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到主要內容

學生傑出表現

  • 2024

    01.15

    恭賀博班生許瓊鴻榮獲第十四屆海峽兩岸生物醫學研討會青年科學家學術交流二等獎

    恭賀 本所博士班二年級生許瓊鴻同學榮獲 第十四屆海峽兩岸生物醫學研討會青年科學家學術交流 (口頭報告和牆報交流綜合評分) 二等獎 (October 26-29, 2015,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指導教授:游佳融副教授

  • 2024

    01.15

    賀 黃國正助理教授指導博士生蔡承祐發表論文於Nature Communications

    賀 黃國正助理教授指導博士生蔡承祐論文刊登於Nature communications,題目為:Ablation of hippocampal neurogenesis in mice impairs the response to stress during the dark cycle.

  • 2024

    01.15

    賀!本所博士候選人林嘉豪獲得「第12屆永信李天德醫藥科技獎」

    恭賀本所博士候選人林嘉豪(指導教授:賴信志教授、顧正崙副教授)獲「第12屆永信李天德醫藥科技獎」(傑出論文獎)。http://www.ttlbf.org.tw/LTT/lee_06.aspx

  • 2024

    01.15

    賀 本所吳嘉霖副教授指導博士生徐緯寰發表論文於Nature Communications

    大腦短期記憶與長期記憶是獨立形成的本所吳嘉霖副教授所帶領的研究團隊,利用果蠅研究長期記憶形成的機制。 研究團隊利用口渴的果蠅積極尋找水源的生物本能,在牠們喝水的同時給予特定氣味,讓果蠅學習到水源與特定氣味會同時出現的關連性,在下次特定氣味出現時,選擇走向該特定氣味的區域,由此可以分析出果蠅的記憶能力,並且偵測這種獎勵型記憶形成與消退的時間曲線。 研究結果顯示,此類記憶可以維持超過一天以上且不易消退,屬於一種長期記憶。 團隊更發現大腦內特定的多巴胺神經元(PAM-β'1)負責傳遞喝水的獎勵訊號到口渴果蠅腦中學習與記憶中樞—蕈狀體(mushroom body),並轉為長期記憶儲存。 吳嘉霖副教授表示,過去的研究認為大腦學習新的經驗後,會先以短期記憶的形式存在於大腦內,隨著時間的推進,短期記憶會慢慢轉變為長期記憶並儲存。 然而,研究結果顯示,短期記憶與長期記憶的形成是由兩套截然不同的大腦神經迴路與分子機制所控制,也就是說,長期記憶並非由短期記憶轉化而來。 研究團隊發現抑制短期記憶的神經迴路會導致果蠅喪失短期記憶,但該果蠅卻擁有正常的長期記憶; 反之,抑制了長期記憶的神經迴路導致果蠅長期記憶無法形成,但果蠅卻擁有正常的短期記憶。 此外,分別活化調控短期或長期記憶形成的多巴胺神經迴路時,果蠅只能專一的產生短期記憶或長期記憶。 這些研究結果顛覆了以往科學界對於記憶形成的認知,卻也合理解釋目前老年失智的臨床病徵。 例如老年失智病患往往只有短期記憶喪失,但是長期記憶卻絲毫不受影響,這可能是大腦一開始在處理兩種記憶資訊時,就是兩套完全獨立且彼此互不影響的大腦迴路—短期記憶迴路與長期記憶迴路。這項重要的研究成果於2017年5月15日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論文第一作者為本所博士生徐緯寰。緯寰在吳嘉霖副教授指導下,於本所碩士班就讀一年後便選擇直接攻讀博士班,目前為本所博士班三年級學生。 吳副教授團隊目前也持續致力於探索大腦內記憶形成的分子機制及神經迴路,期盼有朝一日能對失智症成因提出合理解釋。論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comms15230

  • 2024

    01.15

    賀 吳嘉霖副教授指博士生『徐緯寰』榮獲第14屆永信李天德醫藥科技獎-傑出論文獎

    本獎項為國內最高的醫藥科技獎項之一,緯寰為本屆獲獎者『唯一私立大專院校學生』。財團法人永信李天德醫藥基金會為鼓勵國人從事醫、 藥科技研發工作,選拔傑出貢獻者,頒予卓越醫藥科技獎、青年醫藥科技獎 及傑出論文獎以玆獎勵,以期提升中華民國醫藥科技之研發水準與國際地位。 傑出論文獎:(一)凡中華民國國民於國內各大學院校研究所博士班在學之研究 生或於申請年度前一年畢業之畢業生,於博士班研究生在學期 間完成之醫藥科技相關學術論文發表於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者, 得由指導教授推薦為候選人,並在推薦書上加蓋推薦單位印信。(二)傑出論文獎以主要著者(博士生)為候選人,如獲入選,依每年 預算新台幣二百萬元,每名獎金新台幣二十萬元及獎牌一座, 名額上限十名,其中二名為藥學應用領域。 獲獎網頁連結:http://www.ttlbf.org.tw/LTT/lee_06.aspx

  • 2024

    01.15

    博士生徐緯寰參加2019年第26屆中華民國細胞及分子生物學學會-徐千田優秀論文獎-優勝

    恭賀生化分生組吳嘉霖老師博士生徐緯寰獲得『2019年第26屆中華民國細胞及分子生物學學會-徐千田優秀論文獎-優勝』。 徐緯寰是唯一一位私立大學博士班參賽入圍者,證明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是值得念博士班與做研究的好大學

  • 2024

    01.15

    博士生李旺宝獲得2019年第26屆中華民國細胞及分子生物學學會-優秀壁報論文獎

    恭賀生化分生組吳嘉霖老師博士生『李旺宝』獲得『2019年第26屆中華民國細胞及分子生物學學會-優秀壁報論文獎』

  • 2024

    01.15

    江孟軒參加第27屆細胞及分子生物新知研討會獲選為『優秀壁報論文獎』。

    恭賀吳嘉霖老師博士班學生江孟軒,參加中華民國細胞及分子生物學學會所舉辦的『第27屆細胞及分子生物新知研討會』,在大會中獲選為『優秀壁報論文獎』。

46筆資料,目前在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