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到主要內容
:::


獲獎資訊

焦點榮譽

長庚大學
03
恭賀本校多位教師入選「全球前 2% 頂尖科學家 (World's Top 2% Scientist)」
2023.10.12
  恭賀本校多位教師入選 「全球前 2% 頂尖科學家 (World's Top 2% Scientist)」    最新的「全球前 2% 頂尖科學家榜單(World's Top 2% Scientists)」於 10 月份發布,「全球前 2% 頂尖科學家榜單」是美國史丹佛大學參照 Scopus 所建立,並由 Elsevier 旗下 Mendeley Data 公布。史丹佛大學團隊使用所有 Scopus 作者計算,遴選出世界排名前 2% 的頂尖科學家,涵蓋 22 個主學科和 174 個子領域,依據下列幾種關鍵指標進行評分:總引用次數、H-index、共同作者修正的 Hm-index、不同作者身分的文章引用次數與綜合指標(c-score),最終選出「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1960-2022)」以及「2022 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兩份榜單。 本校入選「全球前2%終身成就頂尖科學家」: 33位;入選「2022年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 48位,其中有27位教師同時入選兩份榜單,榜單詳如下表。*此份名單依本校112年10月在職之專任教師名單手動查詢。 2022 年專任 NO. 姓名/職稱 系所   NO. 姓名/職稱 系所 1 刁茂盟 臨床教授 醫學系   25 張家禎 副教授 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 2 于鴻仁 臨床教授 醫學系小兒科   26 張煥宗 教授 生物醫學系 3 方嘉佑 教授 中醫學系天藥碩士班   27 張錦特 教授 管理研究所 4 王朝永 臨床教授 醫學系   28 莊瑞鑫 講座教授 化工與材料工程學系 5 王鐘賢 教授 物理治療學系   29 郭和昌 臨床教授 醫學系小兒科 6 余兆松 教授 細胞分子生物學科   30 郭昶甫 臨床副教授 醫學系內科 7 吳宗圃 教授 藥理學科   31 陳志平 教授 化工與材料工程學系 8 吳旻憲 教授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32 陳志豪 臨床副教授 中醫學系 9 吳俊仲 教授 機械工程學系   33 陳始明 教授 電子工程學系 10 吳菁宜 教授 職能治療學系   34 陳亭羽 教授 管理研究所 11 李志宏 臨床教授 醫學系皮膚科   35 陳濘宏 臨床教授 中醫學系 12 李健峰 教授 奈米工程設計碩士學位學程   36 楊智偉 臨床教授 醫學系內科 13 沙庫瑪 教授 資訊工程學系   37 葉昭廷 臨床教授 醫學系內科 14 林詩偉 教授 資訊管理學系   38 劉人文 臨床助理教授 顱顏口腔研究所 15 林維昭 副教授 數位金融科技學系   39 劉士榮 教授 機械工程學系 16 邱方遒 教授 化工與材料工程學系   40 潘同明 教授 電子工程學系 17 施信如 教授 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   41 蔡明宏 臨床副教授 醫學系小兒科 18 柯博元 副教授 細胞分子生物學科   42 蔡芸芳 教授 護理學系 19 紀景琪 臨床教授 醫學系   43 鄧景宜 教授 管理研究所 20 唐秀治 教授 護理學系   44 蕭文龍 教授 資訊管理學系 21 徐任甫 臨床副教授 醫學系小兒科   45 蕭秋月 教授 學士後護理學系 22 徐亞瑛 教授 護理學系   46 賴瑞陽 教授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23 馬奕安 助理研究員 分子及臨床免疫研究中心   47 駱碧秀 教授 通識中心自然學科 24 崔博翔 教授 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   48 羅綸洲 臨床教授 顱顏口腔研究所  * 依姓氏筆畫排序   終身專任 NO. 姓名/職稱 系所   NO. 姓名/職稱 系所 1 方嘉佑 教授 中醫學系天藥碩士班   18 許炳堅 講座教授 電子工程學系 2 王鐘賢 教授 物理治療學系   19 郭仁財 教授 電子工程學系 3 吳旻憲 教授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20 郭和昌 臨床教授 醫學系小兒科 4 吳俊仲 教授 機械工程學系   21 陳志平 教授 化工與材料工程學系 5 李坤穆 教授 化工與材料工程學系   22 陳始明 教授 電子工程學系 6 李健峰 教授 奈米工程設計碩士學位學程   23 陳亭羽 教授 管理研究所 7 沙庫瑪 教授 資訊工程學系   24 陳美伶 教授 護理學系 8 林桂傑 教授 智慧運算學院人工智慧學系   25 楊智偉 臨床教授 醫學系內科 9 林詩偉 教授 資訊管理學系   26 葉昭廷 臨床教授 醫學系內科 10 邱方遒 教授 化工與材料工程學系   27 劉人文 臨床助理教授 顱顏口腔研究所 11 唐秀治 教授 護理學系   28 劉士榮 教授 機械工程學系 12 徐亞瑛 教授 護理學系   29 潘同明 教授 電子工程學系 13 崔博翔 教授 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   30 蔡芸芳 教授 護理學系 14 張煥宗 教授 生物醫學系   31 鄧景宜 教授 管理研究所 15 張錦特 教授 管理研究所   32 賴瑞陽 教授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16 莊瑞鑫 講座教授 化工與材料工程學系   33 羅綸洲 臨床教授 顱顏口腔研究所 17

學術榮譽

長庚大學
02
恭賀本校專任教師榮獲2023年第20屆國家新創獎獎項
2024.06.21
    恭賀恭本校專任教師榮獲 2023 年第 20 屆國家新創獎獎項 2023.12.29 一、由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舉辦之國家新創獎為國內生醫與大健康領域創新競逐的最高指標獎項,     今年度本校專任教師於國家新創獎表現卓越,榮獲 8 項獎項,包含學研新創獎 1 件、臨床新創獎 1 件及新創精     進獎 6 件:     (一)、學研新創獎:(1 件)           醫學院中醫系陳錦國專任臨床副教授,技術名稱:新式單手量測中耳炎的裝置。     (二)、臨床新創獎:(1 件)           醫學院醫學系姚宗杰專任臨床教授,技術名稱:運用人工智慧建立兒童過敏疾病個人化風險評估之臨床決           策系統。     (三)、國家新創精進獎:(6 件)           1.醫學院醫放系崔博翔教授,技術名稱:新世代超音波脂肪肝診斷系統。           2.工學院電機系蔡孟燦教授,技術名稱:3D 皮膚斷層掃描儀。           3.工學院化材系華沐怡教授,技術名稱:多功能型過氧化氫、葡萄糖、膽鹼及膽鹼電化學感測器。           4.醫學院醫學系郭昶甫專任臨床副教授,技術名稱:中英文醫療自然語言處理整合平台。           5.醫學院醫學系傅志遠專任臨床副教授,技術名稱:雙帶式骨盆骨折環狀包覆裝置。           6.醫學院醫學系高軒楷專任臨床助理教授,技術名稱:人工智慧超音波檢測兒童髖關節發育不良。。 二、恭喜獲獎教師,本校師生同賀。  
長庚大學
04
本校電機系研究團隊及健康老化研究中心跨院合作 榮獲2023教育部第三屆智慧晶片系統應用創新專題競賽智慧健康組銅獎
2024.06.21
   本校電機系研究團隊及健康老化研究中心代謝體學核心實驗室 榮獲2023教育部第三屆智慧晶片系統應用創新專題競賽智慧健康組銅獎   2023.8.30 本校電機工程學系林韋丞老師帶領實驗室學碩博學生,歷時一年半,與本校健康老化研究中心駱啓仁助理研究員、代謝體核心實驗室鄭美玲老師共同合作,設計並製造「血栓代謝體感測晶片」。該成果參與 「2023 教育部智慧晶片系統應用創新專題實作競賽」,獲得智慧健康類組「銅獎」殊榮。 比賽歷經六個月,比賽為實物展示,評分方式為 double blind review 方式進行,即審查委員與比賽團隊,皆不知彼此姓名、學校,與實驗室名稱。全國一共 133 隊伍參賽,包含 33 所大專院校,初賽至決賽一共 45 位產官學審查委員評分。本團隊在台大、成大、清大、陽明交大、台師大、中山大學、台科大、雲科大、屏科大、元智、中原、南台科大等眾多競爭學校隊伍中脫穎而出,勇奪智慧健康組「銅獎」。 習知之代謝體檢測,非常仰賴質譜儀等大型儀器進行分析,這種檢測方式要進入終端客戶群直接使用(Point-of-Care),實為不可能,也無法大規模商品化。本實驗室專長在半導體晶片前端感測電路設計,搭配四道光罩設計以玻璃基型之傳感器,並委由上市櫃光電廠製作原型,在無需微流道製程條件下,利用半導體驅動/感應代謝體之電容變化。本技術可以在不超過 Limit of Detection (LOD) 5μL 條件下,將血栓訊號放大,訊號偵測不超過數秒鐘,即完成血栓代謝體因子判讀。感應玻璃經由去離子水清洗後,可以重複使用,電極也無須矯正。此優點相較於習知電流感應、離子感應電晶體方式,其分子薄膜與電極為消耗品,或需使用其離子半導體電晶體表面進行感測,無法重複使用,也必須不斷矯正,習知方式實為不方便。 本技術之半導體感測晶片為檢測平台,用於解析代謝體感應之訊號量大小。目前平台大小不超過 15CM x 20CM,非常容易與其他領域電子產品進一步整合,成為評估前期血栓潛在風險因子檢測平台。 本技術於 2023 年五月,獲得台灣發明專利,完成可商品化布局。未來,本技術平台將擴充更多代謝體因子檢測,成為可以多通道代謝體因子檢測模組邁進。 8月30日教育頒獎典禮 (左→右)電機系林韋丞老師、健康老化研究中心駱啓人助理研究員、電機系學生曾人傑、侯芃如、謝昀諭、葉俊緯  
長庚大學
05
賀 醫學系張玉喆臨床教授榮獲歐洲醫學教育協會會士
2024.06.21
   賀 醫學系張玉喆專任臨床教授 榮獲歐洲醫學教育協會會士(FAMEE)       醫學系張玉喆專任臨床教授榮獲歐洲醫學教育協會會士(FAMEE),本校全體師生同賀。     歐洲醫學教育學會(An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Health Professions Education, AMEE),為全球最大醫學教育組織,會員涵蓋世界各地至少90個國家,在醫學教育領域是最重要且最具影響力的組織之一,致力於促進醫療專業教育在各學制和各職類中的發展。     會士資格(Fellow)為對於會員領導能力、學術能力,以及對醫療專業教育的貢獻的認可,表揚會員在過去五年內在該領域學術研究的傑出表現,以及對於醫療專業教育領域的投入,包含在過去五年期間曾擔任醫學教育領導職務,或從事醫學教育相關實務,並擁有相關領域的研究和研討會發表至少各5篇,方能獲得此資格。     現職     長庚大學醫學系專任臨床教授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醫學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專責教學主治醫師     經歷    台灣醫學教育學會副秘書長(2019.12 - now)       急診醫學會急診專業發展工作小組副主任委員 (2018.07 - now)       林口長庚急診科住院醫師訓練計畫負責人 (2016.07 - 2023.06)       急診醫學兒童急重症委員會主任委員 (2016.07 - 2022.09)    林口長庚臨床技能中心主任 (2015/01 - 2019/12)  
長庚大學
06
賀 醫學系趙從賢臨床副教授榮獲歐洲醫學教育協會副會士
2024.06.21
   賀 醫學系趙從賢專任臨床副教授 榮獲歐洲醫學教育協會副會士(AFAMEE)       醫學系趙從賢專任臨床副教授 榮獲歐洲醫學教育協會副會士(AFAMEE),本校全體師生同賀。     歐洲醫學教育學會(An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Health Professions Education, AMEE),為全球最大醫學教育組織,會員涵蓋世界各地至少90個國家,在醫學教育領域是最重要且最具影響力的組織之一,致力於促進醫療專業教育在各學制和各職類中的發展。     副會士資格(Associate Fellow)表揚會員過去五年期間在該領域學術研究的傑出表現,以及對於醫療專業教育領域的貢獻,包含擁有相關領域的研究和研討會發表至少各3篇,具備有效教師資格或研究人員身分至少三年,方能獲得此資格。   現職     長庚大學醫學系專任臨床副教授     林口長庚醫院教學專責主治醫師     林口長庚醫院教授級主治醫師、急診科副主任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技能中心主任   獲獎     林口長庚醫院2023年優良教學主治醫師         110年度長庚大學優良教師研究獎         110年度科技部醫學教育學門吳大猶先生紀念獎         2021年林口暨台北長庚紀念醫院訓成果競賽總冠軍     林口長庚醫院2018年度優良教學主治醫師     長庚大學2017年度優良教學教師     林口長庚醫院2016年度優良教學主治醫師  
長庚大學
07
本校醫技系張國友教授榮獲僑務委員會2023年全球傑出僑生校友
2024.06.21
   本校醫技系張國友教授 榮獲僑務委員會 2023 全球傑出僑生校友   2023.6.6      僑委會於 6 月 6 日在臺灣舉辦全球傑出僑生校友頒獎典禮,本校醫技系張國友教授榮獲僑務委員會 2023 全球傑出僑生校友-學術成就類」殊榮。      本校醫技系張國友教授,是 2023 年全球傑出僑生校友學術成就類的獲獎人,出生於馬來西亞的的他,在大學時來到台灣國立陽明大學(今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求學,就讀醫事技術系。好學不倦的他,繼續獲得美國南伊利諾大學藥理學的博士學位,並於美國擔任助理研究員。在 2004 年時選擇回到台灣長庚大學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任教,為生物醫學研究、醫事檢驗奉獻心力,目前擔任長庚醫院的研究員。 張教授在幹細胞、多重抗藥性癌細胞、再生醫學等研究領域的翹楚。他在美國研究時期曾參與成功產製基因轉殖猴子的計劃,成果發表在 Science 科學期刊,廣泛受到新聞媒體報導。不但在研究方面表現優異及多次獲獎。最近成功發現用於治療絛蟲感染症的氯硝柳胺(Niclosamide)「老藥」的全新用途,可以用於預防血栓症相關疾病。這項研究成果獨步全球且已獲得中華民國、美國、加拿大及 PCT 專利等國專利,讓臺灣能在國際醫藥界佔有一席之地,功不可沒。他指導的學生更是獲獎無數,為臺灣的學術研究做出了長足的貢獻。 張教授不僅學術表現亮眼,作育英才無數。更積極的參與國內及校際相關事務,例如他曾擔任教育部計畫主持人,考選部高普考閱卷委員,科技部生科司複審委員。長庚大學國際事務處醫學院外籍生顧問,擔任僑生接待家庭老師。在國際服務方面,他獲聘為馬來西亞拉曼大學全球研究網絡國際合作夥伴科學家,最近晉升為國際合作夥伴科學資深副研究員。每年受邀擔任該校之博士論文外部審查委員及不同研討會座長及專題演講。另外,他也擔任國際科學期刊 Scientific Reports 之編輯委員會委員。 張國友教授深耕教育界數十載,除專注研究外,更同時提攜後輩,教育下一代莘莘學子。他感念求學時的點點滴滴與當初來台時僑委會的幫助,將自身經驗投射在日常的生活中。由於曾是僑生的關係,更付出心力來照顧來校念書的僑生以及外籍生,讓這些異鄉遊子有可以諮詢的老師以及感受到臺灣的溫暖,引領臺灣生物醫學領域持續向前,令人敬佩不已。 資訊來源:https://www.ocac.gov.tw/OCAC/Pages/Detail.aspx?nodeid=346&pid=53364810 https://www.president.gov.tw/NEWS/27635 張國友教師(右)榮獲「僑務委員會2023全球傑出僑生校友」 副總統接見「2023年全球傑出僑生校友」 (張教授後排左一)           

學子榮譽

長庚大學
01
恭賀電機工程學系曾人傑、侯芃如、謝昀諭、葉俊緯 獲得2023教育部 第三屆 教育部智慧晶片系統應用創新專題實作競賽 智慧健康組 銅獎
2024.06.21
恭賀 電機工程學系曾人傑、侯芃如、謝昀諭、葉俊緯 榮獲「2023 教育部智慧晶片系統應用創新專題實作競賽-智慧健康組」銅獎   2023.7.15   本校電機工程學系林韋丞助理教授實驗室學生-曾人傑、侯芃如、謝昀諭、葉俊緯之研究專題與實作「血栓代謝體感測晶片」,參與 2023 教育部智慧晶片系統應用創新專題實作競賽,獲得智慧健康組銅獎。 比賽歷經六個月,比賽為實物展示,評分方式為 double blind review 方式進行,即審查委員與比賽團隊,皆不知彼此姓名、學校,與實驗室名稱,且決賽當天指導老師不能在會場。比賽激烈,全國一共 133 隊伍參賽,包含 33 所大專院校,初賽至決賽一共 45 位審查委員評分。本團隊在台大、成大、清大、陽明交大、台師大、中山大學、台科大、雲科大、屏科大、元智、中原、南台科大等眾多競爭學校隊伍中脫穎而出,勇奪智慧健康組「銅獎」 。 此專題研究歷時一年半,與本校健康老化研究中心駱啓仁助理研究員、代謝體核心實驗室鄭美玲老師一起合作,藉由實驗室設計之半導體晶片與感測玻璃(非微流體結構),將血栓訊號放大,訊號偵測至穩定時間不超過四分鐘完成。本技術已經於 2023 年五月,獲得台灣發明專利。 本次獲金、銀、銅獎之隊伍,將參加「第三十四屆超大型積體電路設計暨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研討會」展示作品活動。 新聞消息連結:https://reurl.cc/N0Ekrm 電機工程學系代表參賽同學(右→左)曾人傑、侯芃如、謝昀諭、葉俊緯
長庚大學
03
110年度長庚大學大專學生研究創作獎獲獎名單
2024.06.21
110 年度長庚大學大專學生研究創作獎獲獎名單   2022.6 一、依長庚大學申請科技部大專學生研究計畫補助要點辦理。 二、獲獎學生頒發「長庚大學大專學生研究創作獎」,前五名各頒予獎牌(座)一只及獎狀一紙;佳作各頒予獎狀一紙;指導教授頒予獎狀一紙。 三、獲獎之學生(含本校以及科技部頒發之大專學生研究創作獎),若留在本校就讀碩士班,就讀期間可獲得本校全額補助出席國際學術會議發表論文一次;若繼續就讀博士班,則就讀期間可獲得本校全額補助兩次。申請方式比照「長庚大學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補助學生出席國際學術會議(國外含大陸地區)作業要點」規定辦理。 四、獲獎名單:(順序依學生姓氏筆劃排序;計畫名稱依科技部核定)    優等獎 學生系所及年級 學生姓名 計畫名稱 指導教授 資訊工程學系四年級 王妤霈 利用腦電圖與眼動儀探討疫情下不同遠距教學模式的學習成效 趙一平 生物醫學系三年級 林昱淳 探討不同生理狀態下果蠅熱躲避行為之大腦神經機制 吳嘉霖 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四年級 洪子晴 探討vanA基因型-VanB表現型的屎腸球菌抗藥性改變之機制及與致病性之相關性 林美惠 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四年級 陳怡臻 探討lovastatin對於PM2.5引起嚴重氣喘小鼠的效果及機制 郭敏玲 生物醫學系四年級 藍宇正 探討神經胜肽FF第二亞型受體透過血清素系統參與情緒調節的角色 陳景宗 佳作獎 學生系所及年級 學生姓名 計畫名稱 指導教授 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四年級 李柔臻  Podoplanin適體的應用與功能性技術之開發 曾慶平 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四年級 吳冠宣 下視丘神經胜肽FF第二亞型受體訊息對胰島素攝食調控的影響 陳景宗 生物醫學系四年級 張承裕 探討低氧分壓環境下脂肪酸對於HepG2肝癌細胞的代謝變化 鄭美玲 電子工程學系四年級 潘泳辰 奈米金粒子修飾二氧化鈦奈米管之光電化學適體感測器 楊家銘 醫學系六年級 羅冠傑 促進骨質疏鬆顱顏骨再生的新策略:Wnt訊息傳遞途徑的角色及其貢獻 陳志豪
長庚大學
07
賀本校醫學系王瀚德同學、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王濰平等研究作品,代表我國參加「巴西線上科學博覽會(MOSTRATEC virtual)」奪下傲人的好成績。
2024.06.21
賀本校醫學系王瀚德同學、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王濰平等研究作品,代表我國參加「巴西線上科學博覽會(MOSTRATEC virtual)」奪下傲人的好成績。   2020.12.12 本校醫學系王瀚德同學、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王濰平以及臺北市立麗山高級中學蘇詩元、路峰棋同學兩件研究作品,代表我國參加「巴西線上科學博覽會(MOSTRATEC virtual)」。為本年度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自「臺灣國際科學展覽會(TISF)」選拔代表出國參加國際科學競賽奪下傲人的好成績。 巴西科學博覽會為南美洲規模最為盛大的科學博覽會,今年因新冠疫情影響,採線上形式於12月9日至11日舉辦,來自11個國家或地區共有223件作品、437位學生參加,國外學生包括哈薩克、墨西哥等28件作品、49位學生參與競賽。我國代表隊中,目前就讀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王濰平、長庚大學醫學系王瀚德同學獲得細胞及分子生物與微生物科三等獎,作品為《綠豆發芽水抑制黴菌效果之探討》,因考量真菌對藥物產生抗藥性,會對患者產生威脅,故測試不同種子的抗黴效果,發現綠豆發芽水中具有防黴物質,希望能確定防黴物質,以發展出有效的抗真菌藥物。 資料來源 https://www.ner.gov.tw/news/5fd4799d4f68760007982e6a?fbclid=IwAR2RPi_QCK7seSlzv3YABIV7vqVLaPnmRpR-mVLTzp7rv1YM21CQemSQy4Y , 獲獎年度: 2020年 獲獎人: 王瀚德、王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