢想。 回憶起在母校的日子,謝思毅校友表示:長庚大學對他而言,有許多回憶,也充滿養分。他很感謝師長對他的栽培,也難忘「勤勞樸實」的校訓,老師們的耳提面命言猶在耳,當下雖沒能完全體會,卻在心中埋下種子。那些學習過的設計實驗理論基礎、統計學等等,默默地影響了他的管理方針,並運用後台數據來幫助經營電視台。 謝思毅校友熱愛各項運動賽事,大學時投注許多時間在這上面,通曉各類別比賽規則。除了基本的棒球、籃球、足球,其他像是高爾夫球、美式足球或相對冷門的運動賽事他也都非常精熟。這為他日後職涯發展,奠定了厚實的基礎;因此,離開學校後,即使家人反對、同儕不看好,非本科系出身的他,還是選擇到愛爾達體育台服務。 這一路當然會碰到挫折,他認為最大的困難還是源自缺乏電視台工作實務經驗;所以他必須加倍努力邊做邊學,並且憑藉著自己對於運動賽事的熱愛,努力展現自己熟稔各種賽事規則的長才,逐步累積實戰經驗。在這過程中,他也化為理想的實踐者,一步步朝向終極理想邁進,希望將自己最愛的運動賽事透過轉播推廣於社會大眾,讓各類型的賽事都更加普及化。 謝思毅校友認為:雖然大學時他花在看職業運動賽事的時間比讀書要多出許多,在學業上最終以肄業收場,卻也讓他明白自己已無退路,在工作上引以為戒。他笑著說:很慶幸自己能將這些遺憾變成養分。在職場上,花上比別人多兩倍甚至三倍的時間來學習,雖然很累;但回過頭來看,一切都是值得的。 放眼未來,謝思毅校友也期許自己能再找時間回到校園進修,特別屬意修習哲學相關的學位,希望能運用更多元的思維,為體育賽事與相關傳播產業帶來更多可能的發展,並朝向國際化經營模式努力。他也鼓勵學弟妹把握大學的自由學習風氣,多方涉獵非擅長的領域,勇於嘗試、不恥下問,培養自己成為創新格局的多元人才。 ▲謝思毅校友(右)近照 ▲謝思毅校友(右)近照

2024.07.22

校友動態

01
長庚大學校友總會年度會員大會紀實-感謝校友對母校慷慨捐贈【校園記者吳姿誼 撰】

長庚大學校友總會年度會員大會紀實-感謝校友對母校慷慨捐贈【校園記者吳姿誼 撰】

長庚大學校友總會111年度會員大會於3月9日(週三)假本校深耕講堂召開。會中邀請了校友與校內師生共同參與,會議中除進行年度會務報告、頒發獎學金,向捐贈校友致謝外,還邀請校外講師蒞校專題演講。希望透過這次的活動能讓校友們齊聚一堂,一同敘舊、一同歡樂,並了解目前母校現狀,更藉此表達對校友們的感謝與支持! 大會先由校友總會莊海華副理事長進行年度會務報告,以及介紹校友總會過往豐富的活動內容,以鼓勵學弟妹能在畢業後多參加校友會這個大家庭。此外,校友總會也持續對於母校學生社團與相關團體捐贈活動經費補助,充分展現校友會持續為長庚大學付出的努力和支持! 接著頒發獎學金及母校捐款致謝頒獎儀式,由莊副理事長代表校友總會頒發110學年度獎學金予5位成績優良學生。並且頒發捐贈致謝獎座,感謝黃澤宏校友、羅琪校友(以祥顥醫院名義捐贈)及游芸婕校友拋磚引玉、慷慨解囊,由湯明哲校長代表校方接受游校友捐贈的50萬元支票,學校則回贈感謝獎座。 湯明哲校長致詞時肯定校友總會對於學校以及校友的重要,希望藉由校友總會,讓日後畢業的同學們都能在事業打拼。在擁有穩定的生活後,也應該有個折返點,在閱歷不同人生經歷後,能和當初的同學們一起辦個的精采同學會。 同時湯校長也提到校內有將近350位學生、也就是占全校5%到6%的同學,屬於經濟上相對弱勢的族群。儘管教育部有所補助,校內有工讀的機會,但生活機能仍然遠遠不足。尤其是近兩年在疫情下,許多家庭經濟受到衝擊,能夠申請急難救助卻無法辦理就學貸款,希望能藉校友總會的力量能主動協助同學。盼望有朝一日,能夠大聲地喊出「不會有人因為沒有錢而唸不起長庚大學!」 最後壓軸的主題講座,邀請了「玩聲樂團」成員、開設「炫音樂工作室」的巫順智講師,主講歡樂活潑的音樂性講座「啟動人聲」。他精心安排一連串的小遊戲與大家互動,提倡正確歌唱的技巧與方法,讓在場聽眾們各個熱情參與其中,享受音樂的美好!最後用象徵祝福的歌曲「手牽手」,為大會畫下了完美的句點。 ▲湯明哲校長致詞 ▲頒發成績優異同學獎學金 ▲捐贈致謝頒獎 ▲會後大合照

2024.07.22

35周年徵稿活動得獎作品

01
【花園寧靜午後與休憩】、【回眸,木棧的燈晚】 【機械系一年級王宣詠 撰】

【花園寧靜午後與休憩】、【回眸,木棧的燈晚】 【機械系一年級王宣詠 撰】

花園寧靜午後與休憩 若說校園內何處是最寧靜養氣之處,大概就屬管理學院圖書館後方的花草園了。 每天短短二十四小時內,這裡呈現了三種不同的面貌:白晝赤耀的明亮、傍晚微暗的小愜,以及午夜寧靜的沉默。傍晚一直是我最喜歡的景色之一,在這段時間裡,人流不算多但也不少。偶然經過,帶著放課後的疲勞,奔向安心的宿舍,經過此處時,發現這裡少了白日毒辣辣的陽光,更帶著些許夜晚寧靜的色彩,混調出濃淡恰宜的好光景,實在令人賞心。 有時午後也能見到幾位悠閒的學生坐於一旁的凳椅上,品著午餐與暖陽。我也曾與同學在這吃過飯,這裡真是個不錯的地方呢,寧靜中又帶著悠閒,十分舒服。 ▲主題一:花園寧靜午後與休憩 回眸,木棧的燈晚 木棧道肯定是所有學生印象深刻的地方之一,不同於另一邊的好漢坡,木棧道這兒更貼近自然一些,除去人工水泥梯,使用木造的設備,和一旁的木林融合一體;佇立側旁的路燈很美,在夕陽的時分,有種街亭大道之感;涼亭也是一大特點,許多步行者就在此處稍歇息,緩解上坡路段的疲累,聊天喘息,讓空間更加彈性。 然而我發現其實許多人未能特別去仔細品這個地方,上課前衝衝,放課後急急,忙著趕上課,急著宿舍休息,未曾仔細回頭望望。這是我某次回頭時發現的景色,不同於白晝一片白茫,些微燈光印照著木頭登梯,斗大校名亮在上頭,配合立直的路燈更顯得這夜的平和,或許我們有機會都應該去看看,看看我們不常發現的新視界。 ▲主題二:回眸,木棧的燈晚

2024.02.01

02
【畫】、【餘暉】 【資管系二年級李佳錡 撰】

【畫】、【餘暉】 【資管系二年級李佳錡 撰】

畫 那是一次與夕陽的美麗邂逅。在一次的期末考是在晚上,甲乙兩班一起考的,考前10分鐘,大家都埋頭做最後的衝刺,大家眼裡只有待會考試的內容,腦海中只有老師說必考的題目,卻沒有人發現教室儼然變成了畫廊。窗戶就好似一幅畫框,而窗外夕陽餘暉的景色就是畫框中的那幅「畫」。唸書唸到頭昏腦脹的我,決定要起身走一走,放鬆一下心情來面對進入長庚的第一個期末考。恰巧這時,剛好目睹到眼前美麗的時刻,我瞬間忘記了考試的緊張、壓力,期末考好像也變得不那麼重要了,當下最重要的是努力的把這一刻記錄下來,不能有任何一點的閃失,因為只要稍微一個不留神,就錯過了這一抹美麗的夕陽。當我們沉浸在一件事情中時,往往我們會忽略掉許多美好的事物,我們可以給自己一點放鬆的時間,抬起頭看看身邊周遭,也許會發現很多事情都跟我們想像的不一樣,再平凡不過的大學生活中,也能夠發現到這令人著迷的餘暉景色。 ▲主題一:畫 餘暉 因為沒有趕上公車,我決定悠閒地慢慢走到公車站,等待下一班開往家的公車到來,難得的悠閒讓我看到了平常不曾發現的美景,那是一種藉由各個平凡的事物相互襯托出來的美,在每日可見的夕陽照耀下,平時並不突出的台塑文物館顯得十分耀眼,聳立在學校的入口;而文物館裡的陳設也是別有一番趣味,館內陳列最新的商品,突顯著平凡的老照片,因為有老照片裡訴說的歷史,才有這些印有長庚標誌的商品,所有的美,都是因為有其他事物的相互襯托才能展現出來,我們何嘗不是如此,平凡的人們因為緣分聚在一起,又因為各自不同的平凡讓彼此更加特別、更加美麗。我拿出手機紀錄這畫一般的景,捕捉一溜煙就會不見、只留下滿天的星辰陪伴文物館的夕陽,用人類發明的科技襯托自然之美。 ▲主題二:餘暉

2024.02.01

03
【初次相遇】、【你我所屬】 【護理系二年級郭泰驛 撰】

【初次相遇】、【你我所屬】 【護理系二年級郭泰驛 撰】

初次相遇 初升日記是由大二以上學長姐擔任幹部、隊輔,為大一新生入學而舉辦的營隊。這營隊今年已邁入第九年,以大型活動主題,帶領這群菜鳥們認識校園及行政處室,並分享我們對學校的感受,迎領他們認識周遭環境。大一新生分成多個小隊,隊員組成都是各系平均分配,讓甫入學的新鮮人,有一群可以共同達成許多小小目標的夥伴。初升日記將較為生硬的入學流程以動物方城市、迪士尼動畫等主題包裝。學長姐們扮演各角色,傳達入學行政流程與各處室事務;此外,也用RPG、大地遊戲等,讓隊員快速認識各大樓、各教室位置,讓他們開學後不再迷路。 照片是我剛入學時,和所屬小隊夥伴們一起去管理學院九樓看夜景的途中,經過木棧道的大斜坡時所拍攝。大家沿著斜坡向上走,我一時興起衝到眾人前方,記錄這個瞬間。即使營隊結束,各小隊成員仍會相約聚會分享近況。往後課程中遇到昔日同伴,仍然感到十分熟悉,我們將是永遠的分組好夥伴。誠摯期望初升日記能延續,傳承這份感動,繼續舉辦下去,讓每年的新生都能感受長庚大學的美好。 主題一:初次相遇 你我所屬 一次核心通識「臺灣詩」的長庚景物詩文取材中,我到志清湖畔將空拍機升空,按下快門,將校園縮小在一張相片裡,永遠鑲在心中。天空佈滿層雲,為林口龜山地區最常見的陰天,左後方矗立著A7捷運站旁的住宅大樓,中後方係樟腦寮、十八份等林口臺地地帶,左後方可沿啞口坑溪河谷望向臺北盆地,橫貫圖中的是你我熟悉的長庚校園,前方乃長庚唯一聯外道路—體大一路。 長庚大學是狹長型的校園,北東兩側為青山路,南西兩側為體大一路,並順應地形由西向東有著高低落差,在同一個水平面上,一棟大樓的一樓可能是另一棟大樓的二樓,是許多長庚新鮮人最難以習慣之處。長庚自1987年創校,從一開始的醫學院、後來的工學院,到管理學院,走過35個年頭,僅以此照片送給長庚大學,希望在這個校園裡的每個教職員工生都能互相傾聽、學習、進步,創造值得留念的學習與工作場域。 ▲主題二:你我所屬

2024.02.01

04
【初訪長庚大學】、【好漢坡的回憶】 【醫技系二年級洪晟淯 撰】

【初訪長庚大學】、【好漢坡的回憶】 【醫技系二年級洪晟淯 撰】

初訪長庚大學 第一次踏進長庚大學的校園,充滿著陌生和新鮮感,我帶著期待的心情迎接大學生活。這裡是候車亭的對面,是每次搭校車或是公車的必經之路,不管是白天或是夜晚,時常見到同學們在這裡等車回家或是回歸校園。從這裡往右走可以通到工學院的大樓、學餐或是好漢坡;而往左走可以通到管理大樓、第一和第二醫學大樓。這裡的路標指引了剛入學的同學們路線,即使對校園還不熟也不會迷失方向。這裡所設置的道路反射鏡,幫助同學們注意行進中的車子及自身的安全。這裡是教學區可以沐浴到陽光的地方之一,雖沒有遮雨棚,但有樹蔭作為遮蔽。在夜晚裡,路燈幫助了剛搭車回學校或是在第一醫學大樓剛步出實驗室的同學們安全的回到宿舍。另一方面,在這裡可以觀察到校園裡豐富的自然生態,蘊育著不同的動物和植物,融入在長庚大學的日常裡。也許沒有什麼人對這個地方有太多的印象,但這裡卻是長庚大學學生們最熟悉的地方。 ▲主題一:初訪長庚大學 好漢坡的回憶 好漢坡是為連通教學區與學生宿舍據德樓和明德樓而打造的捷徑坡道。在長庚大學就讀的期間,好漢坡是我每天必須經過的路程,也可以說是所有學生們最難忘的回憶之一。不管是趕著早上八點的課程,和女友男友出去約會,或是假日要回家,好漢坡指引了我們方向及帶領我們前往想去的目的地。即使颳風下雨,好漢坡永遠是個很好的避風港,幫助同學們上下課。對於學生們來說,好漢坡也是一條通往美食之路,是到達學餐覓食的途徑之一。此外,校內也有舉辦一年一度的好漢坡登階賽,透過此活動挑戰,能增進同學們的體能及交流。好漢坡的周圍也有很多自然生態,像是姑婆芋、樹木及蕨類植物等,等著同學們去探索。雖然一開始來長庚大學讀書爬好漢坡很不習慣,但慢慢的這也成為了同學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在長庚大學學生們忙碌的讀書生活中,可透過爬好漢坡來增進自己的健康,促進良好的身心發展。如果你還沒爬過好漢坡,別說你是長庚大學的學生! ▲主題二:好漢坡的回憶  

2024.02.01

求學經驗分享

母校花絮

產學合作

各期校友通訊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