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寫兩三事【中醫系 104 廖得凱 撰】

我來自雲林虎尾,一個以糖業為核心所建立起來的城鎮,高中以前求學都在離家不遠處,所以選填志願來到北部後,猶如姥姥逛大觀園,什麼都感興趣、什麼都想試試看,我得承認:高中以前的生活對我來說是枯燥的。

 

人生的轉捩點

大一社團,大二球隊,大三念書,大四山地學習,每個時期的我都有一個忙碌重心,對於書寫,大概僅止於記錄當下發生了什麼事以及藉由文字作為心情抒發,大二雖然獲得了長庚文學獎肯定,我將榮耀歸功於晨昏顛倒的暑假課程,所有的文思泉湧來自於睡不著的夜晚和充分的白天補眠,而替代役那年是我人生中很大的一個轉折,家人送了一台還不錯的單眼相機,為了拍出好照片,我利用雙腳和公車,幾乎造訪了台南的所有鄉鎮,拍人、拍老屋、拍地景,過程中發覺攝影這個輸出稍嫌平面,如果要更具立體,必須知道被攝人事物的更多描述。學習建築,我鑽研李乾朗教授的台灣古蹟專書;學習歷史,我借閱台南市文化局的南瀛系列叢書;學習訪談,我報名公民記者的工作坊,意料之外地獲得了更完整的敘事能力。

 

以紀實為創作主軸

確立志向踏入外科後,不急著進入臨床,跟太太背上十公斤以上的登山包,開始長達半年的跨國旅行,旅行永遠不缺新鮮事,有了題材讓我可以進行大量的寫作,而大量的寫作又讓我在事物的發覺上更為敏銳,效應相乘下,即便對別人來說可能是平淡無奇的事件,但我總有能力用經驗和感受悟出一番心得,由於都是親身經歷的事,比起不必要的華麗文藻,以紀實題材作為文學主軸,我認為更能打動心弦。

 

苦難是記憶的根源

外科住院醫師訓練以及家中新成員的誕生,一度讓我忙碌到懷疑人生,套一句太太最常抱怨的:沒錢、沒人、沒時間。但痛苦過後,美跟經驗會留下,而我也把〝苦難是記憶的根源〞這句話作為核心價值努力實踐著,2024對我而言是個重要的里程碑,包括訓練告一段落、新成員作息步入軌道,我也總算有閒暇重新耕耘廢棄許久的文田,把外科開刀的點點滴滴投稿院內的敘事醫學比賽,榮獲首獎,也因為時常撰文分享教學方法,一舉受推薦成為院級優良教師;以澎湖離島醫師的特別經驗,入圍了國家文化記憶庫的策展活動;另外,整理過去的一些手稿給雲林縣文化局,經過層層評審,最後順利出版成書,書名:成為完整的人。

我是一名外科醫師,開刀是我的主業,書寫則是讓我恢復疲勞的最佳方式!


    【廖校友目前於奇美醫院消化外科擔任主治醫師,同時支援台東基督教醫院】
中醫系


▲以澎湖離島醫師記趣入圍國家文化記憶庫的策展活動。(照片左一)

中醫系

▲奇美醫院院級優良教師肯定。

中醫系

▲獲選雲林縣作家作品集和出版刊物。

中醫系

▲來到後山支援台東基督教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