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科技業與博士生涯的雙重挑戰
在科技業工作的每一天,都充滿了挑戰與壓力,這樣的環境鍛鍊了我的專業技能與應變能力。然而,在這樣的工作強度下選擇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無疑是為自己的人生增添了一層難度。我在長庚大學攻讀博士班,一邊工作、一邊讀書,每天的時間都被壓縮到極限。
白天,我需要專注於公司的專案開發、解決技術問題,並與團隊成員協作;晚上,則回到書桌前,研讀論文、撰寫報告、進行實驗分析。週末並沒有休息的機會,因為總有研究計畫要推進,或者學校的課程與會議要參加。身體的疲憊是一回事,心理的壓力才是真正的挑戰。我曾經懷疑自己是否能夠同時兼顧這兩個領域,甚至一度萌生放棄的念頭,我不是一個聰明的學術人,指導教授也幾乎放生我。
但我明白,博士學位不只是學術上的進階,更是一種對自我的磨練。我深信,當前的努力將成為未來成功的基石。於是,我選擇咬緊牙關,迎難而上。我的同學鼓勵我,也讓我每周三中午到學校迄下課前提供我3-4小時的閉關寫paper,一寸一瞬的往前耕耘。
第二章:畢業後的轉型與挑戰
在歷經多年的努力後,我終於從長庚大學博士班畢業。然而,畢業並不意味著挑戰的結束,反而是新旅程的開始。公司給予了我一項新的任務——脫離技術專業的舒適圈,轉型發展商業模式。
這對我而言又是一次極大的挑戰,因為過去我一直專注於技術領域,以目前的舒適圈已經相對有餘,相較於商業策略、行銷、市場開發等方面的經驗在在顯示不足與挑戰。面對這樣的變革,我內心充滿了不安,甚至感到無所適從。然而,我深知科技業的變動快速,唯有持續學習、突破自我,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立足。
於是,我開始學習市場分析、商業模式設計,並積極與不同領域的專家交流。這段時間,我不斷嘗試、修正,雖然歷經了許多失敗,但每一次挫折都讓我更接近成功。這不只是技術人的轉型,更是一種對於未知挑戰的適應與突破。
第三章:面對家人與同仁的質疑
當我投入轉型的過程時,家人對此並不理解。他們認為我已經擁有穩定的工作,為何還要冒險進入陌生的領域?同時,公司內部的同仁也對我的決定抱持懷疑的態度,甚至有人認為這只是短暫的嘗試,終究會回歸技術領域。
面對這些質疑,我選擇不爭辯,而是用行動來證明自己的選擇。我的目標不只是完成公司交付的任務,更希望能夠為企業帶來新的成長機會。我積極投入各類專案,包括與美軍俱樂部、草山小鎮、円山驛以及台北市文化局杭州南路錦町歷史建築等單位合作,推動文化與商業的結合。
這些專案的推進過程並不容易,我們需要與不同機構協商、克服法規限制,甚至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進行創新。儘管挑戰重重,但當專案開始見到成果時,那種成就感讓我更加確信自己所選擇的道路。
第四章:勇敢面對挫折,迎接未來
人生的道路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無論是攻讀博士的過程,還是畢業後的職涯轉型,每一步都充滿了挑戰與困難。然而,正是這些挑戰塑造了我們,使我們成長。
在這段旅程中,我學會了如何面對挫折、如何從失敗中學習、如何調整心態以迎接新的挑戰。無論是來自家人的不諒解,還是來自同事的質疑,這些聲音雖然讓人感到沮喪,但它們並不能決定我的未來。唯有自己能夠決定是否要繼續前進。
當初選擇攻讀博士,並不是因為它簡單,而是因為它能夠讓我變得更強大。同樣地,職涯的轉型並非為了逃避,而是為了更大的成就。未來的路還很長,只有不斷學習、持續突破,我們才能在這個變化快速的時代中穩步前行。
第五章:給長庚大學學弟妹的勉勵
回顧這段旅程,我深刻體會到,長庚大學不只是培養學生的學術能力,更賦予我們面對挑戰的勇氣。無論是學術研究,還是職場上的變革,長庚大學的訓練都讓我們具備了迎接未來的能力。
對於正在攻讀學位或剛進入職場的學弟妹們,我分享以下幾點:
1. 勇敢面對挑戰——無論是學業、工作還是生活,困難與挫折是必然的,但請記住,真正的成長來自於克服困難的過程。
2. 不要害怕轉型與學習——科技與市場變化快速,保持學習的態度,勇於嘗試新的領域,才能確保自己在競爭中不被淘汰。
3. 堅持到底——當你選擇了一條道路,就全力以赴。無論別人如何看待你的決定,最重要的是你是否相信自己能夠走完這條路。
最後,我要感謝長庚大學的老師們,他們的指導與支持讓我能夠在求學與職涯發展的道路上堅持下去。這段旅程雖然艱辛,但正因如此,才顯得格外值得。
希望所有的學弟妹都能勇敢迎接未來,無論面對什麼樣的困難,都能夠保持初心,持續向前!We are nobody , we will be somebody if you do. it without hesitating.
▲ 於台北博覽會圓山花博演講:草山小鎮造鎮過程(林校友為左一)。
▲ 台北市府文化局長蔡詩萍參訪美軍俱樂部(林校友為左一)。
▲經理人 podcast訪問科技與文創之轉型(林校友為右一)。
▲台北捷運站歷史建築完工營運開幕(林校友為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