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你我的健康,一同預防代謝症候群!
代謝症候群指標

代謝症候群指標
守護你我的健康,一同預防代謝症候群!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您是否常感到疲勞、精神不濟?或是忙於課業與工作,三餐不定時,又缺乏運動?這些都是代謝症候群可能找上門的警訊。
依據最近一次國民健康署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中,20-64歲民眾代謝症候群盛行率為24.8%,相當於4人當中就有1人罹患代謝症候群。代謝症候群被認為與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或併發症密切相關,將比一般族群增加6倍糖尿病風險、4倍高血壓風險、3倍高血脂風險、2倍腦中風及心臟病風險。不僅如此,代謝症候群亦與非酒精性脂肪肝、多囊卵巢症候群、慢性腎臟病及某些癌症(如大腸癌、乳癌)相關。
一、代謝症候群有五大指標,以下五項組成因子,符合三項(含)以上,即可判定為代謝症候群,而有任何一項,就屬於高危險群。
(一)腹部肥胖:男性腰圍≥90 公分,女性腰圍≥80公分。
(二)空腹血糖值:≥100mg/dL。
(三)血壓值:收縮壓≥130 mmHg或舒張壓≥85mmHg。
(四)空腹三酸甘油脂值:≥150mg/dL。
(五)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值(HDL-C):男性<40 mg/dL,女性<50mg/dL。
二、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來源顯示代謝症候群的成因主要來自於遺傳因素(約佔20%),以及不良的生活型態(約佔50%)。
(一)遺傳因素:目前大部分跟代謝症候群相關的基因都跟脂肪細胞的代謝有關,因此肥胖跟代謝症候群有明顯的相關性。
(二)不良生活型態:
1.低纖、高糖、高油飲食習慣者
2.運動活動量低
3.長期壓力大、導致內分泌失調者
4.吸菸
5.經常過度飲酒
四、如何遠離代謝症候群:
(一)日常飲食
1.以植物為主的飲食:多吃蔬菜、水果、全穀、豆類、堅果,減少紅肉、加工食品與含糖飲料的攝取。
2.控制份量,細嚼慢嚥:吃得剛好、不過量,幫助血糖穩定、避免脂肪堆積。
3.飲食習慣:三餐規律,並且避免接觸不必要的加工或化學產品,減少體內負擔,維持良好的代謝節奏。
(二) 日常生活及運動紓壓方式
1.運動:每週安排規律運動,目標為每週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騎腳踏車或跳舞。每天即使只是快走、爬樓梯或做家務,也比長時間久坐要健康得多。
2.規律作息、睡眠充足:盡量每天固定時間睡覺與起床,調整生理時鐘。每晚睡滿7–9小時:充足的睡眠有助於控制食慾、穩定荷爾蒙。
3.調適壓力:壓力長期累積會影響內分泌與代謝功能,導致體重增加與血糖異常。找到屬於自己的減壓方式:呼吸、散步、聽音樂、寫日記、畫畫或做些簡單的伸展運動。找人聊聊心情也很重要,不一定要解決問題,有時只是說出來就會輕鬆很多。
4.戒菸、避免過度飲酒:這些不僅傷害心血管,也會擾亂代謝系統。
五、善用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國健署補助符合資格的民眾可定期健康檢查,通過檢查可以更精確了解代謝症候群各項指標的標準。
透過積極改變生活習慣,是預防與改善代謝症候群最有效的方法。請大家務必做到以下五大絕招:聰明吃、健康選:遵循「三低一高」(低油、低糖、低鹽、高纖)的健康飲食原則,並透過運動、飲食,找到適合自己的紓壓管道。做檢查,早發現:善用健康檢查服務,定期追蹤自己的健康數據。健康,是成功的基石,也是最寶貴的資產。透過每天的堅持慢慢養成習慣。從今天起,給自己一個簡單又實在的開始吧。
環安室~關心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