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學與科技的對話 長庚大學第一屆「科技文藝獎」
發布日期:2025/06/03
點閱 : 225

一、文學對話組:歷史人物與當代思維的古今交會
「文學對話組」以AI技術為媒介,開展與歷史人物、哲學思想的虛構對話場景。獲得優選的作品如〈她者〉,巧妙串聯班昭、西蒙波娃與現代女性角色,以清朗的筆觸探討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歷程。〈逍遙夢問:與莊子望向現代〉則將道家莊子置於當代社會語境,古今對談多元成家、身分認同等議題,展現哲理、批判與幽默兼具的文字張力。〈東坡的解憂雜貨店〉與〈我與蘇軾的外賣奇遇記〉則是以古今人物穿越設定為基礎,傳達古典智慧與現代焦慮的巧妙對話,跨越時空的思想交流,令人耳目一新。廖玉蕙老師指出,作者抓住東坡的逗趣幽默,今昔交錯,妙趣橫生,在跟AI合作時,提問由廣泛逐漸收攏至核心,自身的剪裁也頗見匠心。
二、圖文故事組:從虛擬想像到末日命題,敘事跨越科技與藝術的邊界
圖文故事組亦展現諸多亮點,〈收集聲音的老人〉描繪一個看不見的老人,靠著收集聲音拼湊世界,故事的構想極具創意,呈現作者對敘事的高度掌握;〈第十三號公車站〉與〈記憶銹蝕的刻度〉則在圖像與文本交織中,建構出深具延伸潛力的視覺敘事世界。楊富閔老師特別提到,〈被借來的世界迴音〉在設定與主題思考上,成功跨越文學、哲學與科學的疆界,重新提出「人是什麼?」這一終極追問,堪為科技與文藝對話的重要起點。
整體而言,評審老師一致肯定本屆參賽作品揭示出青年世代的思辨能力與科技素養,讚許學生不僅能深刻掌握歷史人物的精神內涵,更能善用AI技術,賦予創作新的可能性與深度。長庚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人文科召集人劉德玲教授表示,舉辦「科技文藝獎」旨在鼓勵學生進行跨領域創作,融合科技應用與人文思維。未來將持續推動AI與文學創作的結合,致力於在文學、藝術與科技之間尋求創新融合的可能性,透過多元形式的學習與創作,打造一個融合AI科技、前瞻性與開放性的文藝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