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系畢業已經八年了,回想過往求學的點點滴滴,總會讓我想起賈伯斯的名言:「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backwards.」
我是個生物人,同時也是個資訊人,而生物資訊則是引領著我跨界的橋樑。生醫系有個傳統:從大三開始必修專題研究。然而在我就讀生醫系之時,第一次進行專題研究是在二年級上學期,當時的我擔任系學會會長,想找能夠較彈性進行實驗的方式完成專題研究,於是選定了蘇文慧老師的實驗室進行dry-lab專題,這樣一個簡單又或許被認為是偷懶的想法,陰錯陽差地開啟我對電腦程式的興趣,後續在wet-lab實驗室進行輪替實習(laboratory rotation)後,更再次確認了我對資訊領域的興趣。
這段經歷讓我深刻體會跨領域學習的價值。一路走來,從一開始對程式一知半解,修課過程中也常常卡關、深感挫折,但因為興趣驅使,仍慢慢地累積經驗。畢業後,我選擇攻讀生物醫學資訊碩士,再跨入純資工領域攻讀博士,專注於研究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NLP)的理論,以及其在生醫領域的應用,包含醫學命名實體標註、醫療病歷資料擷取等方向。
回望當年的選擇,其實沒有人能預見未來的路會怎麼走。正如本文一開始賈伯斯所說的名言,確實只有回頭看時才會發現每一個點如何串聯成線。若沒有當年想「偷懶」選dry-lab專題的念頭,就沒有現在走進人工智慧世界的我。
長庚生醫系不僅給了我紮實的科學訓練,也讓我深刻理解科學研究的浩瀚,更教會我在變化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勤勞樸實,這四個字在大學時期的我沒什麼太大的感想。然而回望一路走來的學術之路,才發現這四個字所代表的精神已經深深融入在我的生活中。我很感謝長庚大學對我的栽培,也期許未來的自己能繼續貫徹長庚精神。
【林校友目前於長庚大學人工智慧學系擔任助理教授】
▲受蘇文慧老師邀請,回到生醫系與學弟妹分享生醫領域求學經驗。(照片右一)
▲回到母校陽明大學分享學術研究。(照片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