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台灣鈣鈦礦技術暨應用論壇」8月20日舉辦,論壇講師群邀請來自日本、台灣與中國等多位鈣鈦礦領域專家,包含,臺灣鈣鈦礦研發及產業聯盟理事長陳來助 (左六)、中央研究院研究員/成功大學特聘教授郭宗枋(左五)、陽明交通大學講座教授刁維光(左四)及日本Panasonic應用材料技術公司總經理金子幸広(右一) 等分享最新研究成果與應用趨勢,並於會中合影。圖/業者提供
「第五屆台灣鈣鈦礦技術暨應用論壇」8月20日於長庚大學盛大登場,現場匯聚超過300位來自產官學研領域的與會人士,共同為台灣鈣鈦礦太陽能產業之交流與合作揭開新篇章。此屆論壇邀請來自日本、台灣與中國共16位鈣鈦礦領域專家,分享最新研究成果與應用趨勢,持續推動產業技術交流與市場發展。
第五屆鈣鈦礦論壇以 「Perovskite NEXT:鈣鈦礦賽道成形,創新技術走向市場」 為主題,聚焦從前瞻研發到市場實踐之轉譯動能,探討如何加速技術商品化並擴展應用場域,為全球能源轉型注入新動能。
長庚大學校長湯明哲進一步提出「破壞式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之思維,他表示,技術初期應優先切入「願意支付高價的市場」。並強調,鈣鈦礦若要成功,必須找到願意付最高代價的應用場域,例如與生命相關的醫療產業。
臺灣鈣鈦礦研發及產業聯盟理事長陳來助致詞表示,2025 年是鈣鈦礦「走向市場的元年」,目前全球已有超過 15 個國家投入研發與產業化,中國率先進入GW級量產,歐美日韓則持續加碼投資,臺灣亦有台灣鈣鈦礦科技建置新產線,展現逐步壯大之產業能量。
在技術藍圖方面,陳來助提出「三大賽道」,
• 國家賽道:全球各國加速進入商業化與量產規模,形成新一波能源科技競逐。
• 效率賽道:鈣鈦礦轉換效率逐年提升,預期2030年模組可達30%,將遠超現有市場水準。
• 應用賽道:涵蓋室內發電、建築整合光伏(BIPV)、車載光伏(VIPV)及醫療X-ray感測等,展現多元化潛力。
論壇講師群涵蓋國際知名企業與學研單位,包括Panasonic應用材料公司總經理金子幸広、中央研究院研究員郭宗枋、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講座教授刁維光等,並有多位長期投入鈣鈦礦技術開發與應用之專家共同參與,為與會嘉賓帶來跨國、跨領域第一手見解與情報。
會場同步舉行第一屆鈣鈦礦校園創意競賽頒獎典禮暨作品展,展現青年學子之創新思維與應用潛力。另設有鈣鈦礦太陽能產業鏈廠商策展專區,讓與會者近距離了解最新產品與技術動態。
自2022年首屆舉辦以來,鈣鈦礦技術暨應用論壇已成為台灣乃至亞洲的重要專業交流平台,見證技術從實驗室概念到市場化實踐之關鍵歷程。今年邁入第五屆,論壇不僅延續技術分享的深度與廣度,更強化跨界對話與產業落地,加速推動鈣鈦礦在全球綠能轉型中之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