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邑荃 |
||||
職稱: 教授 |
研究室名稱:神經發育、退化、與腫瘤 |
|||
最高學歷:Ph.D. |
學校/國家:長庚大學 |
|||
分機號碼:3396 |
電子郵件帳號:yccheng@mail.cgu.edu.tw |
|||
個人網頁網址: |
||||
研究室現有:博士後研究員1人 |
博士班研究生2人 |
碩士班研究生4人 |
||
專任研究助理1人 |
大學部專題生5人 |
Update:2023/02/01 |
||
研究方向及研究室特色: 研究目標: 1. 運動障礙疾病 (帕金森氏症、漸凍人) 我們實驗室透過與長庚醫療體系與國外研究機構合作,以遺傳分析和高通量研究發現許多新的基因與帕金森氏症及肌萎縮側索硬化症等運動障礙疾病有關。然而,這些基因在運動障礙中的病理作用和基本機制大多不清楚。我們採用神經毒劑、基因突變、誘導性轉殖基因等方法,建立了帕金森氏症和肌萎縮側索硬化症的動物模式,剖析候選基因的生理、病理功能及其調控途徑,並找出可作為治療用途的化學物質和分子以及營養補充品。 2. 脊髓損傷與再生 我們也試圖找出在脊髓損傷後,參與在脊髓再生中的新的分子調控路徑和細胞。在哺乳動物中,脊髓損傷會導致神經細胞損失,並造成永久性的殘疾。相比之下,斑馬魚有能力再生其受傷的脊髓,並恢復活動能力,因此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動物模式來開發潛在的治療策略。我們已經確定了幾個參與改善斑馬魚脊髓再生的分子,這對於非再生脊椎動物的成人神經再生來說開啟了一個新的治療策略,因此,在未來也可能應用於脊髓損傷的細胞和分子治療。 3. 神經發育與腦腫瘤 神經母细胞具有自我新生和多樣分化的能力,能夠分化為神經元、星形膠質細胞、寡樹突膠細胞等多種神經细胞。在許多神經退行性疾病和腦腫瘤中,其存活、增殖、分化和遷移的調控路徑經常被破壞或改變。因此,了解神經發育過程中的基因調控和訊息傳遞路徑可以提供與神經退化和腦腫瘤發生的相關知識,並發現新的治療方法和策略。我們正在研究不正常的發育過程是如何導致退化和腫瘤的,特别著重在Notch訊息傳遞路徑在調節神經發育、神經退化和腦腫瘤發生中的作用,從而發展這些疾病的治療方法。
4. 其他合作計畫--遺傳性腎臟疾病 台灣洗腎人數高居世界第一。我們長期與長庚醫院腎臟科醫師合作,建立了罹患遺傳性腎臟疾病的斑馬魚模式,並使用腎臟螢光斑馬魚品系,以利用斑馬魚胚胎體透明可直接觀察腎臟病變之優勢,研究遺傳性腎臟疾病中之分子調控機制及篩選治療藥物。 |
||||
最近五年所發表論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