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萬國華老師的指導,本次有幸投稿大綱並參與日本呼吸治療協會學術集會並聽取日本呼吸治療學界專家學者分享研究及臨床經驗。日本呼吸治療協會學術集會為日本呼吸治療協會一年一度舉行之研討會,由日本胸腔科醫師、臨床醫學工程師與醫療人員進行呼吸治療學科學術交流。大會包括國際學者講座、臨床教育講座、優秀學術著作分享、濕氣治療、吸入性氣體治療、ECMO、居家呼吸治療、小兒、胸腔物理治療、呼吸器脫離、醫療安全、臨床監測學、臨床研究、呼吸治療病例分享等多項主題。舉辦日期為2024/6/28-29,為會期為期兩天,每日皆有9-10個會場同時舉行學術演講,總計約300場演講。此研討會每年於日本不同城市舉辦,今年為第46屆研討會,舉辦地點為山形縣天童市。
在為期兩天的研討會中,我深刻體會到整體活動安排相當緊湊且充實。每一天的議程都充滿各式各樣的主題演講,匯聚了來自日本以及國際邀請的學者專家,有許多值得學習與參考的資訊讓與會者能夠在短時間吸收大量來自不同領域的新知識與觀點。。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日本學術界在研究態度上的嚴謹與慎重在基礎研究、臨床試驗及新技術導入層面,日本學者皆展現出極高的標準與要求。他們不僅重視證據的可靠性,更特別強調研究結果在本土環境中的再驗證,即使這些結果在國際間已獲得一定程度的共識。這種嚴謹的求證過程與態度,與我先前參與的「2023台灣急重症聯合學術年會」中對新知識的接受與應用方面相對開放的氛圍有所不同,日本學術界則顯得更加保守與謹慎。即使是一項在國外已有初步成果的新技術,日本的研究者與臨床醫師仍會選擇在日本國內特定的臨床條件下重新驗證其效果與安全性,並且密切追蹤實際應用的結果,以確保不會因環境或族群差異而產生意料之外的影響。這種重視本地再驗證的精神,無論是在學術研究還是臨床應用上,都透露出對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的極致重視。
綜觀此次日本之行,除了實際獲取新知之外,更重要的是在研究態度與方法論上所獲得的啟發。從日本學者對新技術、新知識的接受與運用過程中,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他們對科學精神與臨床實務之間的平衡展現出極為謹慎而負責任的態度。這種態度提升了醫療品質,也為學術研究建立了更堅實的基礎。
對我而言,這不僅只是一場研討會的參與經驗,更是一種跨文化學習的歷程。未來若有機會,我也希望能夠將這次在日本所觀察到的學術態度與嚴謹精神,應用於自身的工作與研究中。無論是面對新知識的引進、研究方法的選擇、或是技術的實際應用,皆以謹慎求實的精神為核心,為病人帶來安全與效益,也為醫學界帶來更長遠且穩健的發展。
【林校友目前於長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攻讀博士學位】
▲林校友於研討會口頭報告發表。
▲報告後提問時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