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到主要內容

本校各研究中心皆具特色研究領域,歡迎您報考加入。

招生入學相關資訊:03-2118800分機5591、3370(教務處招生組)、5046、3438(教務處研教組)

學術研究相關資訊:各研究中心團隊成員

分子醫學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名稱

分子醫學研究中心

研究特色 分子醫學研究中心是國內唯一以「癌症生物標記」為研究主軸,進行轉譯醫學研究的學術單位,獲美國癌症研究單位青睞,成為美國「癌症登月計畫」的成員之一,與世界頂尖癌症專家合作,為終結癌症貢獻心力。中心空間約1000坪,規劃有研究員辦公室及實驗室、會議室、蛋白體核心實驗室、次世代定序基因體核心實驗室及生物資訊核心實驗室。以完善的多體學技術平台支援執行教育部高教深耕特色領域研究中心計畫,並提供校內外多種體學分析研究服務。
教學訓練目標 歡迎具有生物醫學、生命科學、資訊工程等背景的同學加入;教學訓練目標在於培育擁有現代體學技術與大數據分析人才,能將所學實際應用於研發重大疾病早期偵測與新穎治療策略;參與研究計畫學生將提供助學金。
可報考系所 生物醫學研究所(碩、博士班)、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碩士班、生物科技產業碩博士學位學程、生物醫學系臨床試驗與評估碩士班、新興病毒分子醫學國際碩士學位學程
中心網址 https://cgmmrc.cgu.edu.tw/
中心位置 第一醫學大樓9樓

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名稱 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
研究特色 本中心針對容易突變而造成疫情的病毒進行研究,包括檢測平台、致病性機轉及抗病毒藥物及疫苗的研發,且透過緊密的國際合作網對無國界新興病毒感染之預防,控制及治療能有即時的貢獻。
教學訓練目標 以基礎與臨床病毒感染、免疫相關知識及實驗技術為教學訓練目標,歡迎生命科學相關科系背景的同學加入,並且提供學生助學金。
可報考系所 生物醫學研究所(碩、博士班)、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碩士班、生物科技產業碩博士學位學程、新興病毒分子醫學國際碩士學位學程
中心網址 https://rcevi.cgu.edu.tw
中心位置 第一醫學大樓12樓B區

綠色科技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名稱 綠色科技研究中心
研究特色 由於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日本福島核災、異常氣候,更喚醒民眾對能源取得及其污染的密切關連性。為實現人類永續發展的共識,本中心結合校內外及長庚醫院之研究能量與資源,進行前瞻性綠色能源與環保科技研究,並培育相關領域科技人才。
本中心主要研究團隊為前瞻光電技術應用組、智慧能源管理組及可攜式能源組。各組投入於研究如何提高光電元件和可攜式能源的利用率,並提升燃料電池之氫氣生產效率以及節約各種物聯網感測晶片資源用度,開發生醫光電臨床導向之產品與技術,以貼近未來產業需求,進而實現人類永續生存與發展。
教學訓練目標 教學與研究特色強調理論與實務的密切結合,在企業資源整合共享的原則之下,擁有相同於國立頂尖大學等級之軟硬體設備與資源,並結合校內外包含長庚體系、台塑企業及其他科學園區結盟公司等更多元寬廣的產業鏈結及就業管道,以培育前瞻性綠色能源與環保科技研究相關領域科技人才。本中心主要研究領域為太陽能電池、光電元件製作及燃料電池、生醫光電應用及低能耗感測晶片等領域,歡迎大三、大四學生加入我們的研究團隊。
可報考系所 光電工程研究所碩士班、電子工程學系(碩、博士班)、化工與材料工程系(碩、博士班)、機械工程學系(碩、博士班)
中心網址 https://gtrc.cgu.edu.tw/
中心位置 長庚大學工學大樓10樓

健康老化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名稱 健康老化研究中心
研究特色

從個人老化歷程出發,從健康期、到亞健康期乃至疾病、臨終,可能為老化必歷經的過程,為此針對自然老化及老化疾病產生前,預防疾病的產生及疾病產生後的照顧及輔助成為首要的目的,透過預防、介入及輔助,建立一套完整且能互相作用的照護系統及預防系統,並往公共政策建議及長期照護體系決策出發,以作為提供政府在未來長期照護決策及政策制定之基礎。
從這核心概念及針對老化歷程所作之規劃之下,健康老化研究中心規劃分為健康促進與照護模式研究群、老化疾病相關研究群、核心實驗技術合作平台(代謝體學及fMRI醫學影像)及海量資料與智能科技研究群等四大研究方向,其中健康促進與照護研究群包含肌少症疾病研究、中草藥抗老研究、人體及社區世代老化研究及介入與預防方案開發研究等四大領域;老化疾病相關研究群包含神經退化疾病研究、心血管疾病領域研究、糖尿病及症候群領域研究及認知及失智症領域研究等四大領域;核心實驗技術合作平台由代謝體學及fMRI醫學影像所組成;海量資料與智能科技研究群由海量資料及科技介入輔助研究所組成。
(一)健康促進與照護模式研究群
分為肌少症疾病領域、中草藥抗老化領域、人體及社區世代老化研究和介入與預防方案開發研究等四大領域研究。肌少症疾病領域主要以促進老年人健康為宗旨、找出更方便的肌少症診斷方式、並以運動介入來改善老年人肌少症的問題。以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中草藥抗老化領域以發展中草藥轉譯醫學,並探索新穎性的藥物分子機制與訊號傳遞,開發延緩老化及相關疾病預防之中草藥和植物新藥;人體及社區世代老化研究以社區與機構照護兩大類型居民為研究主體,建立健康老化族群之生物資料庫,並作為國人高齡長者健康與亞健康之早期判別依據,建立早期老化篩檢及介入模式;再者為介入與預防方案開發研究,以針對社區老人或衰弱、退化性(如Parkinson disease)、血管疾病老人為主軸,建立篩檢、預測疾病發生或再發的生物行為與神經生理偵測指標,並驗證次級預防(secondary prevention)惡化、退化或再發之治療方案,建立具實證治療手法之虛擬實境與監測系統,以及推廣至社區及居家之健康促進方案。
(二)老化疾病研究群
分為神經退化疾病領域、心血管疾病領域、糖尿病及代謝症候群領域及認知及失智症領域等四大研究領域。神經退化疾病領域,藉由分子影像、生理監測與生物標記偵測的開發與運用,以解決老年早期神經退化性疾病的判定及建立介入成效評估指標;心血管疾病領域,以開發心血管老化及心衰代謝體指標,建立生理與功能感測系統,開發銀髮族互動性運動科技為主軸;老年糖尿病及代謝體症候群疾病研究領域,以探討年齡與藥物對代謝症候群/糖尿病之影響,開發生物指標性代謝物,並建立個人精準醫療資訊及資訊診斷平台為主軸;最後為認知及失智症研究領域,主要針對失智症患者家庭發展照顧介入措施與相關測量工具,以提供失智症患者介入措施成效評估建立影像實證的效度指標,並探討其在認知行為之介入治療及評估之指標。
(三)核心實驗技術平台
由代謝體學及fMRI醫學影像所組成,前者主要針對老化相關疾病議題研究(如血管疾病系統、代謝體症候群、肌少症、腦部退化性疾病等具有評估價值的代謝物生物指標為發展重點,以建立利用體液分析即能達到多項「功能醫學檢測」,並開發出個人醫療代謝物分析的產品,應用於臨床及健康檢查。後者則為作為檢測平台之影像輔助媒介,提供早期臨床診斷和早期預防與治療,以減緩或減少帕金森氏病和失智症發病,從個人化影像收集、數據分析與結果呈現等關鍵技術之輔助。
(四)海量資料與智能科技研究群
由海量數據及智能科技介入所組成,蒐集海量病理數據及疾病成因之數據分析,以作為建立老化病理特徵之判別依據,並建立個人老化疾病預防之決策系統及臨床決策之判讀依據,藉由臨床決策及個人健康決策系統,導入長照服務與醫療健康照護之創新系統開發與評估研究,針對創新服務設計、創新服務系統之開發與導入、系統可用性與安全性評估等,並且協助政府進行智慧長照創新應用服務盤點,以及穿戴式裝置與物聯網於健康照護領域之應用研究。

教學訓練目標

以下針對四大研究領域分別論述其教學訓練目標,並闡述招生對象,同時提供未來學生有相關管道能瞭解及加入相關研究所進行研讀:
(一)健康促進與照護模式研究群
分為肌少症疾病領域、中草藥抗老化領域、人體及社區世代老化研究和介入與預防方案開發研究等四大領域研究:
肌少症疾病領域主要由長庚醫院醫師團隊組成,醫師群分別來自復健科、家醫科以及婦產科,搭配來自學校的醫療工程及設計學系教授共同組成研究團隊。可同時招募醫學界及工程界有興趣的學生,未來在培育優秀年輕人才規劃上,將可同時學習來自醫療以及工程上的寶貴知識,搭配實地場域進行實習等機會,將可為國家培育出許多醫療工程背景人才以及長期照護相關人才。
中草藥抗老化領域以透過藥物治療的標靶平台建立、傳統中藥和植物藥的臨床前研究、有效成分的探索與化學結構解析、藥理機制的研究等,以解析化學結構和藥物活性的關係,並針對臨床試驗的規劃進行培育訓練,對於藥理及細胞等研究有興趣者亦可參考中醫學系天然藥物研究所之內容。
人體及社區世代老化研究以透過培養高齡健康產業專業,分析老化慢性疾病早期篩檢因子、並透過大數據健康資料探勘並利用統計分析,聚焦於高齡社會長期照護政策改善與管理,本研究團隊亦獲得QA及QC規劃實驗室認證,提升實驗數據的可信度。歡迎對高齡照護管理、健康老化社區預防醫學、大數據健康資料庫、實驗檢測監控有興趣同學加入。
介入與預防方案開發研究,以實證與轉譯科學為發展方向,培養學生具備剖析現代各理論的能力,及強化學生從事老化相關臨床研究的實力,主要將神經行為科學帶入健康老化領域,並從事跨領域研究之整合,近年來也針對高齡及老化議題增設相關課程,提升全校相關科系之專業人才進入老人及長期照護職場之能力,除了在課堂上廣邀現今已投身社區的業界人士來講授課程,讓學生能習得相關的老人健康科學之知識與研究,強調學用合一,並於課程中加入社區實習,增加學生實務演練的機會。同時結合臨床與研究,促使學生在學期間獲得臨床實務經驗,提升其復健科學學術與實務研究能力,並培育跨領域研究人才,結合電機,電子,機械等師資共同指導,共同進行高齡老化相關智慧復健裝置研發。適合對老化復健有興趣的醫學院與工學院學生修習,及對職能治療學、復健學、神經影像學、心理學、生物力學、醫學工程、長照與健康照護等背景的學生加入,其相關資訊亦可參考職能治療系之說明。
(二)老化疾病研究群
分為神經退化疾病領域、心血管疾病領域、糖尿病及代謝症候群領域及認知及失智症領域等四大研究領域:
神經退化疾病領域,藉由了解神經老化疾病和神經退化的分子機制,從事細胞與動物實驗,並針對相關關研究培訓相關領域人才,歡迎對生物醫學有興趣學生參與,相關內容亦可參考生物醫學所之內容。
心血管疾病領域,了解如何以系統性評估模式建立心臟生理與功能標誌偵測方法,建立心臟血管流體動力特性、能量代謝等指標,並與運動產學相互結合,歡迎具有生醫、物治、職治相關背景或跨領域的夥伴加入,其更深入的探討亦可參考物理治療學系之內容。
老年糖尿病及代謝體症候群疾病研究領域,歡迎生物醫學領域背景之同學加入本團隊,提供參與實驗室第一線的實驗技術訓練以及學習糖尿病相關知識,其內容亦可參考生物醫學系之內容。
認知及失智症研究領域,除了針對失智症患者家庭發展照顧介入措施與相關測量工具之外,亦探討老化及疾病/失能對認知及行為指標的影響及決定失智症處理與認知訓練等介入措施等,透過提供學研究交流及扎實的理論基礎,並提供跨領域研究、國際合作等教學環境,對其領域有興趣的同學亦可以參考護理學系之網頁介紹。
(三)核心實驗技術平台
由代謝體學及fMRI醫學影像所組成,前者主要以磁振造影基礎與應用、磁振造影的波序開發及磁振造影的影像分析為主進行相關教學及培訓,並歡迎醫學、工程背景及對醫學影像有興趣者加入,其醫學影像相關研究和內容,亦可參考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及研究所資訊。後者則為現代生物醫學的紮實訓練與培養獨立進行研究工作經驗,並重點強化基因轉植,動物複製,基因治療,細胞治療,組織工程等新興的生物科技及醫療技術的應用,歡迎對生醫、生物及相關領域的學生加入,亦可參考生物醫學系等資訊。
(四)海量資料與智能科技研究群
由海量數據及智能科技介入所組成,透過跨領域學程之培訓機制,培養跨領域之技術、工作坊與創客營隊,培訓場域實務能力及交流培育最新跨領域人才,同時藉由參訪與場域深蹲方式,了解長照需求及設計具可行且實務之方案,同時進行人才無縫接軌產業或場域,期待對於智慧長照科技有興趣者、具有跨領域學習能力,資訊、設計、醫學、護理學生為主,其相關資訊可以參考資訊管理學系及相關研究所有更詳盡的說明。

可報考系所

大學部:
職能治療系、物理治療系、生物醫學系、護理學系、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醫務管理學系、資訊管理學系
研究所:

生物醫學研究所(碩、博士班)、護理學系(碩、博士班);中醫學系天然藥物碩士班、物理治療學系復健科學(碩、博士班)、職能治療學系行為科學碩士班(職能治療學組)、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碩、博士班)、健康暨長期照護產業碩士學位學程、醫務管理學系碩士班、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生物科技產業碩博士學位學程、生物醫學系臨床試驗與評估碩士班

團隊成員

以健康老化研究中心為主軸,分成四大領域進行說明。
健康老化研究中心:https://harc.cgu.edu.tw/
聯絡人:吳菁宜主任
(一)健康促進與照護模式研究群

聯絡人:黃美涓醫師/陳靖倫醫師/黃書群醫師
聯絡方式:walice@adm.cgmh.org.tw

聯絡人:許光宏教授
聯絡方式:khsu@mail.cgu.edu.tw

聯絡人:黃聰龍教授
聯絡方式:htl@mail.cgu.edu.tw

聯絡人:吳菁宜教授
聯絡方式:cywu@mail.cgu.edu.tw
(二)老化疾病研究群

聯絡人:陳景宗教授
聯絡方式:Jinchen@mail.cgu.edu.tw
聯絡人:洪麗滿教授
聯絡方式:lisahung@mail.cgu.edu.tw

聯絡人:王鐘賢教授
聯絡方式:s5492@mail.cgu.edu.tw

聯絡人:徐亞瑛教授
聯絡方式:yeaing@mail.cgu.edu.tw
(三)核心實驗技術平台

聯絡人:王俊杰教授
聯絡方式:jwang@mail.cgu.edu.tw

聯絡人:鄭美玲教授
聯絡方式:chengm@mail.cgu.edu.tw
(四)海量資料與智能科技研究群

聯絡人:許建隆教授
聯絡方式:clhsu@mail.cgu.edu.tw

生醫工程研究中心

歡迎有志從事生物醫
研究中心名稱 生醫工程研究中心
研究特色

本中心係以整合本校及長庚醫院各科所生物、醫學與工程等人才與資源,進行生物醫學工程跨領域、前瞻創新研究為目標。目前中心設有生物感測、分子影像與組織工程等三組。
本中心近兩年有兩項突破性技術榮獲「國家新創獎」及科技部「未來科突破獎」等殊榮︰分別為「無創式超音波聚焦腦部給藥技術」和「穿戴式心震圖譜輔助心臟病發早期預警系統」。前項技術廣受國際重要媒體報導,被譽為可能改變人類生活五大超音波關鍵技術之一;後項技術也經英國 Impact research評估為今年度對全球健康醫療領域有重大潛在衝擊的技術!

教學訓練目標

學工程跨領域創新研究之同學加入研究團隊。本中心將提供研究方法、創造工學、人工智慧(AI)、物網(IOT) 、穿戴式醫療器材設計、生醫晶片設計開發等訓練課程,以強化同學個人專業外,執行生醫工程研究必備之核心加值能力。除此,本中心也將培養學生參加國內、外各項生醫工程研究競賽,以激活學生「手腦並用、創思創作」之潛能。

可報考系所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碩、博士班)、生物科技產業碩博士學位學程
中心網址 https://biomedical.cgu.edu.tw/
中心位置 長庚大學工學大樓10樓

經營分析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名稱 經營分析研究中心
研究特色

本中心於未來有三研究發展方向,如下:
決策優化(Decision Optimization)
本項以及時數據和電腦的快速運算能力來做出最佳決策,使工廠由自動化、數位化開始,循序漸進進入互聯化與智能化階段,進而提升決策品質與組織之生產力。其中又以工廠管理的數位化與自動化,實現物聯網互動與善用數據分析和開發具智能決策能力的網實融合系統為目標,達到防止生產線已知問題的擴大,預先採取對策防止生產線問題發生,以及將工廠至供應鏈透過物聯網統一,落實工業4.0的願景。

健康資訊科學(Health Informatics)
本項計畫經由大數據分析以及人工智能的協助,提升醫療保健服務的品質和醫療管理效率,同時降低醫療失誤的發生頻率,減少醫療保健費用和普通文書工作量。

智慧醫療與科技長照(Smart Healthcare)
智慧醫療與科技長照則是期望透過人工智能、物聯網和機器人技術,加上大數據分析技術實現在地老化(Ageing in place),其中包含虛擬照護、精準醫療和預防保健等等,提供老年人口更適當的醫療資源與照護。

教學訓練目標

本中心結合醫務管理、工商管理、資訊管理及工業設計領域,針對銀髮族的全人照護模式及產業發展主軸提出四大構面,分別為照護需求、照護供給、商業模式與財務安全。此四大結構面建立在現代資訊管理系統下與資訊技術彼此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可報考系所

醫務管理學系碩士班、工商管理學系碩士班、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工業設計學系碩士班、商管專業學院碩士學位學程、智慧醫療創新碩士學位學程、管理研究所博士班

中心網址 https://barc.cgu.edu.tw/
中心位置 管理大樓7樓

健康資料研究服務中心

研究中心名稱 健康資料研究服務中心
研究特色

推動本校與長庚醫療體系應用全國性健康資料庫,進行相關研究與健康資料加值之工作、推廣健康資料分析與加值研究、培育健康資料分析人才、提供健康資料處理與分析諮詢服務,以增進與長庚醫療體系之研究合作,並強化與落實全國次級健康資料庫與長庚醫療體系臨床資料庫的結合應用。
「衛生福利部衛生福利資料科學中心-長庚大學研究分中心」提供長庚體系研究人員便利的資料及完善的使用環境,並方便相關流程之申請,惟各項資料之使用依個人資料保護法等規定辦理。
結合「臨床資訊與醫學統計研究中心」之生物統計、臨床試驗、流行病學、藥物經濟、醫療效果評估等各領域之專任師資組成諮詢與合作專家團隊,參與各項業務推行,結合領域內七大優勢,如:醫療大數據。
配合「臨床醫學研究所(臨床資訊組)」招生,整合「臨床資訊與醫學統計研究中心」師資與資源,提供健康資料庫處理與分析課程等相關課程。

教學訓練目標

對於臨床研究、健康資料庫資料處理、醫學統計分析,及相關研究有興趣者。
健康資料庫實務應用課程目標旨在熟悉台灣全民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之內容及其於醫藥衛生、健康照護研究之應用:並建立統計軟體SAS使用之基礎能力,能夠運用於健保資料庫處理與資料分析,培養日後應用次級健康資料庫進行研究分析之基礎能力。
由指導教授評估後提供助學金。

可報考系所

臨床醫學研究所臨床資訊組碩士班、生物科技產業碩博士學位學程、生物醫學系臨床試驗與評估碩士班

中心網址

http://rschi.cgu.edu.tw/

中心位置 第二醫學大樓1樓

臨床資訊與醫學統計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名稱 臨床資訊與醫學統計研究中心
研究特色

本中心係以提高學術研究與臨床研究教學,發展統計科學應用於臨床醫學研究中所產生之資訊研究範疇,並結合本中心與長庚醫療體系之研究資源,促進臨床醫學研究能量。有別於一般生物統計中心諮詢之規模,研究服務為首要考量,以應用為主軸,輔以臨床資訊應用方法學。
1. 對於校內及醫院各研究單位之教師及研究醫師提供學術合作與研究服務。
2. 包含全方位的研究合作與服務:生物統計、臨床試驗、臨床流行病學、生物資訊、藥物經濟學、遺傳流行病學、基因體醫學、人工智慧臨床大數據分析。     
3. 與其他系所合聘授課,並在臨床醫學研究所下設立「臨床資訊」組 (102學年度開始招生入學)。
4. 建立「臨床試驗研究學程」,提供校內學生成為臨床研究專員(CRA)與臨床研究護理師(CRC)之必須知識與技能。

5. 舉辦臨床研究相關領域之專題學術演講。
教學訓練目標 1.全國唯一以臨床資訊、醫學統計與科技評估整合為目的之人才培育的研究所,提供「臨床資訊」、「流行病學」、「健保資料庫資料處理與分析」、「醫藥科技評估方法」、「效果研究」、「藥物經濟學」、「臨床試驗設計」、「遺傳統計」與「人工智慧臨床大數據分析」等相關課程與研究。
2、擁有全台灣最大病人群之長庚醫療體系,能提供學習健康數據科學研究之機會,結合長庚大學「健康資料研究服務中心」與長庚醫院之師資與資源,以國內首見之理論與應用的教學方式,透過研究結合實務型課程的規劃,國內外場域實習的落實,產業合作的引入,培養學生國際觀及國際視野,及多元的職場能力,與產業經營管理能力,培育健康數據科學專業人才。
3、在專業研究領域中以提升應用生物醫學統計、流行病學研究設計、大型資料庫之處理、生物醫學資訊資料處理、人工智慧臨床大數據分析與研究方法之發展。
可報考系所 臨床醫學研究所臨床資訊組碩士班
中心網址 https://cims.cgu.edu.tw/
中心位置 第二醫學大樓5樓

放射醫學研究院

研究中心名稱 放射醫學研究院
研究特色

粒子治療利用質子或輕離子,非侵入性地殺死腫瘤細胞,比光子放射治療更具優點,包括:(1)劑量集中於癌細胞,可提升腫瘤治愈率,降低正常組織之副作用;(2)相對生物效應(RBE)值較高,即輻射品質較好,殺死癌細胞所需劑量較小。粒子治療雖然具有許多優點,但仍需先進科技之配合,才能完全發揮優勢;配合條件包括:高品質的影像、高精度的定位、高精密的劑量,以及細胞微環境的控制等。要達成這些條件,必須要有足夠的研發支援。林口長庚醫院是國內第一家實施質子治療的醫院,肩負著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使命。為了達成此一使命,長庚醫院與長庚大學共同成立放射醫學研究院(簡稱放研院),以前瞻性、跨領域之規劃,整合醫學物理、醫學影像、輻射生物之基礎研究,支援質子治療之臨床應用,開發粒子治療之關鍵技術,以追求此一領域之國際卓越地位。

教學訓練目標

本研究院與各研究中心歡迎生醫領域、放射與理工相關科系的同學加入一同參與研究。研究員與醫放系專任師資將共同指導,培育同學成為醫學放射領域之臨床、研究與產業人才。

可報考系所 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碩、博士班)、生物醫學工程學系(碩、博士班)
中心網址 http://irr.cgu.edu.tw/
中心位置 第一醫學大樓12樓

可靠度科學技術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名稱 可靠度科學技術研究中心
研究特色

本中心針對產品的零件、組件或系統,使用科學的方法(如物理、化學、電學、光學、數學有限元素模擬、統計學..等等) 來評估計算其衰退曲線,並預估他們的使用壽命,利用這些數據作為產品研發、維修保養策略等依據。

教學訓練目標

1.機械、電子、化學、材料、統計等背景學生加入。
2.可依學生專長針對該領域的產品學習可靠度的科學來設計出產品的壽命及耐用度,亦可評估以上市產品的健康狀況。
3.學生可參加研究專案得到工讀金。

可報考系所

電子工程學系(碩、博士班)、電機工程學系(碩、博士班)、機械工程學系(碩、博士班)、化工與材料工程學系(碩、博士班)

中心網址 https://cgucrest.org
中心位置 第二醫學大樓4樓

人工智慧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名稱 人工智慧研究中心
研究特色 人工智慧研究中心致力研究「智慧醫療」、「智慧製造」及「機器學習」相關技術。除了與校內其他研究中心合作,同時與長庚醫院攜手合作進行醫療相關研究,亦執行各項台塑企業產學專案計劃,能提供學生學術與產業結合之經驗。另外,不同的合作機會更能培育兼具人工智慧專長與跨領域知識技能的學生。本中心擁有大型機房及運算電腦設備,能提供充裕研究能量,讓學生在充裕的資源下安心學習。
教學訓練目標 歡迎對AI領域有興趣的同學加入研究團隊。本中心將提供研究方法、空間及運算能量,目標在於培育人工智慧人才。
可報考系所 人工智慧學系碩士班、資訊工程學系(碩、博士班)、電機工程學系(碩、博士班)
中心網址 https://aic.cgu.edu.tw/
中心位置 工學大樓11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