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名
碗中的女孩
醫學二‧邱顯鈞
自我介紹:
2002年生,台北人,畢業自建國中學。喜歡貓咪和企鵝。
得獎感言:
初次投稿文學獎只能以興奮二字形容!願我們能繼續跟隨文字的大雪翩翩飛舞。願筆下的戰士安息。
碗中的女孩
一聲驚叫
嚇走了駐足屋頂的白鴿
斯拉夫的餐桌上
兄弟憤恨推打
摔破了豐饒的碗,濺灑出恨的玫瑰
鮮紅越積
越深
一聲哨響
行蹤暴露的步兵列隊蹲下
瞄準,擊發
穹頂砲火撕裂天際如地上刺刀劃開皮囊
他們曾在同張餐桌上
享用一樣的大米,共同的血緣
沐浴在聶伯河畔的灌溉下
老鷹在空中盤旋
看著白兔們竄入落日的窄巷
利爪一掃
整座巢穴被掃入煙塵之中
只剩女孩拔腿奔逃
在強迫參加的運動會中狂奔
性命是獎品
一聲砲鳴
劃過天際,劃過女孩的耳旁
閃光吞吐鼻息
隨著夜空的流星墜地
她不過是斯拉夫餐桌上
豐饒的碗中
濺出的一粒大米
鮮紅越積
越深
再瘦弱的大米
也是有肉之軀
鈴鈴鈴鈴鈴鈴鈴鈴鈴
電話響起
「小乖,今天回來吃飯嗎?」
評審評語
凌性傑老師:
此詩標題新穎,結構完整,從戰爭事件發想,提供某種可以觸動人心的現場感。作者平視一切,極力描述畫面,語氣冷靜沉穩,顯露關懷眾生的心情,構句方式極具音樂性。碗中的女孩與一粒大米深刻呼應,想像力豐富。此詩不動聲色地鋪陳巨大的傷痛,對血肉之軀飽含憐憫,是一首耐讀的傑作。
陳義芝老師:
構思奇特,意象明確。是一首反戰詩,作者關切現實,將心比心,為「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及「覆巢之下無完卵」的成語,添加了可聯想的情景。可惜結尾稍弱。
楊智傑老師:
書寫當代大型苦難的作品,有時難免落入同情式的呼喊與虛無的普世關懷。此詩令人驚艷之處,在於作者首先維持與苦難共情的「距離」,以逐漸展開的敘事步調,展現烏俄戰爭下的個人命運。此外作者也以餐桌、兄弟等用餐情境,掌握到了烏克蘭客觀的象徵意義(烏克蘭曾是蘇聯時期的糧倉),乃至將不同時期的政權爭奪,以兄弟、共同血緣等呈現,並將個人命運以”一粒大米”象徵。 然而女孩這顆”大米”即使在和平時期,卻也被兄弟在同一張餐桌上”享用”,不知作者是否也意指女性在戰爭與男性歷史(History)地緣與話語權爭奪下的消形與消聲?整首詩意圖與張力構造皆完整,為一首佳作。