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到主要內容

長庚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重點(第二期:112-116年)

        「教學創新精進」本校以推動AI應用、雙語教育(EMI)、科技輔助教學及跨域學習為核心,強化學生自主學習、專業素養及國際視野,對應SDGs「優質教育」核心精神,建立結合創新與永續的學習環境,校將結合資訊科技、人文關懷與跨文化交流,進一步強化AI與EMI師資培訓,提升教學質量與學生互動,運用各項師生座談、焦點訪談、課程問卷及回饋機制,協助教師成長與創新教材或教案的設計等,特別是在本校力推的AI融入教學方面,使不同專業的學生未來都具有駕馭AI的能力;同時持續參與教育部各項創新教學計畫,包括跨校的TAICA人工智慧人才培育計畫、彈性修業試辦計畫等,持續放寬雙主修與輔系門檻並推動預轉制度,盤點既有課程模組,與各專業科系制定具特色之專業領域課程與規劃學習領域清單,包括數位健康、智慧醫療和半導體科技等學程,迎合新興產業的人才需求,同時優化選課系統,確保學生能更靈活地選修跨領域課程,甚至自行設計課程,進而取得院或校學士學位,開展斜槓人生;並將增加學習規劃師員額,強化與專業系所之聯繫,預計針對跨領域學習,設置修課率、完成率及滿意度等指標,結合UCAN職涯施測結果,動態追蹤學生選課行為與學習成效,並運用AI技術進行預測性分析,針對課程完成率低或學習動機不足的學生提供個別化建議,同時以IR分析盤點課程模組,檢視其與學生需求的匹配度,為雙主修與輔系課程的設計及選課的優化提供數據支持,提升學習規劃辦公室的功能,滿足學生的職涯探索與多元發展的需求與深度,以提升整體學習動機;此外,為提升學生的國際移動力與競爭力,持續拓展國際學術合作與文化交流,鼓勵學生赴海外進行交換、實習及雙聯等學習,增強學生全球視野與多元文化適應力,實現人才培育與永續發展的願景,成為全球化、跨域整合與創新教學的典範。

「善盡社會責任」本校於111年設立「永續發展辦公室」及「永續發展推動委員會」,針對深化社會責任實踐、永續治理、永續教育、永續環境等議題進行策略規劃與串聯,以建構永續大學校園。藉由永續創新學院、永續發展與能源研究中心等專責單位協調校內各教學與行政項目,推動永續發展、綠色校園環境、場域連結及創新教學等,並由永續發展辦公室彙整各項永續發展相關策略及亮點成果,定期發表「永續報告書」,建立本校永續大學形象。另考量社會責任的延展性,透過團隊的跨界合作創新教學,運用本校創新育成中心整合校內及外部資源,培養具創業家精神之人才,持續耕耘桃園市復興區及大學周邊社區場域,將本校專業技術帶入社區解決場域問題,進而引入創新創業元素,以提升地方的活力、創意與能見度,未來將繼續朝地方創生、技術轉移或返鄉創業邁進,串聯產、官、學、研攜手提升區域經濟與共榮。

「產學合作連結」本校持續以研究中心為驅動引擎,發展跨領域合作與頂尖創新研究,整合研究人力形成A-Team研發團隊,包括分子醫學與生物標識、精準醫療、健康老化、疾病感染、永續能源、資料科學、人工智慧、決策與經營管理優化等,透過多元研究獎勵制度,激勵教職員參與創新科研,並讓學生在真實研究情境中學習,培養問題解決與協調合作能力。在深化國際學術合作方面,透過合聘國際教師,建立全球研究網絡,提升本校國際能見度與學術影響力。同時,積極建設學術倫理自律機制,透過學術演講與倫理教育訓練,確保高品質的學術成果。綜合這些策略,不僅致力於優質教育的實現,也為永續發展與國際合作鋪路,推動教育與科研的雙重提升,為社會貢獻更大價值,實現SDG4「優質教育」與SDG17「多元夥伴關係」的核心精神;同時為厚植學生專業素養,拔擢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所需人才,藉由辦理大學部跨領域專題生招募媒合會,並推動研究中心開設跨領域學程,提供學生探索研究領域興趣之多元管道,建立團隊形成產學研鏈結生態圈,並透過實習、實驗、實作方式培養人才,掌握前瞻科技發展關鍵技術能力。此外,本校將舉辦專為學生設計的Biodesign課程,專注於臨床需求識別與創新設計,藉此培訓醫療科技跨域人才,並鼓勵學生發掘商業化潛力的核心技術與團隊;另將發揮在AI醫療應用與AI工業應用方面的強項,持續整合產學推廣、技術移轉及創新創業等資源,並結合T5GIP科研平台共享資源,集眾家之力共同提升國家競爭力,同時精進教師技術促進原型品開發,引進法人輔導商品開發,促進學校與企業的合作,同時透過「生醫與醫材轉譯加值人才培訓計畫」串接相關資源,配合產業聯絡中心盤點重點研究團隊及研發成果,輔導申請公部門產學計畫,以實現SDG3「健康與福祉」和SDG9「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的目標,並擴大參與技術國際推廣,在國際上尋求技術合作夥伴,以實現SDG17「多元夥伴關係」的目標。

「提升高教公共性」本校將持續精進各項輔導機制,以「學習替代工讀」方式,核發各類助學金,減輕學生經濟壓力及提升學習品質已有成效,後續將結合學生實際需求,建立完善的學生輔導制度,負責學生生活、學習、情緒問題或曾有病史之學生輔導,並藉由諮輔組與導師間密切合作,暢通溝通機制,達到落實全校學生輔導網絡,期能減免學生經濟困擾,專心學習完成學業,落實SDG1「消除貧窮」及SDG10「消弭不平等」的核心價值。另為提升並擴增校務研究專業能力,本校已增聘具教育背景的研究員,以更為全面的視角,從學生學習動機、心理計量、學習行為等層面進行多元分析,結合現有的資訊科技與統計工具,形成更具洞察力的校務議題研究,協助校務制定精準的重大決策,落實以證據為主導的校務管理機制;並持續優化校務及財務公開專區,逐年提高辦學資訊公開程度。

「國際化專章」為落實建立校內雙語化環境,本校未來將逐步推廣校內規章、表單系統雙語化,並建立境外生回饋機制,確認雙語化符合實際需求;另持續開設教職員工英文訓練課程,加強國際化行政支援能力,同時落實國際學伴輔導員制度,協助境外生適應在台生活,並持續邀請各國專家學者至本校開設EMI課程,建立本國生與外國生共同授課環境,進而產生良性互動,達到SDG4「優質教育」與SDG17「多元夥伴關係」的理念。

本校第二期(112-116年)高教深耕計畫重點

本校第二期(112-116年)高教深耕計畫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