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慎防熱傷害!
熱傷害症狀
熱傷害宣導
近期夏日高溫炎熱,依氣象局報導,本週氣溫上看37度,大台北及桃園地區甚至可能出現局部極端高溫。中午前後紫外線偏強,容易達過量至危險等級,提醒大家外出務必做好防曬並多補充水分,慎防熱傷害!
一、熱傷害風險
當身體無法有效調節體溫時,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下或缺乏水分、鹽分補充,就可能引發熱傷害。常見的類型包含中暑、熱暈厥、熱痙攣、熱衰竭,其中「中暑」比熱衰竭還危險。如果沒有即時處置,中暑的死亡率甚至可高達80%,必須特別注意!
二、自我檢測是否中暑
如果出現下列多數症狀,代表有可能就是中暑了,請立即停下所有正在進行的活動,尋求協助或是打119就醫,以免錯過急救黃金時間。
1.是否感到頭昏或頭痛?
2.是否感到虛弱、口乾?
3.肌肉痛、肌肉痙攣?
4.是否想嘔吐?
5.反應變慢,覺得渾身不對勁?
6.皮膚發燙、體溫高?
7.失去意識超過一分鐘?
三、熱傷害處置五步驟
1.蔭涼:移動到蔭涼通風處,不要繼續待在發生熱傷害的地點。
2.脫衣:鬆脫衣物保持透氣,勸導患者平躺休息。
3.散熱:對於嚴重的中暑,快速散熱降溫至39℃以下,是決定預後的重要關鍵。散熱方法包括:將身體浸泡在冷水中(頭要在水面上)或使用濕毛巾擦拭身體,也可使用冰袋敷於手臂、腋窩、頸、膝等表皮血流豐富處,經由傳導與對流快速降溫。
4.喝水:意識清楚者,補充電解質飲料(如運動飲料)或是含少許鹽分的冷開水。
5.送醫:症狀嚴重者,請立即撥打119就醫,並重複做前面四個步驟。
「日頭赤炎炎,厝邊頭尾逗相扛」提醒大家多多關懷熱傷害高危險族群:嬰幼童、65歲以上長者、慢性疾病患者、戶外運動或工作者。室內保持通風及涼爽,避免不必要的戶外活動或勞動,注意防曬、補充水份,並隨時採取降溫措施。其實熱傷害人人都有可能發生,傷害總是來得令人措手不及,唯有時時刻刻保持警惕,才能守護自己與他人的健康!
【資料來源:氣象署、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新北市政府衛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