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到主要內容

2024第四屆「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本系孟令夫老師、莊宜靜老師分別榮獲銅牌獎項

恭賀本系孟令夫副教授、莊宜靜助理教授帶領團隊分別榮獲2024第四屆「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銅牌獎項。

      莊宜靜助理教授帶領之團隊以「健康肌智‧銀得精采」方案參與競賽,贏得SDG3銅獎。此方案致力於解決在地老化與高齡健康議題,藉由訪談和評估,深入了解在地長者的健康需求與困擾,發展符合在地需求的全方位介入健康促進方案,如:桃園地區高血壓死亡率較全國平均高、且長者因心理因素自殺風險高等問題,根據這些問題研發出適合在地需求的長者課程,因此除著重在行動力、肌力強化、認知訓練與生活習慣的調整外,更導入心理健康及生活型態再設計元素及策略技巧,以提升在地長者之心理健康,促進長者的健康福祉,讓長者重拾自身價值感;並透過青銀共學,帶領學生於場域實施方案課程,培育健康促進相關人才。此外,方案設計並架構健康資訊平台,為長者記錄參加健康促進活動的過程,並透過累積點數的方式提升長者的參與率,平台內有衛教資訊供長者隨時查看,進一步提升他們的健康知識,透過訓練活動與健康資訊平台,引導長者使用數位工具,提升長者使用數位工具之信心。而透過方案的執行,原本不太願意出門的長者們主動的加入團體活動,還積極的參與集點換獎品的平台活動,帶給社區據點與家庭成員新的契機,相信藉由能帶來健康且為生活帶來改變的活動,是創造永續高齡友善社區重要的元素之一,其中活潑有趣的老青共融模式,同時也提升同學們的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共同營造一個健康、活躍的社區氛圍。

      孟令夫副教授帶領之團隊則以「字詞「復興」在偏鄉」方案贏得SDG4銅獎,孟老師表示,受到邀請參與偏鄉USR實踐時,心裡思考的是需要因應OTPF Context/Evironment中地理、社經和時序不利等的考驗,部分學童也因為長期挫折對書寫產生排斥,相當需要支持;其中時序的部分是指團隊時間不夠充裕以及學童們各項課程與活動安排繁忙,能夠參與的時間有限。針對前述,團隊設定屬於原鄉場域的多重目標,並發展文獻、教科書、研究生論文以外的獨立方案,建立了具備多內涵的方案,藉由選取字詞與設計字詞作為學習素材、並採取自主認知策略、識字誘發、少量習作,來同步建立學童對字詞的勝任感和自主性(自主偵測/校正),最後能夠提升字詞書寫能力。團隊從2019年底開始準備,遇到疫情延緩至2020年5月開始執行至2024年9月為止,曾實踐於復興區三所國小與沙崙子課輔班約有57次,主要場域為復興區三所國小與一所偏鄉課輔班,過程中也有19位(約60人次)跨校系同學曾參與此實踐方案,同學的學習態度與帶小孩的特質也相當的好。總計這四年多期間約有153位學童曾參與(508人次)過此方案,約有89%位學童與93%人次,出現進步。而藉由過程中與事後的思考,團隊也都有不少可以再精進的部分。最後,感謝以前國中、大學、擔任治療師階段、博士班時,師長、督導、學長姐、合作同儕…的引導與協助,使我心中能形成一個實踐的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