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威夷的科研花火:從研究到人生的探索與分享【醫放系 107 蕭榮森 撰】

當畢業多年後,再次回想起大學時光,那真是一段充滿酸甜苦辣的滋味。伴隨著每位大學生都一定有過的迷惘與對未來的無知,有過在實驗室做研究到午夜卻仍頻頻失敗的苦澀,亦有過投稿國際研討會被接受而出國發表的激動與喜悅。不論如何,在20歲前後的這4年大學時光,一定有值得好好利用及把握的美好事物。我認為每個人只要抓住至少1件自己有興趣的事情、持之以恆的鑽研其中,都能獲得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收穫。

大學時期,除了系上常見的與輻射相關之課程外,我對磁振造影(MRI)這項技術特別充滿了好奇。透過人體內水分子的活動,MRI不僅能提供結構性的影像,亦能提供許多微環境的功能性影像資訊,令人深深讚歎及著迷。因此我自大二開始積極參與系上王俊杰老師實驗室相關研究。很幸運地,我有機會在2016年,在陽明大學舉辦的第11屆醫學影像記放射科學系研討會上發表研究成果,並獲得英文報告口頭優等。這不僅肯定了我的努力,更讓我對這個領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隨後,我又在2017年於夏威夷舉辦的國際磁振造影研討會(ISMRM)上發表論文,這段經歷讓我開拓了國際視野,尤其是王教授實驗室團隊所給予的支持與鼓勵,讓我從沒想過能在大學時期就出國參與國際研討會、甚至是發表研究成果。在檀香山參加會議時,大會依據不同的研究主題會同時展開78場講座,一場場精彩紛呈的專題講座、為期6天的會議讓我汲取著最新的研究成果,不僅拓寬了專業知識,更近距離地感受到了科學研究前沿的突破與發展。除此之外,每場討論之間的coffee break也都是與來自世界各國的學者當面交流的絕好時機,甚至是攻讀PhD的機會,也都有可能透過會議時多多詢問甚至媒合。對第一次參與會議的我而言,更開心的莫過於大會有舉辦一個名為「Newbie Reception」的活動,在夏威夷海灘旁的Hilton酒店為所有第一次參與會議的新鮮人舉辦晚宴,不只有美食佳餚、也是與他國青年學子交流、跨出舒適圈提升視野的好機會。在會議期間的其他日子,也會碰到在長庚醫院從事MRI研究的其他醫師、教授、學長姐們,未來研究所的路上也都是默默提供了我許多無形的幫助。找到自己的興趣,並為之付出努力,是大學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

現在回想起,我仍能記得在夏威夷海灘漫步的記憶與夜晚海浪的波動及拍打的聲音,在衝浪聖地Waikiki Beach租了衝浪板但只是在板上隨著海浪載浮載沉甚至曬傷,都是檀香山在我的大學青春時光留下最深的烙印。投入系上實驗室進行研究並能出國交流絕對是我大學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件事,這段經驗也協助了我成功申請到清華大學就讀研究所。大學能接觸的面向很多,鼓勵學弟妹們不必貪多求全,找到一個真正感興趣的領域就好,持之以恆,未來的道路必定會自然為你鋪出來。

【蕭校友目前於台灣電力公司核能後端營運處擔任核能工程師】


醫放系
2016年於陽明大學舉辦的第11屆醫學影像記放射科學系研討會王俊杰老師實驗室團隊合影(作者為右二)

醫放系

▲在夏威夷沙灘旁的Hilton飯店為首次參加國際磁振造影研討會的新人舉行晚宴。

醫放系

ISMRM會議現場的徵才資訊看板(包含post-docPhD…等)

醫放系

▲來自世界各國的學者共同出席磁振造影年度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