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到主要內容

【心得】陳森生 2025 Asia-Link BKK 國際設計工作坊

在這次為期十天的泰國工作訪。不僅讓我對產品設計的全貌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讓我在跨文化合作、創新思維與可持續發展理念方面獲益良多。以下,我將從不同層面分享這次工作訪的心得與收穫。
這次專案的地點選在泰國,一個充滿文化與設計靈感的國家。從第一天抵達泰國,我便深刻感受到當地與台灣的差異,例如建築的高度與特色、商業空間的獨特設計,這些都讓我對設計的可能性有了新的視角。在參訪SIAM CENTER與TCDC等地標時,我發現泰國在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的結合上做得非常出色,這點也啟發了我在專案中如何將傳統元素融入現代科技產品的設計。
此外,我們的團隊由來自不同國家的成員組成,包括印度、韓國、泰國與台灣的設計學生。這樣的組合不僅讓我們在專案中能夠多角度思考,也讓我學到了如何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協作。例如,在討論泰國火鍋的飲食文化時,我們發現每個國家的飲食習慣都不一樣,但這些差異反而成為我們設計產品時要注意到的問題點。
設計的核心是解決問題,而這次專案讓我深刻體會到,只有深入了解使用者需求,才能設計出真正有價值的產品。在專案初期,我們花了大量時間進行資料蒐集,分析目標用戶的生活習慣與痛點。我們的目標用戶是25-34歲的雙薪家庭,這些用戶通常居住在空間有限的公寓,對健康飲食與環保家電有高度需求。
透過討論研究,我們發現傳統冰箱存在許多問題,例如食物容易被遺忘或過期、空間利用效率低下,以及耗電量大的缺點。這些問題促使我們思考如何透過創新技術來解決,例如智慧感應燈可以提醒用戶哪些食物即將過期,AI智能追蹤技術則能幫助用戶更有效地管理食物。此外,我們還提出了透明玻璃技術的應用,讓用戶能一目了然地看到冰箱內部,減少開門次數以節省能源。
在這次專案中,我負責研究可持續性材料的應用,這是我學到最多的一環。隨著消費者對環保意識的提升,設計師需要考慮的不僅是產品的功能,還有其對環境的影響。為此,我深入研究了多種環保材料,在TCDC的材料博物館中找到了一些好用且環保的材料,我採用了一些以高強度且環保的材質作為冰箱外殼材料,這種材料不僅耐用,還進一步降低環境影響。透過這些材料的應用,我學到了如何在設計中平衡功能性與環保性,也更加認識到設計對於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這次專案的另一大挑戰是如何在多元文化的團隊中有效合作。我們的團隊由來自不同國家的成員組成,大家的背景與專業領域各不相同,但這樣的多樣性反而成為我們創造力的來源。在討論智慧冰箱的功能設計時,我們經常進行頭腦風暴,並從不同文化的飲食習慣中尋找靈感。例如,泰國成員提出的「透明玻璃技術」靈感來自當地市場的展示櫃,而韓國成員則建議加入智慧感應燈來提醒用戶食物狀態。
這樣的合作過程教會了我如何包容不同的觀點,並將其轉化為具體的設計方案。同時,我也學到了如何在團隊中扮演自己的角色,充分發揮專業技能,並與其他成員保持良好的溝通。
作為負責渲染的成員之一,我的主要任務是將設計概念具象化,製作出能夠清晰表現產品功能與美學的效果圖。這對我來說既是挑戰,也是學習的機會。在製作過程中,我需要不斷調整細節,確保渲染效果能準確傳達設計理念。
這次的渲染製作不僅提升了我的技術能力,也讓我更加認識到設計的細節對於傳達產品理念的重要性。同時,我也學會了如何在設計過程中與其他組員保持溝通,確保效果圖能與整體設計方向一致。
這次的智慧冰箱設計專案讓我受益匪淺,不僅學到了許多專業知識,也讓我對設計工作的價值有了更深的認識。我深刻體會到,成功的產品設計需要從多方面考量,包括使用者需求、技術可行性、環保理念以及美學表現。而團隊合作則是將這些環節串聯起來的關鍵。
這次的泰國工作訪是一個難得的學習與成長機會。透過資料蒐集、材料研究、設計討論與渲染製作,我不僅學到了許多專業技能,也叫到了來自各國的朋友。希望未來能有更多機會參與這樣的跨文化設計專案,讓我學到更多的文化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