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到主要內容

【113 -1學期】原鄉兒童與青少年健康議題

授課教授:連心瑜老師

修課時間:行前課程6/25-28日;營隊時間6/30-7/02

學分數:3 學分 (搭配場域課)

修課對象:長庚大學、長庚科大、明志科大各系所學生

學年/學期:113 / 1

修課地點:長庚大學未來教室、桃園市復興區

課程目標:

本課程為大學社會責任計畫實踐課程,主要針對復興區泰雅族部落原鄉兒童與青少年健康相關議題進行討論,本課程歡迎跨領域對於創新議題與偏鄉醫療照護困境突破有興趣之學生參與,不限制大學部或碩博士班學生,但限制需參與全程課程與場域實作,並完成教材製作與場域服務要議題。學生透過教師所設計的課程講述、體驗分享與反思回饋等教學活動之啟發,提升學生對特殊族群兒童與青少年健康照護的知能。 


教學方法:
1、課室教學與案例討論
2場域探勘、實地參與訪視
3設計思考活動執行
4營隊活動設計與介入
5服務學習與反思分享
6小組專題報告成果評值

評量方法:
1設計思考建構健康促進隊營隊企劃書 40%
2個人學習單 20%
3期末總結報告 40%
4出席與課堂參與表現 20%

教科書/參考書:
教師自擬課程教材

報名連結:113-1原鄉兒少健康議題 課程報名 (google.com) 

課程內容:
1. 本課程內容架構以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之 10大兒少健康議題為出發點,設計涵括:台灣原住民族及弱勢族群兒童現況、兒少發展與健康評估、兒少健康體位與肥胖議題、家庭功能評估、兒少年性健康與法律議題。

2. 學生經過專業課室訓練後,將實際進入場域(桃園復興區奎輝國小)進行健康促進活動。奎輝國小位於復興區中山,是泰雅族原鄉小學。多年來校方與社區共同協力, 扮演著傳承與創新的重要角色,讓原鄉文化得以生生不息。本教學活動包含:場域探勘、需求評估、針對問題與需求提供健康促進介入服務,最後進行成效評估。學生修完本課程後能對於台灣地區之兒童健康狀況有初步之見解與評估,反思因為國 家兒童健康照護政策與社會潮流所帶來之影響,讓學生能對原鄉兒少健康有更廣泛的瞭解,以促進未來的應用。

3. 本課程歡迎跨領域學生參與學習,將於暑期密集安排課室教學訓練,建構學生具備對 於泰雅族原鄉部落兒童青少年健康促進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特別是針對 3C 成癮、兒少肥胖代謝症候群與脂肪肝防治等主題,透過課程的介紹與進度規劃後,研發合適的營隊增強活動提供給當地部落國小與國高中學生進行實際的場域活動,並針對場域問題進行反思與回饋,且根據原擬定之成效指標,評估達成成效。 



112-1 課程成果照片:

課程照片
課程照片

圖一、行前訓練-邀請專業醫師授課

圖二、行前訓練-設計思考激發創新思維

課程照片
課程照片

圖三、場域實踐-帶領場域學生口腔清潔教育

圖四、場域孩童都很認真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