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素養
發布日期:2024/01/22
|
點閱 : 770
隨著全球醫學教育不斷演進,傳統以學科知識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已逐漸轉向強調「能力本位」與「成果導向」的臨床訓練架構。這股變革的重要推手之一,便是強調學習者在真實或擬真的臨床情境中,展現實際工作能力的教育理念。美國住院醫師訓練的ACGME六大核心能力(病人照護、醫學知識、實務學習與改進、人際與溝通技巧、專業素養與制度基礎實務)即為代表。
然而,僅憑抽象能力指標往往難以具體化學習成效或進行客觀評量。因此,荷蘭醫學教育學者Olle ten Cate於2005年提出「可信賴專業活動」(Entrustable Professional Activities, EPAs)概念,以具體的臨床任務作為能力評估的單位,突破「只要完成學習時程即晉級」的傳統制度盲點。EPAs強調在臨床工作現場中,藉由直接觀察與多元評量,確認受訓者是否已具備「可以被授權獨立執行」的能力,是當代臨床教育的重要里程碑。
EPAs的核心理念與評量架構:
EPAs的核心精神在於:將臨床教育聚焦於「實務任務導向的評量單位」,並依照學員的臨床勝任能力,授與不同層級的臨床任務執行授權。這樣的設計不僅確保病人照護的安全與品質,更有助於教育單位釐清學習成果的具體指標。其理念亦與國際醫院認證制度如JCI(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中所推行的「分級授權制度」相符,強調在明確的監督框架下,逐步提升學員的臨床自主性。
EPAs與過去台灣醫學校院長會議所訂之80項醫學生畢業核心能力指標有所不同,後者多以技能面向為主,如靜脈注射、抽血、心電圖判讀等。雖然兩者皆重視能力表現,但EPAs強調的是「整合性任務的實踐能力」,例如「初診病人評估」、「照會他科醫師」、「進行住院前訪談與交班」等,涵蓋溝通、決策、技術與專業判斷之綜合表現。
在EPAs評量架構中,常見的「授權分級」制度如下表所示,藉此判斷學員執行特定臨床任務時的可信賴程度:
等級(Level) 授權說明
1 僅在模擬或觀察下執行,尚未具備臨床操作資格
2 可在直接監督下執行:教師可協助或於需要時介入
3 在間接監督下執行,教師可隨時提供支援
4 可獨立執行,事後進行回顧性確認
5 能督導與教導他人執行,展現成熟的臨床領導能力
此一制度亦呼應國際醫學教育的「里程碑制度」(Milestone Framework),將訓練歷程視為一段逐步進階的專業成長旅程。
核心EPAs實例與全球發展趨勢,以美國醫學院協會(AAMC)為例,其協會提升醫學生進入住院醫師階段的準備度,制定了13項「核心EPAs」(Core EPAs),明確指出醫學生畢業時應具備完成之基本臨床任務。這些核心項目包括:
1. 針對新病人蒐集完整病史並執行身體檢查
2. 建議並解釋常見實驗室與影像診斷
3. 撰寫醫囑與處方並具備溝通說明能力
4. 執行常見基本臨床處置與程序
5. 參與交班、照會與團隊溝通
6. 發展初步問題列表與診斷計畫
7. 應用臨床文獻於臨床決策
8. 回應緊急情況初步處置
9. 協助病人完成出院流程與教育
10. 關注病人安全與系統性照護品質
11. 保持專業行為與角色自覺
12. 運用電子病歷進行資料整合與溝通
13. 參與多專業團隊合作
全球醫學教育機構多已將EPAs納入課程與評量制度中,不僅限於醫學生階段,也延伸至住院醫師與次專科訓練,強調學習歷程中的「連續性與漸進性」。
長庚大學自重視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策略。為銜接國際醫學教育趨勢,並提升醫學生進入臨床實習階段之準備度,自114學年度起,長庚醫療體系將更新電子護照系統,納入EPAs概念進行學習歷程紀錄與能力評估。
目前,長庚大學醫學系已與臨床教師、實習合作醫院教學部門達成初步共識,並實施實習醫學生EPAs之評量模式,結合數位平台進行紀錄與審核,未來將進一步發展成職涯階段的整合評估機制。
長庚大學目前針對實習階段(五、六年級)醫學生所設計的初期核心EPAs包括:
1. 新病人初診任務:能夠在臨床現場,獨立或在適當督導下,蒐集病史與執行全身性身體檢查,建立初步問題列表與評估方向。也應包含正確適當的病歷記載能力。
2. 住院病歷紀錄:在一般病房,對於各科常見疾病,非複雜病情且病況穩定的住院病人:
(1) 釐清並記錄主訴。
(2) 組織資訊的優先次序與時序。
(3) 統整邏輯完整的臨床描述。
(4) 列出臨床問題清單,並據此撰寫鑑別診斷和對應之醫療計畫。
(5) 根據紀錄性質擷取對應之重點資訊。
(6) 依專科與機構規定完成紀錄各項目。
(7) 完成病情紀錄。
(8) 記載關於臨床決策的支持性理由。
(9) 記錄病人偏好與影響臨床決策的過程。
(10) 必要時紀錄對病人心理、靈性、及社會的評估及所給予的支持。
上述臨床任務除了涵蓋技能面向,更強調學員在執行任務過程中的溝通能力、倫理敏感度與臨床判斷力,進一步反映其專業成熟度與獨立性。
EPAs的實施標誌著醫學教育邁入一個強調「任務導向能力驗證」的新時代。透過臨床實地的多元評量,教育單位得以從知識傳授轉向實務能力的觀察與授權決策,落實以病人安全為核心的教育理念。
在EPAs的引導下,醫學生不再僅是「課程完成者」,而是逐步獲得臨床任務授權的「專業參與者」。教育機構亦能培育出符合時代與社會需求的健康照護人才,實踐大學社會責任與醫學專業的倫理價值。
對長庚大學而言,導入EPAs不僅是對臨床教育體系的強化,更是與國際接軌、持續精進教學品質的重要策略。未來隨著數位學習平台發展與AI技術應用,EPAs的評量流程將更具客觀性與可追蹤性,為醫學教育開啟新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