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到主要內容
:::

焦點新聞

圖1.jpeg
01
澳洲坎培拉大學參訪長庚大學 研議醫療健康領域育才及研究合作
2025.06.17
澳洲坎培拉大學Bill Shorten 校長與Michelle Lincoln 副校長6月16日下午參訪長庚大學,由湯明哲校長、李健峰國際長與醫學院吳菁宜副院長接待。在教育部國際司安排下,本次雙方主要鎖定在健康科學及醫療領域交流,對於學生交換、教師研究交流有高度共識,將接續研議簽署合作備忘錄相關事宜,未來合作可期。 湯明哲校長(右三)接待Bill Shorten 校長(左二)與Michelle Lincoln 副校長(左三),商討兩校合作事宜。 國際處表示,坎培拉大學位於澳洲首都特區,前身為1967年建立的高等教育學院,1990年升格為大學至今40餘年,與長庚大學同為創校未滿50年的年輕大學,同樣重視理論與實務,辦學成果皆有目共睹。 湯明哲校長(圖左)與Bill Shorten 校長(圖右)共商未來合作的方向。 長庚大學首先安排貴賓前往「臨床技能與模擬中心」參訪,由醫學系謝明儒主任介紹這座專業且具臨場感的學生學習場所;接著前往參觀位在創新育成中心的「智能環狀運動系統」,由物理治療系陳昭縈副教授簡介這項「健康老化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 坎培拉大學貴賓參訪長庚大學特色教學場域與研究成果。 緊接著雙方展開交流座談,首先由吳菁宜副院長簡報長庚大學及醫學院的特色。Michelle Lincoln 副校長在健康及語言治療領域有傑出表現與豐富經驗,期待與長庚大學在醫療健康領域上開啟交流。湯明哲校長與Bill Shorten 校長在會中共同商討學生多元學制交換、教師研究合作方向等內容,雙方已有初步共識,將於確認細節後正式簽約。
S__4857933_0.jpeg
02
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 Yoder 教授訪問本校 深化學術交流、共構研究願景
2025.06.09
文稿提供/護理系 在國科會補助與本校支持下,醫學院護理學系於2025年5月19日至24日接待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護理學院(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School of Nursing)教授 Linda H. Yoder訪校交流。Yoder 教授為美國陸軍上校退伍,曾擔任美國內外科護理學會(Academy of Medical-Surgical Nurses)理事長,亦為 Robert Wood Johnson 高階護理領導人才培訓計畫(Executive Nurse Fellows Program)成員,長期深耕臨床領導、實證護理與學術寫作,兼具學術與實務資歷,是國際護理界極具代表性的資深學者之一。 聚焦本校:公開演講與研究深耕 5月19日,Yoder 教授以「Career Development Relationships」為題發表公開演講,深入解析臨床指導、同儕策略、教練輔導、提攜推薦及導師制度等五種職涯發展關係,強調在專業初期建構多元人脈與支持系統的關鍵性。演講吸引來自醫學、護理與管理等領域的34位師生與會,討論熱烈。訪問期間,她亦與本系7位教師及碩博士生進行個別研究諮詢,每場30–40分鐘,協助釐清研究問題、優化設計架構並提供投稿建議,回饋具體、務實且富啟發性,滿意度高達98.6%,參與者普遍認為收穫豐富,方向更為清晰。此外,她亦參訪林口長庚醫院兒童照護資訊系統,從臨床場域觀察學術與實務的緊密連結。 延伸觸角:促進跨校學術對話 除本校行程外,Yoder 教授亦受邀至台北醫學大學與長庚科技大學發表演講,分享其在護理工作環境研究與學術寫作策略上的深厚經驗,拓展學術交流的廣度。她於5月21日赴林口長庚醫院,以「Implemen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and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in Hospital Environments」為題進行講授,吸引250位臨床與行政專業人士與會,現場互動熱烈,滿意度達94.4%。除了擴展本次訪臺行程的學術交流觸角,更建立跨校合作的對話契機。 深化連結:開展共研契機,厚植國際學術能量 本系於5月22日與24日分別召開兩場研究座談,與 Yoder 教授共同探討護理領導、跨專業教學、照護創新與實證研究等可能合作主題,逐步勾勒長期共同研究的發展方向。本次訪問不僅展現本校在護理研究與教育上的國際連結力,也提供本系師生與資深學者直接對話與學習的機會。Yoder 教授以豐富經驗引領多場深入交流,啟發本系在研究方法、合作思維與職涯發展上多面向的專業反思與成長,並進一步強化國際合作的基礎。 Yoder 教授(圖中)於 5 月 19 日與湯明哲校長(左二)及楊智偉副校長(右二)會晤,進行學術交流與意見交換。 Yoder 教授(前排圖中)於 5 月 19 日發表全校公開演講,主題為「Career Development Relationships」,吸引跨領域師生參與。 5 月 24 日舉行第二場研究座談會,Yoder 教授(前排右二)與護理系教師深入探討未來合作研究方向。
圖1.jpeg
03
長庚大學與巴西聖保羅聯邦州立大學線上締約
2025.06.03
長庚大學6月2日晚間8時與巴西聖保羅聯邦州立大學(以下簡稱UNIFESP)簽署合作備忘錄,由湯明哲校長與Raiane Patrícia Severino As-sumpção校長共同主持線上簽署儀式。在兩校師長與外交部駐聖保羅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朱怡靜處長及經濟組官員見證下,雙方遠距透過線上締約,展開研究與學生交換計畫,未來合作可期。 長庚大學湯明哲校長(圖右)、李健峰國際長(圖左)透過視訊與UNIFESP線上締約。 UNIFESP校長(圖中)與湯明哲校長(後方圖右)透過視訊異地簽屬合約,駐聖保羅辦事處朱怡靜處長(圖左)見證觀禮。 國際處表示,UNIFESP創立於1933年,原為私立聖保羅醫學院,後升格為聯邦大學並與聖保羅護理學院合併,共有七個校區,學術成就及國際醫衛合作計畫均緊扣聯合國2030永續發展目標,是巴西重要的教育與研究機構之一。其中傳染病學(Infectiology)領域研究表現傑出,該校權威研究員Sue Ann Costa Clemen在COVID-19疫情期間,獲巴西衛生局指派擔任巴西地區牛津/阿斯特捷利康疫苗臨床試驗計畫主持人。此外,製藥、公共衛生方面也具有豐沛的研究能量。 UNIFESP還有許多亮眼醫療研發成果也輸出至國際,成功案例包括經巴西外交部推廣至新加坡的視障人士專用電子拐杖、吸引南美各國前來取經的顯微神經外科醫療手術教學設備,以及用於弱勢人道援助的同心廚房營養公衛服務等。 國際處指出,長庚大學與UNIFESP同樣是以醫學院創校,不僅研究上與工學院、管理學院與智慧運算學院有密切合作,優異表現有目共睹。02025 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上,長庚大學在「生物科學」、「醫學」、「護理學」、「解剖學與生理學」展現傑出的國際學術影響力與研究能量,國際研究網絡(IRN)指標表現更是全國第一。這次與UNIFESP締約,可預期將有多面向的合作,往後兩校的研究交流與學生交換都很讓人期待。 長庚大學與UNIFESP雙方於線上簽署儀式後合影。
圖_長庚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方基存主任﹙前排中﹚、人文科召集人劉德玲教授﹙前排右一﹚與得獎同學合影.jpg
04
文學與科技的對話──長庚大學舉辦第一屆「科技文藝獎」
2025.06.02
文稿提供/通識中心         為培育兼具文學素養與科技視野的跨域人才,長庚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於今年四月舉辦首屆「科技文藝獎」徵文比賽,並於五月二十六日圓滿舉行頒獎典禮。本屆競賽分為「文學對話組」與「圖文故事組」,共計徵得作品108篇,參賽者皆以AI作為創作媒介,展現青年學子對科技、人文與創意書寫的熱情與想像力。通識教育中心主任方基存教授表示:「因應AI時代浪潮,鼓勵學生結合科技工具,讓學生在跨域實踐中培養創意思維,培育未來應具備的AI科技素養,並駕馭AI。」         本屆評審陣容堅強,皆邀請國內知名作家與學者擔任。文學組評審分別是徐國能、廖玉蕙、鍾怡雯老師;圖文組則由楊富閔、朱國珍、鍾文音三位老師擔任。評審老師們表示,本屆參賽作品普遍富有創意,善於運用AI工具展開跨世代的虛實對話,不僅書寫技藝純熟,也呈現出年輕世代對時代議題的敏銳觀察與深刻思辨。 一、文學對話組:歷史人物與當代思維的古今交會            「文學對話組」以AI技術為媒介,開展與歷史人物、哲學思想的虛構對話場景。獲得優選的作品如〈她者〉,巧妙串聯班昭、西蒙波娃與現代女性角色,以清朗的筆觸探討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歷程。〈逍遙夢問:與莊子望向現代〉則將道家莊子置於當代社會語境,古今對談多元成家、身分認同等議題,展現哲理、批判與幽默兼具的文字張力。〈東坡的解憂雜貨店〉與〈我與蘇軾的外賣奇遇記〉則是以古今人物穿越設定為基礎,傳達古典智慧與現代焦慮的巧妙對話,跨越時空的思想交流,令人耳目一新。廖玉蕙老師指出,作者抓住東坡的逗趣幽默,今昔交錯,妙趣橫生,在跟AI合作時,提問由廣泛逐漸收攏至核心,自身的剪裁也頗見匠心。 二、圖文故事組:從虛擬想像到末日命題,敘事跨越科技與藝術的邊界              圖文故事組亦展現諸多亮點,〈收集聲音的老人〉描繪一個看不見的老人,靠著收集聲音拼湊世界,故事的構想極具創意,呈現作者對敘事的高度掌握;〈第十三號公車站〉與〈記憶銹蝕的刻度〉則在圖像與文本交織中,建構出深具延伸潛力的視覺敘事世界。楊富閔老師特別提到,〈被借來的世界迴音〉在設定與主題思考上,成功跨越文學、哲學與科學的疆界,重新提出「人是什麼?」這一終極追問,堪為科技與文藝對話的重要起點。         整體而言,評審老師一致肯定本屆參賽作品揭示出青年世代的思辨能力與科技素養,讚許學生不僅能深刻掌握歷史人物的精神內涵,更能善用AI技術,賦予創作新的可能性與深度。長庚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人文科召集人劉德玲教授表示,舉辦「科技文藝獎」旨在鼓勵學生進行跨領域創作,融合科技應用與人文思維。未來將持續推動AI與文學創作的結合,致力於在文學、藝術與科技之間尋求創新融合的可能性,透過多元形式的學習與創作,打造一個融合AI科技、前瞻性與開放性的文藝平台。 長庚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方基存主任﹙前排中﹚、人文科召集人劉德玲教授﹙前排右一﹚與得獎同學合影。
圖3.jpeg
05
長庚大學畢業典禮千人拋帽 互道祝福
2025.05.24
    長庚大學5月24日舉行113學年度畢業典禮,雖然因雨取消「校園巡禮」,卻沒有澆熄大家的熱情,畢業生們穿著專屬於長庚大學的學位袍,與家人、同窗好友及師長在室內各打卡點合影留念,歡笑聲此起彼落。湯明哲校長致詞時期勉大家,面對AI浪潮的挑戰,做個有溫度、有創造力以及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就能駕馭AI,成為成功的專業人士。 湯明哲校長期許畢業生在AI的時代成為一個有溫度的人。     今年長庚大學有1,777名畢業生(博士生59名、碩士生545名及學士生1,173名)。典禮於上午11時準時開始,由湯明哲校長主持,台塑企業林善志總經理、陳徹董事、黃振青董事、校友總會莊海華理事長等貴賓到場祝福。湯明哲校長致詞時首先表示,王文淵董事長因臨時有要事無法出席,請他轉達祝福畢業生前程似錦,順利成功。     湯校長接著表示, 這一屆畢業生面臨的是如海嘯般的AI浪潮, 雖然AI可以做很多事,但是它仍有許多的限制,沒有溫度,創造力也不足,特別是面對人的時不會有同理心。所以AI不會取代人類,會被取代的是不會AI的人。     湯校長並期勉畢業生,「我希望你們做一個有溫度的人」。因為各行各業最終接觸的都還是人,所以要勝過AI,首先就是要成為一個有溫度、有同理的人,其次是透過廣泛的嘗試培養創造力,並訓練自己獨立思考與價值判斷的能力。在這個AI的時代,不要被取代,而是被需要。希望世界因為同學們成為一個更溫暖的人,能夠更進步,更溫柔。最後還特別請畢業生起立向家長們鞠躬,感謝父母多年來的養育之恩。     典禮上除了頒發學業優良、體育優良與志工服務優良等獎項外,並表揚甫遴選出爐的五名傑出校友,分別是畢業於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班余黃平、物理治療學系彭志維、化工與材料工程學系黃俊仁、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林秋子、商管專業學院(EMBA)張超海等校友。 台塑企業林善志總經理(前排圖中)頒發大學部學業優良獎並與獲獎學生合影。     今年畢業生致詞代表是機械工程學系印尼國際生Aldo Marcelino與工商管理學系邱璿紜同學,兩人並獲頒畢業生代表榮譽獎。Aldo Marcelino表示,當國際學生並不容易,必須克服想家還有許多生活上的不適應,還好遇上好同學與教授的陪伴,讓他在台灣找到家的感覺。最後用中文表達謝意,「能成為長庚大家庭的一份子,我感到非常榮幸」。     工商管理學系邱璿紜同學在校學業與課外活動都有出色表現,她除了獲選今年度的長庚青年,實習和畢業專題均獲工商系「特優獎」,團隊贏得台灣櫃買中心證券競賽第一名,並成功進入跨國資產管理公司實習。她將此歸功於工商系培養的「彈性思維」,因而能在不確定的環境中保持穩定,沉著面對挑戰並從容地解決問題。她向大家分享,面對瞬息萬變的世界,「我們能做的,就是勤能補拙,銘記創辦人勤勞樸實的校訓」。 湯明哲校長(圖左)頒發畢業生代表榮譽獎給工商管理學系邱璿紜同學(圖右)。     典禮最後以拋飛學位帽象徵夢想啟航,畢業生一起脫下八角形的絨布軟帽,齊聲喊3、2、1往上拋,全場High翻,大家互祝畢業快樂。接著由各系所接棒,辦理歡送茶會與小型畢業典禮,畢業生在師長與學弟妹的祝福聲中步出校園,邁向人生的下一階段。 長庚大學以歡樂的拋帽儀式為畢業典禮畫下圓滿句點。

影音新聞

本土連鎖咖啡品牌進駐長庚大學 師生做學問有精神糧食相伴! 三餐老是學餐有點膩? 餐車入校園選擇更多元

相信現在有許多學生,會到咖啡廳念書、討論報告,本土連鎖咖啡品牌就在近期進駐大學,校長說,喝了一杯咖啡後提神後,相信對學習也更有效果,期盼打造一個融合書香與咖啡香的環境。另一方面,學校也提供餐車服務,不同時段都有外面的餐車開進校園,提供學生們更多選擇。

各類訊息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