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周台華,目前任職於台灣蘇萬諾有限公司(前身為台灣3M 醫療保健部門),擔任資深生物製程工程師,我已經在業界上班超過15年,主要工作項目為協助在台灣的生物製藥客戶,完善整體的生產流程及純化與過濾製程。
2020年起,感受到生醫產業的一日千里,便決定要重新回到學校,再次加強自己的專業。在得到公司主管同意後,利用在職的空餘時間,攻讀長庚大學生物科技產業博士學位學程,並於2021年正式加入王永樑老師的實驗室,開始了我的博士班旅程。生物科技產業博士學位學程用心設計的研究所課程,除了博士班要求的基礎訓練外,它更重視與實際產業的連結,與多樣化的實用課程內容。除此之外,在這個學程中,更重要的是加入了業師的制度,在指導教授王永樑老師的幫助下,我認識了現在的嘉碩生醫的研發處長劉思恒老師,這與傳統的博士生不同的是,我多了一位業界的指導教授,也因此接觸了在平日生醫產業中,較少碰到的醫療器材研發。四年博士班中,我的研究題目是如何將現有的生物技術更有價值的直接應用到產業中,也在學程的修課中接受到許多學習資源,透過產業實習及選修產業相關課程(例如:醫學新知導論、生技製藥研發、生技產業與公司評價及有趣的生物資訊分析課程)與很多業界各領域的業師分享交流,學習到產業的面向,更加清楚產業需求,而在面對工作上的客戶交流中,有了共同的話題,與聚焦的討論,從學程理論與實務的課程中,有效放大了我與客戶交流的深度與廣度。
然而,因為我是以在職的身份攻讀博士班,需要兼顧學業與工作的壓力與進度,感謝學程中的老師們的理解與支持,尤其是我的指導老師王永樑教授,他廣博的智慧,與深厚的知識,並用他最大的理解與容忍,讓我在學習的過程中,同時兼顧工作與學業的平衡,並不斷的在過程中給我最大的鼓勵與激勵,並且給我適當的壓力,希望我能夠扎實的學習以達到學校對博士生的要求。另外,在職生的另一個挑戰就是來自於家庭,家庭給予的支持也是我能完成學業的最大動力。
在四年的學習中,不論是從課堂中的基礎知識,或實際進行實驗與數據的分析,讓我們能從理論到實作,最終到論文發表。博士班所做的看起來可能與正職工作關係不大,如果僅僅為了文憑而去念博士班,會非常辛苦;然而,最簡單的方式是運用這些知識,乃至於方法學,讓其變成自己生活的一部份,這就是我所看到能夠提早畢業,甚至日後術業有成的博士跟教授們,都是來自於「態度正確」的學習,他們選擇成為繼續攻讀博士學位,並把在這段歷程學到看到的,實踐與拓展於自身及未來的生活與工作,達到真正的學以致用 ! 這亦是我對自己的期許與勉勵 ! 我再次感謝生物科技產業博士學位學程,讓我從業界走入學界,之後再回到業界,一路上受益良多!分享給已經走過、正在經歷中,或未來想要挑戰的朋友 !
【周校友目前於台灣蘇萬諾有限公司擔任生物製程工程師】
▲台灣gSIC代表隊選拔賽獲得第三名。(照片右三) 。
▲團隊與指導老師程欣儀教授與澳洲GSIC合影。(照片後排左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