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蚊大作戰!齊心防治登革熱與屈公病

巡倒清刷+孓不讓病媒蚊養家

小心蚊親+登革熱症狀要注意

開心出遊+拒讓登革熱跟回家
防蚊大作戰!齊心防治登革熱與屈公病
近期登革熱與屈公病疫情升溫,請教職員提高警覺,落實防蚊措施。依據疾病管制署最新公告,目前國內登革熱及屈公病疫情皆有上升趨勢,且多境外移入個案來自東南亞地區。為保護校園教職員工生健康,避免疫情進一步擴散,大家務必配合以下防疫措施,並加強環境整頓與個人防蚊作為。
一、國內疫情概況
🔺 登革熱
疾管署指出,截至114年9月1日,國內累計12例本土登革熱確診病例,都居住於高雄市,未見重症與死亡案例。
境外移入的部分,今年累計155例,為近6年同期次高。
🔺 屈公病
疾管署統計114年至8月5日,台灣共有16例確診屈公病病例,皆為境外移入,印尼有13例、菲律賓2例、斯里蘭卡1例。
二、登革熱與屈公病傳播與症狀
皆為由病媒蚊傳播的病毒性疾病,主要傳播媒介包括白線斑蚊與埃及斑蚊。這兩種蚊子通常在白天活動,且多孳生於人類居住環境附近的積水容器中。
-
登革熱的潛伏期約為3至14天,常見症狀包括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與關節疼痛,以及皮膚出疹等。此病可能發展為重症,並出現出血等併發症,故需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
屈公病的潛伏期則為2至12天,典型症狀為突發性高燒、劇烈的關節疼痛、頭痛、倦怠、肌肉痠痛與皮疹。儘管此病較少導致死亡,但其關節疼痛可能持續數週甚至數月,對日常生活造成影響。
三、防疫與防蚊措施
✅ 校園與住家環境整頓
每週至少一次巡檢校園各區域、教室及住家周邊環境。加強校園孳生源清除工作,以降低病媒蚊密度。
清除積水容器(如水桶、花盆底盤、帆布凹陷處、飲料罐等)。
✅ 個人防蚊措施:
穿著淺色長袖衣褲,避免皮膚裸露。
使用政府核可且含有效成分(如 DEET、Picaridin、IR-3535)之防蚊藥劑。雨後應特別注意積水容器與孳生源清除。
四、健康監測與就醫建議
- 如出現發燒、頭痛、關節痛、後眼窩痛、出疹、極度疲倦等症狀,請立即就醫。
- 就醫時請主動告知旅遊史、接觸史、職業史及是否有群聚情形(TOCC)。
- 學校教職員如有疑似症狀或接觸史,請立即通報環安室。
如需進一步資訊,可洽詢1922免付費防疫專線或參閱疾管署網站:https://www.cdc.gov.tw。
讓我們一起攜手守護校園健康,防範疫情於未然。
敬請各位教職員配合與協助,落實防疫措施。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環安室 關心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