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到主要內容

【演講公告】2025.09.30「Through the Winding Paths of PBL, the Light Reveals a Medical Village of Healing and Care — 山重水複PBL,柳暗花明又醫村 」- 國立臺灣大學設計學院副院長 張聖琳教授

演講主題:Through the Winding Paths of PBL, the Light Reveals a Medical Village of Healing and Care — 山重水複PBL,柳暗花明又醫村

講者:  張聖琳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設計學院副院長

時間: 2025/09/30 ()  14:00-16:00

地點管理大樓11-AI講堂

直播連結: https://reurl.cc/3Mm7kM 或 掃描海報 QR code

講者簡介:

張聖琳,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景觀建築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大學設計學院副院長,主聘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合聘於: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擔任主任)、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位學程及生物多樣性碩士學程教授。長期投入設計思維、社區參與與跨文化永續研究,田野遍及美國、哥斯大黎加、日本、中國及臺灣。曾共同主持農業人文計畫,推動上千名師生走入偏鄉,並主持「社區時間銀行」科技部(現國科會)計畫(20182021),結合AI與社會創新,現為人文創新內容驅動臺灣晶片產業研究推動與協調計畫主持人。曾獲2004年美國景觀建築教育者協會獎、2017年國家智榮獎、2020年臺大服務傑出獎。

演講大綱:

本場演講以「山重水複PBL,柳暗花明又醫村」為題,探討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如何在建築、社區與醫學中,成為解決複雜真實問題的思維工具。 在山重水複的部分,將從建築、城鄉規劃、地景建築與社區營造談起。城市與社區的挑戰往往不是單一面向,而是健康、環境與社會交織的難題。透過 PBL 方法,我們得以在真實情境中訓練思考與協作,學習如何藉由規劃空間來療癒人心,如何透過設計社區來提升公共健康,並在重重困境中尋找協作與創新的解答。 在柳暗花明的部分,將轉向醫學領域,透過案例探索 PBL 的未來潛能。從 milli-spinner 微型機器人突破傳統血栓治療,到達文西手術改變臨床操作,再到遠距介入改善醫療資源不均,這些創新不僅是技術突破,更帶來教育上的新思維:如何培養醫學生在不確定中做出判斷,善用跨領域知識,並在科技與倫理之間取得平衡? 透過演講將展現 PBL 作為一種跨越專業領域的思維方式,如何引領我們走過「山重水複」,迎向「柳暗花明」。主辦單位:智慧運算學院、人工智慧研究中心

 ※本活動無需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